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scar

2008-04-27 02:25:20

疑似向惠特曼致敬----看電影 dead poets society


長話短說,看完的幾個想法:
1. 該片有明顯的向Walt Whitman惠特曼致敬的嫌疑,這麼說不僅僅因為片中引用了不少惠特曼的詩句;也不僅僅因為片中老師John Keating身上明顯的惠特曼式的浪漫主義風格;更在於全片的剪輯風格非常的流暢,畫面的銜接很好,一氣呵成,沒有什麼滯澀感,全片看完的感覺就像是讀了惠特曼的長詩,雖長卻不費力----也像一曲流暢的鋼琴小品。
2. 關於老師John Keating。讀過英美詩歌的人想必不止對惠特曼熟悉,對英國的湖畔派詩人John Keats應該也是耳熟能詳----你應該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吧,John Keating和John Keats的名字何其相似,但很明顯一個是美國風一個是英國風。巧的是片中說Keating曾在倫敦的某學校教書,我估計他離開那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美國風在英國水土不服呵呵。
3. 關於影片的譯名。覺得「春風化雨」這個譯名太矯情太差勁了,老老實實地「死亡詩社」就好了,意譯也不是這麼意譯的啊兄弟。
4. 關於影片中logo式無處不在的宣言 「Capre Diem」 。片中把拉丁文「Capre Diem」翻譯成英文「seize the day」我不知是否準確,但把「seize the day」再轉手翻譯成「及時行樂」是不太準確的。順便說一下,把某句話作為自己的人生指南在我看來確是只有十七八歲才做的事。
5. 關於dead poets society。這個社團的名字起的不錯。那麼,到底是詩人死了還是詩歌死了?確實,那些曾經的詩人遠去了,但我相信詩情會一直存在,也許不再以詩歌的名義,也許在我們無從得知的地方存在著。而我們的現實是:詩歌早已死,詩人還無恥地活著。
6. 關於受眾的年齡。不同年齡自然會有不同的觀感體驗。影片中宣揚的那些那些觀念本人覺得平常了,但可以推薦給特別是中國的高中生看。順便瀏覽了一下豆瓣上的評論,兩三分鐘看了二三十篇,果然大都是高中大學級別的弟弟妹妹們推崇的,甚至流淚哪。這很正常,就像我初中時迷戀三毛,高中時為《中國可以說不》熱血沸騰,大學時追看王安憶的每一本書一樣。人總是無法超越自己必然的那個階段。
7. 推薦同類型片「放牛班的春天」。同意豆瓣上葉齊的評論:
我以為這個片子是美國版的,都是講述一個影響孩子一生的老師。看了才知道不.甚至剛好相反-----放牛是讓頹廢,無規則,無愛的孩子從新回到社會,學習愛;而死亡詩社是讓一群在規則和愛中長大的孩子從愛和規則的牢籠里衝出來,學習破壞和反抗。立意是好的,可惜美國人拍慣了激情大片,煽情幅度太大,比法國人還是差遠了。我覺得放牛班春天裡的老師更有親和力。
看到尼爾死後我就停了,沒有看下去。成長必須以死亡為代價嗎?我比較喜歡溫和的重生,比如《放牛班的春天》----還有,關於這個老師,我也有疑問-----他的激情,他的教育方法------最關鍵在影片中我老是覺得老師在張揚自我,而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我看到的是老師的愛。
8. 推薦歌曲:鄭智化「年輕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