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女王/魔咒女王(台)/尸缠妖后
5.3 / 61,310人 101分鐘 | Spain:104分鐘
導演: 麥克萊墨2008-03-27 19:15:0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吸血鬼編年史(Vampire Chronicles)系列第三部《Queen of the Damned》(《吸血鬼女王》,台版譯名《天譴者的女王》)雖不是我最愛的一本,卻絕對佔據了脊柱般的重要地位。由其改編的商業大片雖然不能和原著以及同是VC系列改編的《夜訪吸血鬼》相提並論,倒也並沒有傳說中的糟糕,至少我還是會將碟拿出來重複觀看。
影片的音樂著實可圈可點。如何才能表現出作為故事重要索引的先是迷住萊斯特繼而喚醒女王的現代音樂的魅力,想來此類懷疑在片頭就將煙消雲散。到底是陣容強大,一班著名的哥德金屬樂隊(Korn,Marilyn Manson……連Linkin Park主唱Chester都一反常態陰鬱助陣),加上吸血鬼的鬼魅妖艷絕望低迷,直將感官震撼發揮到及至。
人物方面,全新的萊斯特還能接受。與整部片子的基調一樣,這位阿湯欽點的Stuart Townsend成功顛覆了《夜訪吸血鬼》中法國沒落貴族形象,切合這一部份的原著描寫,全然呈現搖滾巨星的妖冶性感。
Stuart在片中大張旗鼓肆無忌憚勾引為他傾倒的年輕女子。她們抹著黑灰的眼影塗著濃艷的唇膏,一舉一動滿是對這個妖艷男子的撩撥挑逗,糅合了崇拜與渴望,眼神卻沒有太多罪惡。Stuart先是安靜的,然後貓一般伏地爬行,嘴角含一抹笑,魅惑、神秘、嘲諷、冷漠,看著他的待宰羔羊。
雖然聽說不少人因萊斯特演員換人而對此片失去了興趣,我只能說,阿湯版小萊實在是魅力無窮。不過那也未能忠實反映安妮筆下這個小惡魔的原貌,且即便是當年的阿湯再度出馬也未必能做的比Stuart更好。在這一點上,Stuart倒可說是從另一個角度做了一次全新的詮釋,以致於也有人喜歡他超過了阿湯。畢竟此片與《夜訪吸血鬼》絕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調子,沒有太多的寂寥苦澀,更多的是一種肆意喧囂。
黑女王版阿卡莎亦是一番別樣的魅惑撩人。她走進那個隱秘的吸血鬼酒吧,伴著水蛇腰的扭動,每一個步調都似乎踏著韻律,彷彿懵懂少女初次踏入令人目眩的花花世界,一派天真無知而又野心勃勃。她走著,吸引一眾目光卻只是顧自好奇而感興趣地東張西望,繼而被吧檯後螢幕上萊斯特的身影吸引。看著他,她知道她愛他。當她聽到一個吸血鬼對她說出他們打算毀了萊斯特,她的身軀是最妖嬈魅惑的舞動,臉上依然帶著小女孩般的甜蜜笑容。她剜出了他的心。
然而除了他倆,其餘吸血鬼演員只能忽視。Marius馬里烏斯優雅睿智(雖然變態)的羅馬學者形象算是徹底毀了(片中他取代瑪格納斯成了萊斯特的塑造者,顯然,他的形象也朝瘋狂的老瑪格納斯靠攏)。不過這已經不重要,因為——我的天,看第二次才發現,那個一直跟個擺設似的(對阿卡莎的覆滅倒是貢獻了一點力量)紅毛圓臉小毛頭難道就是阿曼德??!若不是有人提醒,導演特意安排他險遭阿卡莎火焚都未能引起我對他半點注意。還有馬以爾、凱曼……在原著中個個都是個性鮮明的人物。而電影裡,我只看到一群疑似佈景的呆板物體……相比之下,酒吧里那些吸血鬼倒是有型多了,很符合對一個充盈慾念與快感的吸血鬼酒吧可能的想像,可惜被阿卡莎一把火燒了個乾淨,笑。
由VC首部改編的電影《夜訪吸血鬼》曾經大獲成功。時隔多年之後VC系列再次被搬上大螢幕。華納打造了一部商業片——應該說不論從演員還是音樂陣容都可看出下了番工夫——但是華納恰是犯下了最大的錯誤。它不但抽離了《吸血鬼女王》原著中的主心骨——由雙胞胎傳說引出的上至古老埃及下至20世紀的今天浩浩蕩蕩的一部吸血鬼編年史,甚至挖去了原著中最大的兩個亮點——阿曼德與萊斯特。這兩個徹頭徹尾的小魔鬼,在原著中被文字演繹得如此鮮活(原著引文採用個人認為較好的台版洪凌譯文,但是譯名統一為譯林版本,因為考慮到譯林重出單行本VC系列時在譯名上還是斟酌了一番)——
「你想要錢,丹尼爾?我會給你的,那真是小事一樁。」
……
「我不知道你的喜好,」阿曼德招認,笑意撩人:「所以我把菜單上的每一項都點了。」
……
阿曼德開心極了,笑得像個學童,交叉著雙手看著他吃。那是丹尼爾第一次聽到那柔軟如絲網的笑聲,如此地惑人。他立刻就陶醉其中。
……
有一回在紐奧爾良,阿曼德將丹尼爾拖下床去,對他大吼著:「我要你打電話到巴黎去,我要看看是否真的能夠辦得到。」
「老天爺,你自己撥電話!」丹尼爾回擊他:「你活了五百年還不會打電話?看看說明書不就得了?你這樣算什麼?一個永生不死的白痴?」
阿曼德看上去是多麼地震驚呀。
「好吧,我會幫你打電話到巴黎,但你要付費。」
「那當然。」阿曼德無邪地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疊百元大鈔,散落在丹尼爾的床上。
