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黃石任務--Escape from Huang Shi

黄石的孩子/黄石任务/战火逃城

7.1 / 8,918人    125分鐘

導演: 羅傑史波提斯伍德
編劇: Jane Hawksley James MacManus
演員: 強納森萊斯梅爾 蕾達哈米栔爾 周潤發 楊紫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一月的雨

2008-04-17 18:49:12

《黃石的孩子》:意義大於水準


文:十一月的雨

   4月1日,有幸獲得了參加《黃石的孩子》在北京新世紀影院點映活動的機會,於是欣然赴約。現場很多媒體和觀眾早早等待著新聞發佈會的開始,不出所料,發哥,楊紫瓊和喬納森-萊斯-邁耶斯三大主演均未到場,不過倒是有幸一睹了導演羅傑·斯波蒂伍德的廬山真面目。

 
     如果不是這部中德澳合拍的《黃石的孩子》,我可能永遠不會有太大興趣去知道羅傑·斯波蒂伍德是何許人也,也不會發現原來他曾執導過《007之明日帝國》和施瓦辛格的《第六日》。而如果不是周潤發和楊紫瓊,這個故事本身能引起的人們的關注度,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但在現實中的情形是,導演碰到這個幾經修改的劇本後為之準備了十年,而因為《明日帝國》的緣故他又直接邀請到了楊紫瓊,間接邀請到了周潤發。於是種種機緣巧合和各方推力推翻了以上我的假設,也催生了這個外國人視角下的中國故事。在這些背景之下,無論這部影片水準如何,它的意義都是超出影片本身的。

 
     而觀影過後,我的感覺是,事實確實如此。


     今天在《南方週末》採訪導演的文章中看到他的一句話:「名人的歷史都被保留下來,但不平凡的歷史不一定都是名人的歷史。這也是電影的貢獻吧。」這應該就是導演對主人公喬治·何克最終的解讀和定位了吧,他可能沒有想過自己做的事情有多麼偉大的意義,他的一生都在踐行自己內心對善的追求,那種理想主義是亂世苦海中支撐著他的最大力量。於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人,造就了一段在今天看來極其不平凡的歷史,他註定不會被歷史遺忘,因為他身上閃耀的是永恆的人性的光輝。

 
     這部影片的背景是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而喬治·何克是自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的一名記者。在未經歷殘酷現實洗禮之前,理想主義的他還抱著很多幻想。可在遭受塗炭的南京城內親曆日軍的大屠殺之後,一切虛幻的道德粉飾瞬間被粉碎了,如果不是中國的游擊隊長陳漢江解救,他自己也差點在這次劫難中死去。

     
     讓我略微意外的是,並不像上映前媒體大肆猜測渲染的那樣,影片對大屠殺並沒有過多的正面著墨,而更多的是從何克親歷屠殺時的種種心理狀況來間接展現日軍的暴行。這些也為他後來的必然的心理轉變埋下了伏筆。

     可是說,南京大屠殺不過是《黃石的孩子》的一個引子,因為影片重點展現的是何克在這之後的人生軌跡,包括與游擊隊長惺惺相惜的友誼,與澳洲護士麗的愛情,最重要的就是和一群中國孤兒們的介於朋友和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在一個沒有大人的孤兒院裡養傷的階段,他和一群戰時的孤兒們由隔閡到理解再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而為了躲避戰火,他做了一個驚人的選擇:帶領這60多名孤兒徒步跋涉,沿著古絲綢之路向千里之外的甘肅山丹進發。

      這不是虛構的煽情故事,喬治·何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現實往往要比螢幕的塑造要殘忍冷酷的多,導演顯然知道這段歷史的擔子。還原它並不是只要感動人了就可以那麼簡單,要讓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引起人們探尋那段歷史的慾望,才是它的主旨所在。

     可以看得出來,整部影片導演都在極力避免基調墮入主旋律的煽情氛圍之中,拍得相當克制。同時,他對每個角色的刻畫都點到為止,但又並不吝嗇。這兩點結合起來,整個影片的格局就顯得很清晰了,每個角色的個性也就相對豐滿了,至少沒有流於膚淺。

    不過導演顯然沒有史匹柏的功力,《黃石的孩子》也沒有《辛德勒的名單》那麼厚實。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影片中導演時刻流露出的一種面對歷史的謙卑,他並沒有用自己異國人的眼光去肆意的解讀中國的歷史,他在非常小心的揣度著70年前中國大地上同樣是一位異國人的心路歷程,這是一種態度。面對當下影視劇肆意曲解歷史成風的現象,這種真誠的流露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在導演的解讀過程中,我也在努力的試圖接近主人公的內心。何克並不是神,如果沒有一種類似於宗教信仰般的精神支撐,那段類似於長征般的跋涉怎麼可能堅持下來呢?但是,它到底是什麼呢?


     故事的原著小說名字叫做《苦海》,影片中周潤髮飾演的陳漢生與何克的一段對話略微解答了我的疑惑。陳漢生畢業於西點軍校,而何克則是牛津大學的畢業生,他們接受的是西方的正統教育,而那種孕育著的理想主義是與生俱來的。就算是命運的車輪把他們載到了當時如苦海般的中國,那股勁也是不會熄滅的。而生於苦難長於苦難的澳洲護士麗、60多個孤兒、千千萬萬的中國老百姓和他們不一樣,他們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全部,苦難如海一般看不到盡頭。所以麗會在痛苦中用藥物麻痹自己,所以有的孤兒才會在離開時絕望得自殺。

     有了心中的那股勁的支持,陳漢生才會在南京沉淪時仍然不放棄游擊反抗,並毅然幫助何克和孩子們。何克才能在目睹人間慘劇之後,選擇了一條他自己認為值得的道路。也正是在荒涼亂世中感受到了這種難得的真性情與自己內心的脈動,楊紫瓊飾演的大商人才會義無反顧的犧牲自己幫助何克,麗才會在何剋死了之後選擇繼續留守在孤兒們的身邊。

      這種精神的力量是無形的,但卻是絕對強大的。著名攝影師呂楠在西藏拍攝的15年間,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靠包括歌德和巴赫在內的書籍和音樂才度過的。這種精神的支撐,其實是同一種力量。

     也許由於影片的侷限性我不能完整的感受到真實的何克,就像片尾影片中一個孤兒的原型回憶時說的那樣:他就像神一樣,任何人都有缺點,但是我感覺他是完美的。這是孩子的視角,永遠只是仰視而無法再深入,因為何克已死,而他的精神也已經被孤兒們的記憶所提煉昇華。

     我想要切實感受那種強大的精神氣場,恐怕只能去閱讀何克的作品,去書籍中尋找真實的點滴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黃石的孩子》其實已經達到它的目的了。在採訪中斯波蒂伍德說:「在歐洲,像奧斯維辛這樣猶太人的故事可能會比南京大屠殺更有吸引力,但我還是希望會有少部份觀眾試圖去了解這段他們不知道的歷史。」

     它只是提供給我們一個角度,一個入口,更多的發現,則有待我們在那股精神力量的指引下,繼續深入。


摘自我的部落格:
http://www.mtime.com/my/mxl117/blog/1051205/
轉載請與我聯繫:
QQ:1075723
郵箱:nicolas_mi@163.com
MSN:mxl117@yahoo.com.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