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To Each His Own Cinema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给康城的情书(港)/坎城影展60周年纪念短片集浮光掠影─每个人心中的

6.8 / 5,233人    100分鐘 | Canada:119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intor

2008-04-26 00:17:46

To Each His Own Cinema


2007年正值嘎納電影節60週年,於是組委會邀請了30名世界著名導演以「電影院」為主題,拍攝一部三分鐘的短篇,於電影節展映。

說實話,我個人最愛這種命題式短篇集了,可以看看不同導演對同一題材的理解,更喜歡根據影像風格去猜測這部到底是誰的作品。其實這類型的合拍片已經非常多了,上次陳凱歌的《百花深處》就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儘管其間有《無極》倒人胃口,現在還是對他有些許期待。

由於本人觀影範圍狹小,多數為國語和好萊塢大片,稍微涉獵一些歐洲電影,所以這部合輯里其他大師的作品我就不敢妄加猜測了,免得自信心被打擊,還是來好好看看我熟悉的華人導演有些什麼成績。

我記得誰說過,導演一生其實就只導過一部電影。這大概是在說影片的內容。似乎每次導演宣傳新片都要強調自我突破,尋求新的感覺,其實都是新瓶裝舊酒罷了。導演的影像風格也莫不如是,不論再如何求新求變,烙印就是烙印,一眼還是能看出來的。

下面我按出場順序介紹一下。

侯孝賢 《The Electric Princess House》

如何在第一眼判斷這是侯孝賢的作品?我不大會從內涵去剖析,就說一下比較外在的東西。

侯孝賢特徵之一:張震和舒淇。

如果這兩個演員同時出現,那麼這部片子就極有可能是侯導的作品(《天堂口》除外),其實我也覺得這兩人實在是非常適合作螢幕情侶,兩人的面相都有那麼一點懷舊的味道。

同樣,這部《電姬影院》也啟用了這兩名演員。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張震帶著懷孕的舒淇以及他們的兩個小女兒一塊去電影院看電影。我記得有一期《看電影》採訪過侯孝賢,他說這樣拍,只是想把他兒時的影院在現代的螢幕上復活而已,所以本片的看點在於細節,看他時如何考究那些年代久遠的東西的。但是很遺憾,我對台灣實在不了解,所以致於到底復原了多少,我也看不出來。不過導演用一個蒙太奇的手法,將這一家子進電影院後的場景直接切換到了現在一幅破敗的景像,看得出導演心中還是存有些許惆悵的。

侯孝賢特徵之二:泛黃綠色的影片基本色調。

與楊德昌愛剖析現代生活不同,侯導基本上沉浸在過去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無一例外的都透出濃濃的懷舊氣息,自然影片的色調也要有那麼一點懷舊的質感。其實王家衛也喜歡用黃綠色的色調,比如《花樣年華》和《2046》,不過侯孝賢沒有王家衛那麼誇張,那麼張揚,侯孝賢比較克制,所以色調趨於溫和。



張藝謀 《Movie Night》

張藝謀心中的電影院是什麼樣的?農村長大的人,他們的電影院肯定不會豪華,甚至無法做到標準,那麼就是極具中國特色的農村臨時露天電影場了。

我也有這樣的觀影經歷,小時候沒到元宵,村里都會安排幾場皮影戲,後來皮影戲沒人唱了,便改換成了電影。就那麼在村口找個空地,扯一塊螢幕,架起放映機就可以開始放映了。這種場合看電影,小孩大人都有不同的興奮點,大人愛看螢幕上的打打殺殺,小孩就愛湊到後台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在發出亮光,甚至喜歡躲到後台去反著看電影,總之就是折騰。

張導也是這麼安排的,一夥人下鄉放電影,小屁孩開心無比,大人也樂和,其中還穿插了一點村姑(李曼飾)和放映員的曖昧感情,最後小孩鬧騰夠了,等電影開始時也累得睡著了。比較貼切生活。

但怎麼說呢,張藝謀的美學意識確實濃厚,但我總感覺他是在用他的農村視角在仰望城市。這可能跟他出生貧寒有關。小時候家裡窮了,就總是想像城市裡有什麼樣的生活,富人過著何等奢華的日子。但這種沒有根據的想像最終只能流於表面,這就是為什麼張藝謀每每大片都極盡奢華之能事,但總覺得有點過於意淫的感覺,《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最好的例證,那都是什麼皇宮生活啊。真正富足的人,不大喜歡在作品裡去表現一些形式化的財富。

大概張導也知道自己的侷限性,所以他申明他絕不拍都市題材片(儘管他後來還是拍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可當張藝謀回歸他的農村題材是,還是不忘刻意去表現一些「美麗」的東西。所以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感覺有點太注重形式而少了一份農村應有的粗糙。

