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慕
2008-04-20 18:35:05
上帝說:有一天,我也想要一個男人
週末是一個星期最無所適從的時間,特別是做完禮拜之後。我們要坦誠罪惡,這樣才能得到主的寬恕。大部份基督徒都會這樣講。昨天上豆瓣的時候,發現豆瓣上很多人都覺得基督徒是那種自說自話自以為是想要糾正別人的人,我想,可能是由於豆瓣上某個基督徒的小組裡那些人的原因吧。
那讓我首先來點下題,新約里有這樣一句話,「那本來不是我的子民,我要稱為我的子民」。這被用在美國黑人女作家ToniMorrison的小說《寵兒》(《Beloved》)開篇,相信看過這部小說的人不會陌生,因為後一句話是,「那本來不是我的寵兒,我要稱她為我的寵兒」。
回到電影上來。從教堂回來S打電話讓我去音像店找他,沒錯,就是那個推薦我看《The Love of Siam》的老闆的店。老闆叫Fredo,我說Fredo,給我找兩部片子看看吧,要男主特別帥的,說完拿眼睛睥睨S——我的眼神一向很好用,S立馬轉過頭不再怒氣沖沖瞪著我。是要看過的還是沒看過的?
要是特別帥的就沒看過的,要是沒有那就找看過的。(其實我當時很納悶兒,他怎麼可能知道我看過哪些?)
然後他給我翻了《深藍即是黑》。沒說的,這部電影裡的男主的確很帥,是我喜歡的類型,小兔牙,下巴有溝,而且靦腆,笑起來很那什麼。
但是我看見了《我生命中的男人》,封面真的很好看,全部是向陽花,黃燦燦的。這讓我想起來曾經看德國一部小說時裡面一段情慾場景的描寫,那男人看著那女人,「覺得她的皮膚是一層中國紗,而在那之下,活躍著一輪新鮮的橙黃的太陽」(俺翻譯水平很爛)。其實對白種人我覺得這樣的描寫不太靠譜兒,介分明是給我們黃種人寫的句子嘛!
有淫說,我寫東西很囉嗦,好吧我承認,我喜歡羅里囉嗦東扯西扯,因為這是打發時間並讓自己快樂的好方法。
電影我是一早看過的,劇情再簡單不過,就是一個已婚男人發現他被一個同志男人吸引了,在他平淡的婚姻生活之外,那無疑是一束楔形的光對一株黑暗屬植物的吸引。
典型的歐洲文藝片范兒,文藝片說穿了是怎麼回事兒呢?就是導演想當作家,但又覺得自己的想像力不夠,於是改行當導演,這樣的情況下,安靜長鏡頭對著自然風光——尤其是地中海氣候影響下的灼熱耀眼的夏天——就是文藝片導演們難以規避的一種表達了。
用這樣一部電影來導出我對基督教對上帝的理解可能有些冒昧,那大家就當作我在自說自話好了,反正也有人說過「議論上帝是議論自我的同義詞」嘛。
現在基督教(至少是豆瓣上所代表的在中國發展的基督教)面臨的兩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同性戀,二是安樂死。安樂死我不說,因為沒有涉及到我自己,我想說的是同性戀,不對,應該叫同性愛情。
沒錯,聖經里確實是有「一夫一妻」這樣的規定的,並且人不應生慾念,即使是交合,也應該懷抱著對上帝的愛,祈求上帝賜給我們子女。這是教義。
在我信教的最初一段時間,我也這樣懺悔過,我跟神父坦白自己的性傾向,並祈求上帝寬恕(但我當時並沒有希望上帝幫我糾正「錯誤」,現在也沒這想法。)
神父說過的一句話令我很感動,他說,我的孩子,愛怎麼會是錯誤呢?愛是神賜給我們的珍寶,愛是一種神性,愛怎麼會是錯誤呢?
我們不要去討論動物界裡是不是存在同性愛的情況,也不要思考上帝說它是對是錯。我們首先應該明白,宗教希望我們做什麼?
在我決定將此生獻給上帝之前,我一度對藏地佛教很感興趣,也確確實實去過西藏尼泊爾好幾次,希望通過了解加深自己的信仰。當然最後,我還是選擇了上帝。我這樣說,其實是想說我對宗教的看法。
為了有一個信仰而選擇信仰不能算一個虔誠的信徒——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有信仰的人生會更容易」這句話選擇讓自己假扮成信徒的。這樣很危險,因為你沒有真正打算接受它。
上帝說,有末日審判;藏傳佛教則說,人在轉世輪迴。這兩句表面上看不搭界的宗教教義實際上揭示了宗教的目的——每一個宗教都有兩個相同的目的:一是讓我們在有生之年充分享受生命的歡愉,二是讓我們有所為有所不為。
說第一點。在我看到的很多基督徒認為,同性愛是人對肉體的無能為力。這種說法誰都看得出來不值得推敲,因為傳統的男女之間,基於肉體的生殖崇拜也從未消失——愛正是產生於肉體。宗教是為了讓我們面對未知活得輕鬆,宗教與科學並不矛盾,科學也可以算作一種宗教,也同樣是為了讓我們面對未知活得輕鬆。
再說第二點。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才能受到上帝的寬恕最終上至天堂。而在藏傳佛教里,這一點說得更加貼近人的自身利益——因為每個人都是會輪迴的,那麼每個人都會再次來到世界上,因果循壞的報應就顯得特別重要。
但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的是什麼?是對世界的愛護,對一草一木一花一樹的愛護,對世界最大的平和與友善,是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跟我們一樣享受到好的生態環境——這與愛上的人是同性異性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
在電影《我生命中的男人》中有一幕,導演在一間大雨中空曠原野邊的小木屋裡設置了燈火輝煌的一次演奏,是黑夜,光明的演奏與外界的黑暗間有一個小孔,男主角通過門上這個小孔感受到一種來自精神的張力。背景裡的音樂是一首我不太熟悉的協奏曲,但我相信那表達著導演對宗教的一種態度——這一點在後來男主角背著同志男人走過滿眼彌望的太陽花地時表現的尤為明顯。
所以不要忘了,上帝的真理包含著上帝的欺騙。我寫這些話,可以看作是傳播我心中上帝對我的指引,但並不是為了強迫人們都來信教。信與不信,都是一種生活,而關於生活,有這麼一句話,「生活,也讓別人生活」。
我的上帝告訴我,有一天,他也想要一個男人。
因為愛是他教會我們的第一項技能。
那是在創造我們的當天。
第六日。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