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
2008-04-28 11:02:35
螢光點點...而已
今天認認真真看完了《再見了螢火蟲》,遺憾的是,紙巾沒用上。
對不起呀!春蕊。
反觀之前的幾部宮崎駿,我都是傻兮兮慘兮兮地噙著淚看完的..(囧)因為那裡面有能打動我的東西,那是一種很純的很質樸的小小的幸福,這種幸福來源於小小的事物,而我對於這種幸福是趨之若鶩的——瞅準機會在茵茵綠草上打滾,風乎丘陵,觀察各種野花野草以及忙碌的螞蟻——我覺得這是一種幸福,是最微末的幸福也是最艱巨的幸福。老聃說上善若水,因為水包容滋養著一切,而水的易得使得人們又並不在意。與此類似,這幸福其實才是我們最為需要的,而又最易得到的。從最直觀的角度來說,當我們融入自然,我們的感官我們的汗孔都將無一例外的體味著一種交融,就像融化的巧克力到進模子裡那般,我因而感動。
而再見螢火蟲,則是以戰爭為題材的作品。說的是在戰爭時期媽媽去世後一對年幼的兄妹面對種種困難,意志堅強的討生活的故事,春蕊極力推薦的東西。但有趣的是,我從頭至尾都沒被打動!而且最後幾分鐘竟然是耐著性子看完的!我檢討了一下,原因有二。從表現的拙劣上來說,故事主線的烘托不夠。妹妹最後是因為食物缺乏營養不良而死的,但我倒是一直都覺得他們在片子裡都吃得不錯個三差五還有新鮮的魚吃(我還是每天吃拉條呢!加蛋的話還經常會磕到蛋殼。),然後妹妹就匪夷所思地因營養不良先是背上生瘡繼而出現幻覺見啥都吃。可參考的是,余華的《活著》,那個年少輕狂的徐大少的一家人終究是全死了,但是死得還算合情理。而脫離可惡姨姨的家獨立生存時,兄妹倆也是充滿著歡聲笑語的,我知道是宮老刻意為之,意在體現哥哥的堅強妹妹的懂事,但相比之下《美麗人生》中爸爸那貫徹到底的「遊戲」不是更來得動人心扉嗎?在現實中吶喊,在細雨中徬徨,一個遊戲讓我看到身為人父的剛強與慈愛。而阿泰,從聲音看來也有十二三歲了,也當然是深深的愛著妹妹,並希望至少在妹妹的心裡能夠遠離戰爭的殘害,但是他沒能愛得其所,沒有自食其力去做工,反而去偷田地裡的蔬菜,被抓還害得妹妹擔心,所以我看到了他的堅強但看不到他的掙扎。
但也不是說這劇場動畫竟是那種不名一文的東西,劇中的配樂及作為靈魂的阿泰出場回憶時的色調就把控得很好。
另一方面,膏藥國與我們的那段歷史。我始終都不能對曾侵略我國並犯下慘無人道的暴行的膏藥國拔除仇恨的骨刺。這使得我在看著《螢》的時候多少懷著幸災樂禍的心情~我也只是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