相信看了下面這幅截圖,大家對此片應該就有了個直觀的印象了。



廣角鏡頭下美麗的古鎮,這色調(青銅色是幾乎所有城市宣傳片的色調),這場景,儼然一幅廣告宣傳片,其後兒童的一些特寫,都無不體現這極強的表現慾望。

奧運會請張藝謀做導演,實在是明智之選。

蔡明亮 《It’s a Dream》

說實在的,這部片子,蔡明亮的風格倒是有點打折扣,因為居然有那麼多旁白!在蔡明亮電影裡聽到人說話的聲音,簡直就想看鬼片一樣,令人驚悚。

影片繼承了蔡明亮一貫的拍攝手法,近距離俯拍,以窺探的姿態探討人物的生活。而且影片還是一貫的詭異,比如旁白的爸爸是一中年人,媽媽卻是一老太太,姑姑又是濃妝艷抹,跟座位後面的男人曖昧不清。

這部短片開始時,是三個人:我,爸爸,媽媽在一起吃榴槤。

當時我想,陳果沒被邀請拍片吧,怎麼有榴槤?蔡明亮就是喜歡弄些水果到螢幕上來,上次他居然用了我最喜歡吃的西瓜,實在把我噁心的,好長時間不想去碰西瓜。

直到後來,影片一個特寫,李康生!哦,原來是蔡明亮的作品。

其實我應該在一開始就猜出是蔡明亮的作品的,因為片名《是夢》就是以一個歪歪扭扭的手寫體出現的,想想他的《不見》《不散》,不都是這種字體?



蔡明亮喜歡討論時間,所以《不散》(還是《不見》?我不記得了)的海報上就是主角抱著一部掛鐘,看看這個鏡頭,姥姥的畫像放在最邊上,然後是我,然後是爸爸,接著是媽媽,從我開始起,一個比一個老,可最老的卻在我的右邊,莫非他想說生命就是這樣一個輪迴?

王家衛 《I Traveled 9,000 Km to Give It to You》

王家衛,多麼熟悉的名字,多麼熟悉的影像。他是唯一一個不怕人說他一成不變的人,所以才會放肆地將《花樣年華》直接延續到《2046》。

王家衛愛講慾望,總是在說,從《東邪西毒》裡的桃花到現在這部片子(中文片名未知)里影院中偷惺的女人,以及旁邊猥瑣偷窺的青年。而且王家衛覺得大家對慾望反應遲鈍,所以在影片上還大大地標註了出來,如下圖:



王家衛的一切都那麼張揚,張揚的紅色,張揚的黃綠色,張揚的大字體。

王家衛的鏡頭是那麼重複,永遠昏暗的場景,永遠的人物局部特寫。影片中女人被男子摸來摸去的那段戲,原型可以直接追溯到《東邪西毒》里東邪要嫂嫂跟他走的那場糾纏戲。

對於王家衛的作品,我的理解能力向來有限,以致於這樣一個片名我都不懂跟影片有什麼聯繫。

  陳凱歌 《Zhanxiou Village》

誰是人文大師?不是張藝謀,不是馮小剛,是陳凱歌。

儘管陳凱歌近幾年的作品不招人待見,但他的人文功力還是無人能及的,每一格鏡頭都似乎蘊含這無限的文化氣息。

之前我說張藝謀是農村來的,所以拍片子只能形式上的華麗,真正有錢人不這樣拍,陳凱歌就是張藝謀的反面。

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陳凱歌,身上總有那麼一點文人的傲骨和嚴肅。他從不刻意地去注重一些形式的東西,而是將鏡頭儘量放在該表現的地方(《無極》例外),儘量含蓄,卻張力十足。這是我喜歡陳凱歌的一點原因。

大概是出生在北方,所以陳凱歌的影像總是難得通透,即便是《霸王別姬》里嬌貴的金魚,也只能游弋在渾濁的水中。空氣中的顆粒總是給影片一種霧濛濛的景像,一種掙脫不了的厚重感。

本片講的是一群小孩夜裡偷偷地在放卓別林的電影,其中有一個小孩一直安靜地不動,即便是放映機沒電斷映後,他也是沒有什麼特彆強烈的反應,只是迷惑地扭頭望瞭望,後來才知道,他原來是瞎子。不過他對電影的熱愛卻一個健全的人難以自比的,當小孩都落荒逃散時,只有他不動,對追來的管理員說:「叔叔,能讓我看完電影嗎?」



看到上面這幅圖,大家能夠感受到陳凱歌的影子了吧?迎面的強光使得人物面部有了很強了縱深立體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和你在一起》裡面哪個小孩在車站的鏡頭,同這有這相同的感覺。

不過文人也是有酸臭味的,陳凱歌就特別自戀,總是沉浸在被自己感動的自豪中,也處處體現出一種高處不勝寒的顧影自憐。



這是影片最後的一個鏡頭,盲人小孩長大後,一個人來到電影院,幕布徐徐拉開,一下讓我回到了《霸王別姬》開場的哪個劇院,只不過這個鏡頭沒有包含那麼多的深意,只是一幅自戀的景像。

 結束語:

中國的導演終究還是中國的導演,我只能說看著很親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