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夜半歌聲--The Phantom Lover

夜半歌声/新夜半歌声/ThePhantomLover

6.6 / 895人    100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于仁泰
演員: 張國榮 吳倩蓮 黃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issy

2008-03-28 09:04:09

信也是命,命也要信


如果我仍然會掉淚,請你們不要笑話我。
如果我仍然會在你面前掉淚,請你不要直視我。

我對張國榮的記憶不多,沒有看過他的阿飛,也沒有看過他的陳蝶衣。我很想看他們,只是我還未準備好。
對於張國榮在我腦海中的記憶,完全是《看電影》中一點一滴的文字帶給我的。尚記得那些文字都將他寫得清麗脫俗,從某個意義上來說他壓根不是一個男人,而是一枚精靈,他們都親切地喚他一聲「哥哥」,在他死後的那期專題里他們的文字都可以擰出一汪眼淚來。
愚人節的第二天早晨,小巍對我說,昨天張國榮死了。我不信。我說,他怎麼可能死。學校趁機重新放了他的《異度空間》,於是我又去看了一遍。在恐怖電影裡,他的眼睛朦朧卻又乾淨,他的容貌說不上好看或者精緻,但他的嘴角牽動時,露出孩子氣的微笑,像一泓泉水般透明。那次我獨自選擇了一個無人的角落,一點兒也不害怕,只是盡情地在黑暗里落了眼淚。我後來想,那麼一個男人,他的內心裡,包裹著千萬層熱情和冷靜,不斷在沸騰的情感和冰寒的事實間來回攛掇,卻仍然能露出孩子氣的微笑,他笑起來的時候,會不會心酸,臉頰會不會有些許抽疼?儘管他有孩子氣的微笑,為何他還是選擇一躍而下,他是害怕某一天醒來,他再也無法如此微笑了嗎?

重新看《夜半歌聲》。
年輕時的他盛氣凌人,眼睛裡滿是張狂的驕傲,即便是毀容以後的宋丹平,驕橫自然而然地從他高昂的頭顱上散發出來,止也止不住。我笑著想,這部片子倘若換個人來演,就真的是部再普通不過的翻拍片了。
主題歌其實也並不出色,副歌部份怎樣也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里年輕奔放的味道,在我心目中羅密歐並不是這樣子唱歌的,他哀傷他深情,他眼睛裡假死的朱麗葉是他生命最後的一支哀歌,它必須絕望得極致,卻又痛苦得瘋狂,哪有如此內斂,告訴她想給予她淡淡的永恆,深情固然是不缺,卻無法撕扯少年決絕的心。
張國榮就站在那裡,它就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了。是一個男人,在舞台上的獨角戲,整個世界都是他的,鳥兒為他歌唱,女孩為他死去。再沒有一個男人會像他這樣演戲,明明演的都不是自己,卻明明在額頭上都大寫著「張國榮」的名字。那些角色都是他的,就是他的,不是他也變成他的。就算幾乎被摧毀的宋丹平,化著醜陋的硫酸妝,他的傷口裡都流著一種叫「張國榮」的膿血。他念台詞的聲音,虛虛實實,摒著呼吸仔細地聽,直到最後唏噓地想問,他是死了的,還是活著的?
吳倩蓮也是好演員,可在他面前,那戲就是由著他帶出來的,他不回頭,瘋女人就追著他,哭喊著,那些哀號像一根細軟的繩子,扯在他的手裡,繃緊了他的聽覺,狠狠扯動他猶豫的神經,他那一回頭,她的戲就又深一層,他那一定睛,她的戲就亮堂起來,忽然悲哀感就油然而生了,那根線斷了,她倒在他懷裡,生死都未卜。黃磊更是青澀的,一把一式都跟從著他,彷彿森林裡隨時會迷路的孩子,跟著啟明星的亮光走,不自覺地景仰。

我來評論張國榮,是太不夠資格了。只能靠我愚昧的想像力來剖析,只可惜剖析來剖析去,都剖析不及他的死。又是要經歷的,不得不經歷的,他早就經歷過了,他還可以在螢幕上平靜地微笑著,那些微笑,都蘊藏著什麼秘密。很多年過去,他在他最後的電影裡,獲救了,他在他自己的人生里,告別了。成就他的戲都不是他所導演,他只用一個動作,便讓人們緬懷他一生。
這樣的一生,說不得成功,也算不得失敗。有些人為他哭,有些人為他笑,他舉重若輕,獨自生活去了別處,成了神仙,沒有眷侶。

今天有人對我說,不要相信感情。它是靠不住的。它會變,變得比六月的天還要快。
有人瘋了,有人死了,有人卻也幸福著。
所以,信也是命,命也要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