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The Mist

迷雾/史蒂芬金之迷雾惊魂/雾地异煞

7.1 / 339,784人    126分鐘

導演: 法蘭克戴瑞邦
編劇: 法蘭克戴瑞邦 史蒂芬金
演員: 湯瑪斯潔恩 瑪西亞蓋哈登 蘿莉荷登 安德魯布瑞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張樾

2008-03-31 04:48:34

《迷霧》:人性的試練場,史蒂芬金的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被幾部愛情片弄的又傷感又文藝,以致於好久沒臨幸過我心愛的恐怖電影,有個傳統且錯誤的觀念是看恐怖片的人大多是為了尋求刺激,其實在我看來,熱愛恐怖片的人們一般非常朝氣,就像我一樣,主要目的是為了節制一下自己的內心之中氾濫的惆悵和憂鬱。於是昨天夜裡,在我和樓上美女所共同鍾愛的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蠱惑下,又一次品嚐了美國人無處不在的末世情懷。
記得在一篇《我是傳奇》的評論裡的一句話很有味道:美國人總以為世界快完了,中國人卻覺得皇帝還沒死。和中國人喜歡阿哥格格們的宮廷肥皂劇和一些嚴肅的歷史題材不同,美國人總是覺得自己生活的太安逸,得來幾場《聖經》創世紀裡的大災難給振奮一下精神,調節一下情緒。於是什麼畸形怪獸,外星人侵略,病毒殭屍,自然災害都以炫乎其炫的CG效果和模型道具在電影院裡毀天滅地,藍皮的超人和功能各異的英雄們還可以借職業之便泡泡美女。
《我是傳奇》里二郎神和嘯天犬行走在空無一人的世界裡,沒有女人和母狗,無聊的獨角戲讓他們的確成了傳奇。而《迷霧》整體來說沒有那麼安靜,戲劇衝突明顯,情節跌宕起伏,有些鏡頭對小朋友們來說還有些血腥有些暴力。講的是大約一個加強排的小鎮居民被離奇的大霧和妖魔鬼怪們困到了一家超市,在絕望的氛圍里苦苦求生的故事。
一群人在封閉空間裡掙扎和衝突,似乎一向是社會心理學家很好的分析藍本。導演在採訪時說,最可怕的,不是怪物,而是人心。人們不是互相幫助,就是彼此毀滅,這才是《迷霧》希望表現的東西。就這個主題,北野武出演的《大逃殺》中看似變態的情節,實際上也是想講述這個道理。
看片子的時候,我想起了量子物理學上的那個著名假設:薛丁格的貓。講的是無法靠主觀經驗來判斷一隻在有放射性原子衰變的盒子裡的貓的死活,從而定義迭加態的問題。
溫和的律師變得粗暴無禮,虔誠的教徒流言惑眾。往往我們在正常的狀況下都無法真正看透的人性,卻在特殊的「試驗」里暴露無疑。我想說人性就像盒子裡那隻半死半活的貓一樣,事實上每個人都具有善惡,都具有堅強或者軟弱的一面,真善美和假惡丑在人的身上混合藏匿。那個超市無疑是史蒂芬金用來做試驗的盒子,人的邪惡與善良,寬容與信任如原子一般的在那個小盒子裡碰撞,而那種極端情況下暴露出的那些人性的陰暗似乎又成了薩特「他人即地獄」的論據,比如沒有一個人肯送要照看孩子的女人回家,大部份人不願意為燒傷者冒險去藥店取藥。
傳說史蒂芬金向來喜歡自己編劇以及對其他編劇指手畫腳,行為有點帝國主義,於是影片裡不可避免的滲入了他本人的主觀感情。所以片中最後的結局讓個人英雄主義的主人公處在一個很尷尬的狀態,不像肖申克監獄外那樣的讓人暢快的磅礴大雨。這讓大家都有些意外,覺得他努力了大半天,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說不準還要在悲傷中度過餘生。所謂命運叵測,造化弄人,大概也就是這樣吧。看了那個黑色的結局,在驚訝之餘你也許會嚎,為什麼大霧不早一點點散去,為什麼軍隊不早一點點開過來,其實史蒂芬金只是想要個悲劇效果來保持影片整體的絕望氣質而已,這是自然的,也沒有什麼太高深的含義,更沒有什麼故作深刻的用意。而且在那種情況下,每個人都希望有一顆子彈能留給自己。我覺得就史蒂芬金的一向風格來說,他沒有讓那些超市倖存的人,在軍用汽車上含著棒棒糖向主人公微笑致意就已經很有人性很溫暖了,覺得不爽的大可以像我一樣,自己意淫一個他們後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結局。
但就像最後和主人公一起逃出來的坐在車後的那個老頭嘆著氣說的:「畢竟我們努力了」。
是的,他們努力了。所以小越野車內的四聲槍響之後,即使車上除主人公外的所有的人死了,可人性中的至善和拚搏精神卻依舊活了下來。
至於那些什麼超市中臨時的社會結構中所隱喻的宗教與科學,原罪與救贖,民主與暴政,文明與野蠻等諸多可供學術思想男們死磕扯淡以及抒發人文關懷的主題,那不是作為一個IT工作者的我發發功就可以做到的,同情人類,悲天憫人不是我的工作——我只是觀眾,不是觀音。

http://vincentzhangyue.blogbus.com/logs/17964051.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