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7,72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尼摩

2008-03-30 05:09:31

布拉格的故事


沒有辦法不愛這部電影。如此英俊迷人的托馬斯,如此率性迷人的薩賓娜。還有,茱麗葉•比諾什。終於明白她為什麼是「春天裡的第一口雪糕」。這個比喻我牢記了多年。《解構生活》中的她和《巴黎我愛你》中的她真的不再是雪糕,可是在《布拉格之戀》中,她那麼清純天真。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比諾什在影片中多處全裸半裸的鏡頭怎能配上清純二字,可是你看她的眼神,看她的笑。她不算漂亮,更不是柔媚,只是純。她像小鹿一樣的眼神,像小鹿一樣地跳躍,像小鹿一樣害怕失去愛人,受驚的小鹿,憂傷的小鹿。謎一樣的眼神。
不曾看過原著。米蘭•昆德拉在中國賣的很貴,而且似乎是小資的最愛,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牴觸。「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原來說的是愛情。托馬斯一貫將生命看得很輕,活得很瀟灑,愛和性分離。而對於特瑞莎來說,這卻太沉重。
薩賓娜也是主角。以前看過書評,似乎薩賓娜是反媚俗的,而且關於「媚俗」的問題也是小說的中心之一。很遺憾沒有在影片中看到媚俗二字,我不相信導演會不把媚俗放進去,應該是翻譯得不好吧。
然而,若小說的主題是愛情,而且是這樣的愛情,簡直讓人覺得媚俗,呵呵,自相矛盾了。
當然,還有政治。不知道小說是怎麼寫的,電影拍了很多黑白場景,也有托馬斯和薩賓娜的很多觀點。但和愛情交織在一起,很難分出孰輕孰重。比如,托馬斯很有骨氣地沒簽自白書,淪落到擦窗戶謀生,同時他卻再次出軌。也許作者想表達的就是這種複雜的生活吧——在政治上堅定信仰,在愛情中隨心所欲。
電影音樂挺不錯的。即使是憂傷,即使是死亡,跳躍的節奏也襯出了茱麗葉•比諾什小鹿般的步伐和輕靈的語調。實在是偏愛她。
然而,幸福在最完美的時候被終結。也許是在托馬斯此生最幸福的時刻,他和特瑞莎一起去了天堂。
遠在自由國度的薩賓娜收到了帶來他們死訊的信,她說:「我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
沿伸的小路,無盡的白光,甚至讓人覺得,死亡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托馬斯和特瑞莎,可以永遠忠貞地相擁。
很喜歡小豬曼菲斯和小狗卡漢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