——閱讀這些幾乎令我笑倒在地。竊以為不論是在《夜訪吸血鬼》還是《吸血鬼萊斯特》中,阿曼德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形象存在,誘惑著迷惘的心靈仿若魔鬼,但是他不可理解,也無法觸摸。直到翻開了《吸血鬼女王》,那一幕幕與丹尼爾精彩絕倫的愛恨糾葛,才真正展現出他的豐滿真實。
可惜,由於主線全放在了小萊身上,如此精彩的對手戲在電影裡被刪了個精光。
還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是這群傳奇的不死者在阿曼德的黑夜之島的短暫相聚——
馬里烏斯坐在黑色皮椅上,像俱樂部的紳士一樣摺疊著報紙閱讀。
「路易走了。」他說,還是埋首於報紙。
「走了?什麼意思?」
「他到紐奧良去。」阿曼德說,並沒有從棋盤上抬起頭來。「他到你那間公寓,就是潔曦看到克勞蒂亞的那地方。」
「飛機在等著你。」馬里烏斯說,還是專注於報紙。
「我的手下會送你到機場。」阿曼德還是專心致志於棋局。
「這是怎麼回事?你們兩個怎麼變得如此樂於助人?我又幹嘛去把路易帶回來?」
「我認為你還是把他接回來比較好,」馬里烏斯說:「讓他一個人待在那公寓不是什麼好事。」
「我是覺得你該出去走動走動,」阿曼德說:「你已經悶在這裡太久啦。」
「啊哈,我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每個人都開始守望相助、相親相愛起來。如果這樣,一開始幹嘛讓路易去紐奧良?你們就不會阻止他嗎?」
——讀到最後一句完全可以想像小萊氣急敗壞的模樣。不可否認,原著中小萊的形象從《吸血鬼萊斯特》起就越來越鮮活,已然超越了電影可以帶給我們的直觀印象。儘管無論是阿湯還是Stuart都已做的很好,有一點還是不得不承認,電影有些時候確實是對我們想像的扼殺。
原著里萊斯特,在故事的最後,於內心的掙扎動盪與最終嚮往之後終於又現出了前兩部中為讀者所熟悉的小惡棍的本來面貌。他抱著路易使其與他一同大肆胡鬧——
夜晚如許甜美,而路易的怒罵正逐漸白熱化。
「你是個完美的惡魔,萊斯特。」他說:「這就是你的原形,你就是撒旦本身。」
「是的,我知道。」我憐愛地看著他,欣悅地看見怒火使他充滿生命力:「而且,我愛死你這樣說了,路易。我想要聽見你這樣說,只有你可以說到這種地步。來吧,再說呀。我是個大惡魔。告訴我,我是多麼壞,這讓我覺得好棒呀!」
——而電影的結尾,只是小萊與那個被莫名其妙與他湊成一對的潔曦手挽手,光影從他們身旁飛逝,而他們兀自漫步,從此以後亘古不變……居然,成了童話裡的王子與公主了。
全片最大的缺憾,如果不算對原著的肆意篡改,便是有開頭聲勢過大而後勁不足之嫌。而華納竟試圖用一部片子囊括《吸血鬼萊斯特》與《吸血鬼女王》兩書的內容!雖然《夜訪吸血鬼》也無可避免地遺漏許多內容,但終歸還是儘量忠於原著。雖然它也在結尾做了個極富戲劇性卻大大背離原著的篡改,但《吸血鬼女王》絕對是將兩部書都改得面目全非。好吧,且讓我們暫且忽略原著(除此以外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嗎?站在安妮書迷的角度去看非得吐血昏死),看在音樂與萊斯特和女王這一對帶來的華麗視覺享受的份上容忍過去。
總的來說,也許到底有原著的內涵支撐,作為一部吸血鬼電影《吸血鬼女王》還算不錯——如果你喜歡哥德金屬樂,喜歡華麗妖冶的雌雄美人與淒迷絕望的慾念糾纏,並且不要因原著或是之前的電影《夜訪吸血鬼》而對它期望過高的話。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到底保留了一些原著的精神。
安妮賴斯筆下的吸血鬼總是心思敏銳情感豐富,尤其是VC系列的主角萊斯特,被她牽引著在黑夜裡跌跌撞撞卻仍向某一光輝的高處靠攏。電影裡Stuart 蒼白的面孔被燈光打得耀眼奪目,深陷的眼窩盛了兩抹陰影。影片末尾,潔曦陪伴下的萊斯特驀然造訪研究者大衛的辦公室。椅背轉過來的剎那嘴角揚起的一縷柔和弧線,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現在他臉上的和煦微笑。而在他塗滿眼瞼的菸灰眼影下,是屬於他們的絕望,與希望。
You see I cannot be forsaken
Because I'm not the only one
We walk amongst you feeding, raping
Must we hide from everyone?
I'm over it
Why can't we be together embrace it?
At last I see……
影片最後我又聽到了《Forsaken》的調子,一如片頭過後的驚艷。這首歌連同MV都成了我的最愛之一。You see I cannot be forsaken,Because I'm not the only one…I'm not the only one…not the only one…...
在安妮的故事裡,萊斯特身上始終有奪目的火焰,伴隨永生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