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ristabel

2008-03-26 18:31:35

Loneliness in Dark——給《夜訪》中的小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Loneliness......

他低頭,金色額發不經意地垂墜。眉眼微抬,瞳仁間蕩漾一抹勾人慘碧…瞬時間,竟是說不出的致命純真…
用這個詞或許有些奇怪,但當那幅劇照最先映入眼簾,實在是感官觸動的第一印象。

法國貴族家庭的小兒子,聽來似乎就是寵溺的代名詞,不安份的玩鬧中莫名其妙成了吸血鬼...不過據說安妮在最初的《夜訪》中其實並未刻意地描寫萊斯特,而路易單方面的絮絮叨叨也容易讓人產生一如萊斯特之後所說的可怕誤會。這樣也好,就像我們常常愛上配角,常常奇異地背離作者意願。

終於,等到他在電影中的出場。陰影刻畫之下上妝之後的湯姆克魯斯,這個角色被他印象中本該陽光的氣質詮釋之後,光與影,日與夜,陰陽范兒的完美融合總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孤寂叛逆的血族,沒有同伴,四處遊蕩。以他的性格,恐怕是註定了的。

那一個背影,喧鬧人群中孑然而立,飄飄然脫於暗影。空氣瞬時凝固。昏暗中隱約可辯衣襟袖口點綴的精緻絲絨,雍容華貴。寒冽如冰的碧眸,已然鎖住場中一人。然後就是血族迅疾的出手,一反方纔的靜謐。這一連串朦朧交疊的風移影動,頗有幾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氣魄。

初次見面,他吸食路易鮮血後將其無情拋於冰冷河中。刺骨溫度,令其清醒,也給出抉擇。這一刻,他們的命運就註定將連在一起......

「I am going to give you the choice ...I... never had 」

仍然是輕而緩的韻律,徐徐傳自輕薄床幃之後。柔紗縷縷折射曖昧的白,隨人聲動,柔和得彷彿從未有過殺機。

薄霧般的紗帛終於散開,四散傾伏迎接聲音的主人。這一刻,彷彿走過黑夜一不小心就墜入亦虛亦幻的夢,此景此地亦不再像是路易那剛剛行過葬禮的寂寥莊園。有的,只是低頭一瞬,驚鴻一瞥,唇角拂過輕輕淺淺似有若無的笑......

——Killing me softly with you smile , voice , and kiss...——

神思有片刻的游離,忽然想起了關於永生的傳說。

不死生命的美麗,其中之一或許就來自於那永不滌淡的時光的印跡。上一次談論起永生與美的問題,記得是在J.R.R.Tolkien的《魔戒》。這一點,精靈與血族是相通的。作為神的孩子,縱使沒有生老病死,卻也終究難免枷鎖在身。更何況,血族受詛咒的命運。

在這裡,肉體已經死亡,枷條緊鎖的靈魂是否依舊存活?如果已經死亡,為何又有永無休止的時光的折磨?如果是活著,又為何日日沉睡墓地品嚐不到生命的半點鮮活?只有獵物的血液潺潺流淌溫暖唇齒。永不衰敗的生命原來也沒有什麼,多數未覺悟的也不過是行屍走肉。

畢竟,這是留存於神話而非童話。

於是就有那現實的血腥與殘酷。無論是如何的雍容與優雅,血族的狩獵總更像是一場玩弄生命與股掌間的兒戲。惡之花勾起那些脆弱生命的慾望,肆意吸食他們最深沉的渴求、最隱秘的恐懼...他將這一切教與路易。溫熱鮮血緩緩爬過唇角,投落殷紅淒艷的色彩是暗夜迷離的誘惑,由此打開另一種生存之道。

路易,向來對逃避現實還帶有道德潔癖的角色不感興趣,甚至是反感。本著對生命的所謂敬意,無論是對自己的苦痛抑或是他人的,都沒有勇氣去終結。偏偏是這樣的,讓原本孤寂桀驁的惡魔王子為他度過了生命中最難堪的二百年。

教授狩獵的一幕幕,確實是極具感官的吸引力。風流浪蕩的娼妓、密謀詭計的貴婦...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夜舞,奢侈糜爛,向黑夜噴吐香艷迷人的罪惡氣息。無名的旅人迷失方向,靈魂在這裡肆意墮落。慾望,在每一雙迷醉的眼底深處鬱郁灼燒。「Evil-doers are easier , and they taste better .」萊斯特喜歡這些,化身迷人的妖魔穿梭其間。萊斯特喜歡這些,化身迷人的妖魔穿梭其間。正如他之後為自己辯護的,並非「與天真無邪的陌生人胡亂勾搭」。那些墮落的人們,倒是紛紛將他誤認做最好的同伴,孰不知自己只是盛滿溫熱血液的容器。

路易又實在是最糟糕的學生。

打翻萊斯特為他接好的血,身後血的主人尤在驚惶哀號,最終仍是萊斯特自己下手結束這場血族的狩獵遊戲...

「Now , are you happy ? 」

疲憊地跌坐於沙發。教導這樣的學生,幾乎要比自己當初親歷親為適應生存更累。

他難得的憤怒失態、他的失意、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有了路易之後重又鮮活。

「I like to do it . I enjoy it 」

這一刻,路易的人性在他反覆的躊躇猶豫中顯得淡了。反倒是萊斯特,頹廢、鬼魅、淒艷、憂鬱。當他狀似無謂地說出這句話,那一瞬,真像一個孩子,孜孜不倦執著於他想要的,如此玩味其中。相比於克勞迪婭,當她一百次地懷抱洋娃娃翩然而去,她的快樂在哪裡?

