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如月疑雲--Kisaragi

如月疑云/二月如月/如月

7.2 / 1,309人    108分鐘

導演: 佐藤祐市
編劇: 古澤良太
演員: 小栗旬 中山裕介 小出惠介 塚地武雅 香川照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08-03-28 16:50:36

懸疑下的溫情,平凡中的感動


    在看《如月》這部片子之前,如果你看到了關於這是一部難得的推理懸疑片的簡介後,帶著一種希區柯克般的期待去看,那麼你可能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媽的,什麼玩意兒,就幾個小年輕兒在扯淡。一種可能是,有意思,一部懸疑片能這麼熱鬧。其實,對於這部片子的類型上,我們不必花太多力氣去定義,懸疑片?KUSO?純情片?……別在這方面費勁了,最懶惰的定義為劇情片不就完了,還是專注於電影本身吧。
    片子開頭好一陣子估計就已經讓不少期待屍體、懸念、驚悚的人惱火的把片子刪掉了,本片的開局一點也不懸疑,幾個看起來有些或者腦殘的、或者假正經、或者娘娘腔的明星粉絲在偶像去世一週年之際聚會紀念。只見幾人打鬧,尷尬,耍寶,其中胖子一句「不穿喪服高興不起來」讓人疑惑,懸疑在哪?這是一部青春偶像劇嗎?但是耐心等待後,從一開始就很酷很嚴肅的織田引出了關於如月死因的探討,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對氛圍的把握,開始還一派熱鬧景像,如何讓氣氛驟然緊張,導演巧妙的利用了燈光,讓燈光逐步黯淡下來,配以鬼魅氣息的音樂,讓故事力馬轉向。在日美恐怖片比較中,就有很多人提過,日本恐怖片不像美國恐怖片一樣一陣血雨腥風,搞的熱鬧無比,看的時候一陣亢奮,看後立馬就忘,而日本恐怖片往往顯的很內斂,讓人一直處於一種緊張狀態,看完後還後勁十足,讓人很後怕的唸唸不忘。本片雖然不是一部恐怖片,雖然開始拍的很熱鬧,很搞笑,但是在進入如月死因的推理後,就一直營造著一種讓我感到不寒而慄的陰森氣氛。
    當然,本片畢竟不是一部純粹的懸疑片,所以不會將弦一直崩的很緊,而是層層遞進,張持有度。本片的人物設定值得稱道,每個人都不是配角,每個人都有其作用所在,家元作為悼念活動的組織者,是引出故事的人物,同時在場面幾度混亂時,又充當了理性輸導的角色,將主線擺正,還有最後引出的本片的意外結局,可謂承起而又點睛的人物。而織田則將一場普通的悼念活動引向推理探案,層層分析,同時其線索又是後面多條分支線索的引子,屬於偵探似的人物。當然,通常有偵探就有些襯托性質的「呆瓜」,斯內庫就是這樣一個「華生」似的角色,不時的在一次次推理中幫腔,將氣氛烘托到最高潮,同時也是讓片子保持KUSO氣息的搞笑人物。而最值的一提的還是那胖胖的安男,他一開始是一個鬆弛氣氛的角色,每當一個高潮來臨,他總會帶著一副憨厚的面孔「適時」出現,而當你認為這是一個明顯的配角時,他卻又道出嚇人一跳的身份,一下子成為主角,可謂本片最令人大吃一驚的人物之一。說他是之一是因為,還有個「草莓小姐」更是讓人驚異,開始一副猥瑣的樣子,後來卻也是推動片子轉向溫情的重要角色。本片的角色設定和每個人的鮮明特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就像轉盤上的一格一樣,依次在故事中成為真相指針的焦點,道出一個又一個秘密,同時也讓片中另一個神秘人物入月的形象漸漸清晰。在整部電影中,除了最後一個有些無厘頭結尾亮相外,入月一直帶著神秘的氣息,從未露出真容,這也是本片的一個巧妙的懸念設置,是誰讓幾個男人如此崇拜,是誰成為將幾個男人聯繫在一起的紐帶,正是幾個人物的漸次表述將一個個小的懸念解開,又帶來新的懸念,而入月與幾個男人的關係也漸漸清晰,她的生活片斷被逐一撿起,終於拼接出令人意外的結局。
    本片的結局是一大亮點,使得片子從一部懸疑片脫穎而出,成為展示更豐富情感內涵的影片。從五人的敘述中,我們漸漸知道入月其實並不是一個巨星,只是一個二三流的演員,但是她帶著少女的夢想,帶著少女的天真與馬虎,有微笑,有淚水,一個追夢的少女形象就這樣被烘托出來。而正是這樣一個少女,得到了父親、昔日情人、同事、朋友、粉絲的愛,特別那兩百封信將她和家元的無形而又高於生命的友情烘托的非常感人。如果說,開始我還為幾個大男人為一個死去的不知名女星神經兮兮不解的話,那麼此時就很理解他們了。我們常常也對無數痴狂的粉絲們不解,似乎我們只能理解他們為父母的養育感動,為老闆的斥責犯愁,為情人的吵嘴失眠,甚至為物價的上漲抓狂,為股票的跌停沮喪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些人,這些事情與我們「相關」,所以,為什麼為一個「口齒不清」的歌星瘋狂,為什麼為一個「性別不明」的超女沉醉,至於為一個N流明星睡不好覺就更是有病了。但是,讓很多人為之痴狂的原因或許就在於這種過程,這種脫離現實的過程,就是因為這個過程能讓人快樂,這就足夠了。粉絲們總是關注著偶像的一言一行,因為這個過程便是將他與偶像聯繫在一起的過程,不必近在咫尺,不必有切身利益,不必有情感瓜葛,就如片中的幾個人慢慢的發現都與入月有著或近或遠的關係,但是卻沒有本質不同,因為他們都是愛入月的人。所以,還是讓我們尊重他人的「莫名其妙」的痴狂,因為我們都會有為一個充滿了距離感的人或事痴狂的時候,正是這種超越了切身利益的感情才顯的珍貴,才讓我們脫離一天的現實勞累可以舒展下神經,或許以後回想會覺得可笑,那就等以後再說吧。本片最後的煽情還是把握有度的,我看到最後一段時還生怕導演來個入月其實沒有死,是有意造成事故假相「過正常人的生活」的結局,畢竟這片的基調不是《天鵝絨金礦》似的,讓幾個男人感傷的看著星空,遙想少女的天堂笑臉,有些俗套,但是卻恰如其分。置於最後的鐵絲,我個人認為屬於導演留下的彩蛋,對於影片主旨其實不大,正如片中家元所總結的,當晚的結論也只是從他們角度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是真相,但是能從這個真相得到安慰和溫馨,這就足夠了。所以,影迷接著把玩這個導演留下的小玩具,不亦樂乎的抓住它分析玩玩,倒也確實是個樂趣。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d3fc62604f8b6540eaf8f8f1.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