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瑪歌皇后--Queen Margot

玛戈王后/玛戈皇后/玛尔戈皇后

7.4 / 18,148人    159分鐘

導演: 巴提斯薛侯
編劇: 大仲馬
演員: 伊莎貝艾珍妮 丹尼爾奧圖 尚雨果安格拉 文森培瑞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喵

2008-04-18 08:02:54

在那之前和之後的一些事情


老實說,我看的那個版本字幕做的非常好,很多地方都作了註解。不過,由於影片篇幅限制,很多歷史背景都省略掉了,相信對於那段歷史不熟悉的人多少還是會有點看得雲裡霧裡的吧。此文的目的僅在於簡單介紹一下之前和之後的故事背景。

16世紀,法國宗教改革如火如荼。1560年,年僅10歲的查理九世(就是片中最後被砒霜毒死的那位)即位,由太后美第奇家的凱薩琳攝政。當時法國的大貴族分為兩派,一派是以東北部吉斯家族為首的舊教同盟,支持太后凱薩琳,另一派則是法國中部的波旁家族,信奉新教,代表人物是那瓦爾的國王亨利和海軍大將科利尼。兩派貴族分別以羅馬教會和新教的胡格諾派為後盾,持續著曠日持久的權力鬥爭。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的武裝隨從在瓦西鎮襲擊了胡格諾派,致使胡格諾派死傷200餘人,史稱「瓦西慘案」,由此引發了「胡格諾戰爭」。

這場內戰持續了30餘年,分為3個階段,總共進行了10次戰役。影片《Reine Margot, La》所處的時間段正是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轉折處。

1570年,胡格諾派在科利尼的領導下向巴黎逼近,給太后凱薩琳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於是不得不向胡格諾派妥協,不僅承認了胡格諾派的宗教自由,還將自己的女兒瑪格麗特(瑪戈)許配給了那瓦爾的國王亨利。可是,吉斯公爵之子亨利·吉斯與太后凱薩琳互相勾結串通,趁著大批新教徒湧進巴黎參加那瓦爾國王婚禮之際策動了對新教徒的屠殺。1572年8月24日凌晨3時,亨利·吉斯以巴黎各教堂的鐘聲為信號(影片中也可以聽到被巧妙地融合進背景音樂的鐘聲),率領武裝部隊襲擊了胡格諾派,科利尼當場被殺,其他慘遭殺害的胡格諾派新教徒多達2000多人。由於當天正是聖巴托羅繆節,因此被稱為「聖巴托羅繆慘案」。此後,對於胡格諾派的迫害和屠殺又進一步擴張到里昂、奧爾良、莫城等地,全國被殺者多達數萬人。

「聖巴托羅繆慘案」之後,胡格諾戰爭轉向第二階段。在慘案中倖免的那瓦爾國王亨利被迫改宗,而倖存的胡格諾派則在法國南部和西部組成聯邦共和國,繼續對抗吉斯家族。1574年,查理九世去世,他的弟弟亨利三世即位。電影到這裡就結束了。

再之後比較好玩的就是「三亨利之戰」。「三亨利」是指法國國王亨利三世,亨利·吉斯和那瓦爾的國王亨利(即未來的亨利四世)。起初,亨利三世和亨利·吉斯為同一陣營,共同對抗那瓦爾的亨利,但是不久之後,亨利三世因為不甘於舊教同盟對他的控制,因此打算藉助胡格諾派的力量,於是又轉向了那瓦爾一方。1589年,亨利三世和那瓦爾的亨利聯手,共同向巴黎進軍(因為前面亨利三世惹怒了舊教同盟,被趕出了巴黎)但途中亨利三世遭到舊教同盟的刺殺,不幸身亡。因為身後沒有子嗣,其弟也先於他離開人世,因此由作為妹婿的那瓦爾的亨利繼承王位,即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成為了法國國王以後,因為久攻巴黎不果,無奈之下再一次皈依舊教。1594年3月,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巴黎,以一個舊教國王的身份,從而結束了這場歷時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新舊教派的互相妥協。雖然亨利四世最終皈依了舊教,但他頒布了《南特赦令》,保留了胡格諾派的信仰自由,新舊教獲得了平等發展的機會——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影片為我們還原了1572年8月24日凌晨的那一幕。相比《天國王朝》,此片中爆發出的宗教衝突更讓人扼腕嘆息,因為舊教與新教有著更為接近的淵源。擁有信仰的人們各自打著同一個上帝的名義用暴力和鮮血堅持著自己認為正義的正義,這之中當然也有利益的驅使,但在「神的名義」的掩蓋下,人們拋卻了最後一塊遮羞布,毫無顧忌地對所謂的「異端」展示著兇殘、冷酷、貪婪等人性中最醜惡的一面,因為這一切都將是被寬恕的。如果說宗教讓我唯一感到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它太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和平」是永遠無法實現的美麗心願,處在權力中心的人們依據著利益而不是感情來選擇自己的同伴,盛大華麗的婚禮轉眼間就能變成屍骨遍地的地獄,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或許一直在盼望著你的死。在這個殘酷的繁華世界裡,所謂的真情只能在虛幻和現實瞬間的夾縫中悄悄地忽明忽現。也許的確是有過那麼一次真正的愛,也許這段感情只是自欺欺人以此來安慰自己空虛心靈的假像……這些都已經無法求證了。生在帝王之家,某些東西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剝奪了,即便電影中的瑪戈明白不了(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明白?),歷史上真正的瑪戈一定也已經明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