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

卡廷惨案/爱在波兰战火时(台)/卡廷森林大屠杀

7 / 17,448人    122分鐘 | Germany:118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Argentina:118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

導演: 安德烈華依達
編劇: Andrzej Mularczyk Przemyslaw Nowakowski
演員: Artur Zmijewski 瑪雅奧斯塔夏絲嘉 安德烈切拉 妲努塔史丹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8-04-13 06:47:41

時間會審判一切


    
   我家裡放了一本巴別爾的《紅色騎兵軍》。這本書好像是我的一個前女友買給我的,又好像是我自己在網上訂購的。可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已經想不起來了.不過我對巴別爾的那本書印象還是很深,因為他文筆的細膩簡練與其所描繪故事那種殘酷的真實。他的小說,來源於其真實經歷。這個被高爾基稱為俄羅斯當代最卓越的作家是位可憐的猶太人。在1920年,二十六歲的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跟隨布瓊尼統帥的蘇維埃紅軍第一騎兵軍進攻波蘭。戰爭歷時三個月。巴別爾目擊了歐洲歷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空前慘烈的騎兵會戰。這本書著力刻畫了哥薩克騎兵們身上人性化的一面,真實地再現了布瓊尼領導的騎兵軍鮮為人知的風貌,揭示了內幕。其中關於殘酷的戰爭場景及普通哥薩克既英勇又消極的真實形象的描寫,在前蘇聯引起極大爭議。甚至連我們這些從小接觸官方宣傳,認為蘇聯是老大哥的人,忽然從巴別爾用血與生命譜出的故事中,看到了蘇聯戰士殘忍的一面時,產生了一種價值觀崩潰的感覺。無論是蘇聯騎兵對波蘭平民和猶太人的屠殺,還是那些在侵略波蘭時的打砸搶,甚至連天主教堂都不放過的畫面。都會讓人不禁產生對波蘭人的同情與憐憫。正是巴別爾和其所在布瓊尼騎兵軍的潰敗,以及波蘭人民的英勇抵抗。列寧的蘇維埃向歐洲輸出革命的計劃才得以終結。這個時候,列寧把目光描向了地處亞洲的國家,新的歷史篇章從中國的赤化開始了新的一頁。這對我們是幸運還是不幸,尚待歷史最後的審判。

    讓我們回到剛經受蘇維埃暴政殘酷侵略的波蘭吧。這個在1921年3月,剛剛通過憲法,成為議會制共和國的新生國家。在18年後的1939年,突然遭到了德國的閃電戰突襲,波蘭的大部份領土被迅速侵佔,9月17日,波蘭政府逃亡國外。這個時候,以解放全人類,人類大救星自居的蘇維埃政府,在史達林的授意下,不但沒對波蘭施以援手,反而命令60萬蘇聯紅軍越過蘇波邊界,進入波蘭東部,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9月18日,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會師,德、蘇兩軍以皮薩河—那累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分割了波蘭。

    在波蘭人被納粹德國和蘇聯強盜奴役了2年後的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7月,德軍佔領了斯摩棱斯克。1943年春,德國作戰工兵師為修復斯摩棱斯克及其附近遭到炸毀的鐵路、公路以及其他工程,把強行招募來的羅、捷、匈、波、荷、法等國的勞工,驅趕到卡廷森林裡幹活。4月13日,幾名勞工在掘地的時候,挖到一座埋著許多軍官和士兵的大墳。德軍發現這些官兵身上的軍服既不是蘇軍制服,又不是德軍制服,便找來一些納粹官員著手調查,並聲稱:經德方組織的國際委員會驗屍確定,這些穿著波蘭軍服的官兵死於1940年春,是被蘇聯人殺害的。全世界為之震驚。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宣佈與蘇聯斷交。我所看的電影-《卡廷慘案》就是對那起蘇維埃政府歷史上這起神秘暴行,做出一個撥絲抽繭過程的敘述。

   說起《卡廷慘案》這部電影,它是波蘭電影大師安傑伊·瓦依達今年在柏林電影節展映的新作。電影序幕是從德軍和蘇聯軍隊瓜分波蘭時的景像而展開的。這時候的波蘭人民,後面有納粹軍隊的追殺,而逃亡的方向,又有蘇聯軍隊的進攻,可謂是前有狼,後有虎。而這個時候的波蘭軍隊,在抵擋不住納粹的突然襲擊時,波軍總司令雷茲西米格威元帥向波軍發佈命令說,蘇聯不是交戰國,不要抵抗。蘇波軍方經10餘小時談判,蘇軍答應,如波軍放下武器,可保證波軍官兵人身自由。當時,波蘭東部總數約為30萬人的波軍絕大多數都執行了這一命令,有一部份自動解散回家,一部份人去了立陶宛和羅馬尼亞。電影主角安傑伊上尉(歷史上真有其人)就是這些被蘇聯軍隊俘虜的一名波蘭軍官。蘇聯人把連他在內的130242名官兵,用拉牲口似的火車,運送到了蘇聯境內。這批人到了蘇聯後身份立刻變成了戰俘,失去了蘇波協議規定的人身自由。除去遣送回波蘭的一些士兵外,到1939年12月1日,在科澤爾集中營(卡廷森林附近)關押波軍軍官4727人,斯塔羅別爾和奧斯塔什科夫集中營關押5963名和3964名波蘭軍官和警官,三處相加,近15000人。等待這些波蘭軍人的命運,不是為了保衛波蘭而戰死在納粹軍隊槍口前,反而是淪為了蘇聯人的手下亡魂。

   大師的電影不僅僅是為了講述這些軍人的無辜枉死,而是為了告訴每一個看電影的波蘭人或別的地區的觀眾,那些被殺的軍人,他們同時也是父親、丈夫和兄弟。他們的家人不單單承受了親人被人像是宰殺牲口一樣的集體屠殺的事實,更要在二戰結束以後,為了尋找真相,捍衛真相而做出的與蘇維埃控制下的政府不屈的鬥爭。有些倖存者,如電影裡的捷西少校,因為不能說出卡廷慘案的真相,悲憤自殺;還有那位哥哥被蘇軍在卡廷殺死,自己被德國人關進集中營5年的少女,勇敢的對逼迫她承認兄長不是死於蘇軍而是被德國人殺死的蘇聯軍官說:納粹他們關了我五年,我都沒有屈服!看到這裡,我深深的明白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在他的但澤三部曲《鐵皮鼓》裡描述的波蘭人民的形象:哦。是的。我們波蘭,我們的祖國是很弱小。但無論如何我們是不會屈服的。我們的國旗永遠是紅白相間的。誰也不能改變。納粹德國不能。蘇聯更不能。。。。。。

    當歷史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解體在即的蘇聯公佈了卡廷慘案的絕密檔案。卡廷慘案中死在蘇聯劊子手中的那些軍官的冤魂,在天之靈或許會感到一絲慰籍。可是這個民族的傷痛永遠不可能平復。因為在二戰中,這個國家死在納粹手下的人,至少650萬人。納粹消亡後,又有無數人,因反抗蘇聯意識形態控制下的政府被迫害。這些人有資本家,律師,科學家,醫生。

   卡廷的悲劇,波蘭的悲劇,應證了一個事實。再強大的暴政,都經不起時間的審判。或許,這些強權政府能用武力與意識形態,以及人們的前途來威脅人民,控制人民。但在永恆的真相與時間面前,終究會垮臺,終究將會被定罪。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