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情十賤事--The Ten

哈拉十诫/十诫/十

5 / 15,803人    96分鐘

導演: 大衛韋恩
編劇: 肯馬利歐 大衛韋恩
演員: 潔西卡艾芭 亞當布洛迪 巴比卡納佛 保羅路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折

2008-04-21 16:25:55

新十誡:人的困境


新十誡:人的困境
一部後現代的,黑色的,解構的電影,讓我想起《我為瑪麗狂》,獨立電影,荒誕不經,不按常理出牌,但同樣是好看的電影,比較下來,本片內容遠比瑪麗一片來得深刻,顯然已不僅是簡單的喜劇。
基耶斯洛夫斯基也拍過一個十誡,宏大而悲憫,探討人類恆久的一種道德困境,新十誡其實就是改編自基的「舊十誡」,兩個十誡有相同的地方,主旨都是要反思當代西方人的生存狀況,但在影像上完全的不同,基耶斯洛夫斯基是詩意俯看的,而新十誡是黑色世俗的,前者是鴻篇巨著、博大悲憫,後者是短小精悍、風趣幽默,這當然僅僅是粗略的印象,關於電影內容的實指,對於這樣一部出眾的電影,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王怡的影評是講,確立人與上帝之間的契約,是與劉邦的世間約定所不能替代的。但同時,我想影片也會成為其它人的反信仰的言教,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成長就是世界去魅的過程。
導演大衛韋恩也許是故意這般的讓電影具有破壞顛覆和不確定性。影片是定格在反諷的搞笑,還是片尾那場震耳欲聾的大合喝?這樣的討究可能是瞎人摸象。導演大衛韋恩在GOOGLE上靈光一閃,花了二十八天拍完此片,這不是負笈十年的大製作,但一切也一樣令人不思議。劉鎮偉在拍大話西遊時,是不是會想到一部被千萬人追捧的經典即將誕生?崇拜李小龍而去拍電影的周星馳,估計更不會想到他最終成了無厘頭之王。影人的工作,與一切藝術一樣,有時帶著機會主義的神秘色彩,但不管如何,好作品最後會一次又一次拓展我們歷史文化的空間,而後,產生出的理念又被我們不斷實踐。
人是不是需要信仰呢,有人說,科學和信仰是一回事,科學和信仰並不矛盾。誠其所然,人的一生,豈不就是一個複雜的信的過程。歷史上的很多殺戮時刻,其實就是失去了信持。不管是宗教法庭的火刑柱,或是唯物論的殺人,還是納粹和史達林,這兩種二十世紀的左右極端意識形態,都是因為人心中失去了道德根基。
由此我認為,平常所講的信仰也不是很神性,高高在上,要人去達成一種不可能任務。信仰可以是平常心,可以是老百姓講的良心,是人通過愛,通過靈修,可以得來的,它是我們人性一部份。這樣的理解,相當於說人以愛為皈依,電影當然更複雜一些。每一部經典,它的微言大義,它的文本價值和訴求,會由不同的後來者補充。
十誡,摩西在石箱中打開的十條誡律,本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在物質化工業化的當代世界,人類征服了世界,越來越自負,上帝死了,人已無敬畏之心。西方社會在中世紀後,越來越世俗化自由化,到大衛韋恩的這部電影,世間發生的事情,恐怕早已令前人思之不及,而我們也漸行漸遠,習慣於享受刺激和行動自由,道德律條,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提到生活的層面上。但懷疑者往往才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大衛韋恩用影像進行了一次雙重否定,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反躬自問,我們回到了十誡,人類洪荒就有的精神命題。試問,十誡是偉大的人生契約,道德的精髓,還是只是人類作繭自縛的巫術和迷狂。沒有信仰的人,和猴子有沒有區別,會不會陷於癲狂?而有了信仰,人生的路會好走一些嗎?
人生充滿困惑,就在信與不信之間。如帕斯卡爾所言,沒有一個上帝,人的墮落就沒有意義。這話也可換成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上帝已死,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可以的?人的精神和肉身,靈魂和現實,永不可成為統一。人的罪惡是可以被否認的,因為它是與生俱來的原罪,但人是否也可以否認內心的苦痛?在基督最後的誘惑一片中,馬丁斯科西斯讓基督最後捨棄了塵世,而我們不得不塵世里一次次回望星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