克勞迪婭來了。萊斯特將她造與路易為伴,或許也是自己的一時興起,總之是成全了他們,而為自己招來兩個人鬱積的莫名仇恨。他的琴聲散落於夜的舞池,悠揚孤寂。
 
克勞迪婭終究來算總帳了——是時候離開他,如果他不願意,那就毀滅他——被寵溺的任性剛烈敢做敢為的克勞迪婭,稚嫩外表下隱藏一顆包含禍水的心...

對他疼愛的幽冥女兒,未存半點疑心。不用什麼合格的理由。溫軟的小手臂,前一刻還親昵地緊擁住他,下一秒便向他的咽喉伸出利刃。寒光飛閃,他的鮮血噴湧幾乎流盡...不認為他之後的復出純粹是為了尋仇——慘白紗簾浮動,帷幕後影影綽綽面目全非的萊斯特,指間流動的卻是柔美浪漫的奏鳴曲。琴鍵交替震動出雷雨的聲響,混合克勞迪婭絕望慘烈的尖叫...想他若是抓到了克勞迪婭會做什麼,殺了她?一定不會...

——儘管克勞迪婭的確傷了我的心——

——我不怪她,這一類的事情,我自己也很可能說干就乾的——

很心疼這樣的小萊。

縱使力量強大,他實在算不得一個可怕的血族。相反,當路易都要無可避免地墮落,他反倒是人性未泯的。他將怎樣對待狠心背叛的女兒?然而那是永遠的懸念了,一心為保護克勞迪婭的路易已然舉起燃燒的燭台擲向了他...

火...將他再次推向地獄。

或者,就像他說的,連地獄都不容呢?

張牙舞爪的衝天烈焰已將萊斯特的身影完全掩去,在路易回望一瞬也同樣燃燒於他的眼眸。這是他給萊斯特的回饋。剎那間,那碧綠的瞳仁似乎碎了。

再後來,當萊斯特又被阿曼德從高高的塔樓頂親手推落,陽光的金色烈焰也將任性的小克勞迪婭燃為灰燼。她死於對路易的獨佔,留下路易獨自品酌他曾拋給萊斯特的那番孤寂苦澀。

Loneliness......漫長羈旅中偶爾的二人同行只是脆弱的曇花一現。那些墮落的靈魂的孤獨——萊斯特需要路易,路易需要克勞迪婭,更不用提阿曼德......為了尋得一伴不惜一切,甚至,被夜風撕得片片殘碎。不應有愛,也許根本就是奢望。於是路易拒絕阿曼德,與萊斯特重逢之時也只是「聽憑他在後面叫著」。

可是,那還是萊斯特嗎?墓園塵埃中的那副枯骨,虛弱地讓人幾乎不敢靠近,似乎地板的微顫抑或是塵埃的舞動都會將他絞作齏粉,眼前卻仍然浮動那令人目眩神迷的舊貌。

「The more you try , the more I want you 」

虛弱的生命如同夕陽下的列車,堅持著離去的方向留不下同樣落寞的背影。黑夜拖著單薄的聲音沉沉下墜,就像一場兩百年的沉睡。渴求的那些依然在生命的苟延殘喘中糾結纏繞,因積澱得太多而撕裂了嗓音發不出聲音。想要褪去記憶,天賦的異秉卻不容許死亡來結束這一切。

萊斯特和路易會重逢的。只不過,那是相隔五十年的後話了。

五十年算得了什麼?又一場昏睡而已。年齡不是寫在臉上的,只充作指間無盡的流沙。當奔跑的好奇少年不再,如此的萊斯特究竟要走向那裡又要如何死滅?這是不願去想的結局,也是不會有的結局。

只是這一刻。看著小萊消損的容顏,陣陣翻絞的感覺緩緩升至胃中,碎成一片冰涼又絲絲浸入骨髓,最終被不斷的視覺衝擊洗濯得蒼涼麻木。只有震撼,嗡嗡地振顫耳膜...這種感覺,頗有幾分像當初看拉爾夫費恩斯在GOF中的演繹,形銷而神猶在。這一刻,什麼永生、強大、美麗...統統拋諸腦後。只知道,歷經密西西比陰冷河水的舔噬、即而又自熊熊的烈焰猛火中脫身的他,更有一種難以言喻驚心動魄的震懾!

何況,他終究還是回來了——

曾經對克勞迪婭的寵溺對路易的眷戀,任性也好執迷也罷,終都化做二百年的南柯一夢。尤其難得,唇角眉梢,依稀又是那昨日的淺笑。

暫且放開電影的其他不談,最終以這幅萊斯特回歸的場面來收尾實在是明智之舉。沉默了大半段,初始時小萊的音容笑貌仍蕩漾心頭久久不散。終於又是這樣的笑,緩解影片後半段糜爛的審美疲勞,久久地按摩眼球...

車已載著萊斯特,連同他新的故事漸行漸遠。只是,那種名為Loneliness的東西,似乎仍將繼續那永無休止的主旋律......


=======

一直覺得要在VC大背景下理解《夜訪》電影與原著,必定是要結合《吸血鬼萊斯特》的。寫此文時已距我當年第一次被電影震撼數年之久,期間讀了《夜訪》,讀了《吸血鬼萊斯特》,並接著將VC系列一部一部啃了下去。然而總有種奇怪的感覺,似乎了解越深,就越難闡述。我承認,無論是對Lestat還是吸血鬼這種發人幻想的生物,僅Loneliness一詞遠遠不夠。它只是一個切入的角度。就像屬於吸血鬼的暗夜的黑,也必定是由千萬種光絢的色彩,最終糅合而成。

這絕對是我看過的最具美感,也最耐人尋味的一部吸血鬼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