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ThePostmodernLifeofMyAunt

6.9 / 789人    Canada:111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李檣
演員: 周潤發 斯琴高娃 趙薇 盧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槿

2008-03-28 19:50:59

為什麼是上海


一開場姨媽在火車站台一聲驚叫「寬寬!」路人甲應聲倒下,引得人群一派騷亂,姨媽連連擺手「不關我啥事體」撇清干係,卻發現就這一轉眼拄著雙拐的外甥蹤跡不見……片子的基調就此定下(雖然不由人不聯想到星爺)——喜劇殼子裡的悲劇,夠吸引我了;而曲終人散之際,卻有點撓頭。

故事應該說的是上海——「說的是」,因為上海不僅是片子的背景,而幾乎是主角;「應該」,因為實際效果讓人感覺差了那麼一點,雖然一時說不清是哪裡。於是敲腦袋仔細想。

前面說了片子的基調,既然是喜劇殼子,誇張和錯位也就難免。所以姨媽雖然似乎一身正氣,骨子裡就必定要小家巴氣:走過當街揮刀甩魚鱗的陌生女人,姨媽會上前理論,諄諄教導被搶白了就特特為為找來城管,開講公民道德並責成女人寫檢查;而關上房門,卻捨不得為遠來做客的外甥開冰箱開空調,原因是堂堂皇皇的「我有風濕性關節炎啊」——不過午後不發病,可以躲在自己臥室裡孵空調睡大覺,任小朋友在緊閉的房門外汗流浹背,直逼得新新人類從褲腰裡扔出一信封的生活費;最後外甥犯了大錯,姨媽打發他回家的時候,居然發票齊全帳目清楚又要求平攤水電煤。所以鄰居水太太成天價摟著錦衣小貓,每日裡配著衣服換髮型翻髮色,雖然有事沒事地跑到姨媽家熱熱絡絡串門子拉家常炫耀手機,一旦嗅到些蛛絲馬跡就必定要眉飛色舞悄悄湊著姨媽的紅耳根說:老葉你看上去端莊賢淑,可沒想到啊。所以潘知常雖然風流倜儻拈詞成句出口成章吃排骨落眼淚,但必定要心懷鬼胎,又必定要露點小馬腳,先是一頓屈原香草美人把姨媽灌暈,乘虛借走三百塊錢(背景是童話般的馬勒公寓,絕!),失蹤數日後又在小餐廳裡被姨媽撞見脫鞋子上凳子仰頭和熟人講張,只得訕訕摸口袋還錢,看姨媽拂袖去了,還忙不迭趿拉著鞋子追出門;再後來高智商地攛掇姨媽買空墓穴炒死人地產,那必定就有一場騙局,姨媽連夜撬地板起出藏了半輩子的積蓄必定要打水漂還沒聽見響……

電影麼,本來就是有套路的,這樣的錯位「中規中矩」,讀起來不容易誤解。可是,這些故事一定要是上海的嗎?除了背景里摩天大廈和石庫門弄堂交織出的天際線(一邊看片子一邊就在猜:這一段是在哪裡拍的,最後看姨媽跟著女兒女婿坐著差頭開過南京路新世界人民廣場城市規劃館一路往西,鏡頭一切又落入南浦大橋的車流漩渦,想著姨媽母女的架勢坐火車無疑,不由替她們暗暗叫苦:碰到宰客司機了!),除了姨媽水太太陵墓推銷員的國語里常常跳出的上海話句子(姨媽的上海話始終讓我誤以為她是「新上海人」,但姨媽據說還是一口牛津英語,不免覺得洋涇浜了還要硬拽,想來萬萬不合牛津風度,不如改作順口吐出上海化詞彙來得自然,直等看到女兒聽見出院回家的老媽哭一聲「我想吃螃蟹!」便當街甩包袱豎眉毛斥責她「一有機會回上海,頭也不回,說走就走,對上海比對爸對我還親」,才恍然大悟姨媽的出生地)——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必定是上海的呢?

姨媽的小家子氣未免太白,落入發哥的美男計(臨了不忘亮一個小馬哥的身段)未免太快,投入虞姬、金玉奴的幻影未免太深(不明白潘知常既然是青衣,為什麼還留一把刷子胡,忘了他的「美人」理想了嗎?),穿著自家織的連體泳衣把個青碧碧的游泳池染出紅波蕩漾未免太十三點;水太太的行頭未免太艷,翻得未免太炫,眼角眉梢未免太媚——這些都不太像我印象中那一代人的上海腔調。但這些故事一定要是上海的啊,否則,霓虹裝點起的夜色和新舊參雜起的街景,或許另找個大城市也有,義無反顧拋下至親返回故里形影相弔十幾年,一旦離開則老態畢現心如枯井無線電裡的鎖麟囊攪不動稠稠的隔世記憶,或許別的地方也有這樣的魅力,可還有誰比上海更理所當然地適合來承擔那副勢利眼(水太太見到寬寬就條件反射打聽姨媽可真有個女兒在美國;護士聽說姨媽女兒來探望,聳身一躍就問:從洛杉磯來的麼,聽見「鞍山」二字又黑了臉沉沉坐下)和細肚腸呢!

這就是「上海」的符號意義。沒說的,夯著吧,當然是面帶微笑——人家畢竟還是出喜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