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在暹邏--The Love of Siam

爱在暹罗/暹罗之恋/爱在暹罗广场

0 / 0人    Thailand:150分鐘 | Thailand:154分鐘 | Thailand:178分鐘 (Director's cut) | USA:157分鐘 (US dvd version: 157

導演: 阿拉克
編劇: 楚吉克沙維拉根
演員: 維特維斯特‧海倫亞沃恩酷 馬力歐莫瑞爾 庫曼‧文雅莎 辛賈潘妮特 宋西特‧隆努帕空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裙子兒

2008-04-29 01:42:51

就像央視的公益廣告。


有人說「在豆瓣,同性戀題材的東西總是被捧的相當高」,我真是贊同。就我個人來說,因為那個爛尾,花了兩小時在這部電影上的自己簡直是吃錯了藥。《暹羅之戀》,不論是作為一部泰國片竟然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覺悟,還是作為一部情感片竟然具備了科教片的基礎精神,都傻到逼了。可能當它作為一部教育片給廣大中小學生們放映的時候,導演就覺得自己的作品終於得道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同人女,但很多人說「你是!」那我站在同人女的角度看,只有一個少年接吻的鏡頭,實在也算不上什麼男男噱頭。站在非同人女的角度看,這部意圖傳遞大愛表達人文關懷的電影,結尾就是在把觀眾當頭腦空白的小孩來敷衍。

導演是很溫情的,要表達的東西也很純良,如果要給這部電影做個立意總結,那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在經過一段試探和糾結後終於找到各自合適的位置。如果一直這麼發展到電影結束倒也很好,兩個小時的電影,至少前一小時五十分鐘我在點頭稱好。但導演需要給同性戀一個交代,親情問題和友情問題都解決了,總不能讓愛情問題還在那兒攤著。他敗就敗在發展到這裡時,故事帶著生硬的鋪墊(因為太過生硬,可以直接等同於無鋪墊),深具科教精神的結尾就那麼光溜溜地、突兀地跳出來了,主演舉著「不能同性戀」的大旗。

原話當然不是說不能同性戀,原話說的是「我不能做你的男友,但我仍然會愛你」。但從這句話出來的前後上下里,你可以聽出「同性戀會傷害父母、傷害朋友、傷害社會」的潛台詞,和「但我們相愛,大家都相愛,我們愛自己也愛彼此,愛父母也愛朋友,當然更愛生活」的後綴語。兩個少年的演員本來是秀氣可愛的,到這裡竟然也都帶上了腦殘的氣場。男A瞬間豁然開朗,男B則爽朗地笑了,兩個人用三好學生的表情說著崇尚健康生活的台詞,就連轉身邁步的姿勢也很有點「讓我們向著夕陽奔跑吧」的架勢。

有人說被這樣的結尾感動了,彷彿看到了希望。什麼結尾?導演告訴你做人不好那麼自私,要多為他人著想,選擇正常生活,這樣的結尾?什麼希望?從此社會又多兩名五官端正性傾向正常的美少年,這樣的希望?

小學時老師總愛強行向你灌輸很多思想。學習黃繼光、熱愛劉胡蘭、見義勇為是美德、組小團體是壞事,之類的。那時年齡小,儘管你覺得每天聽這些也有點煩,也還是沒有任何反抗意識的接受了。

這部電影的導演手法就很像小學老師的思想灌輸法,以為看的人頭腦里沒有對於同性戀的是非評價,只要他說一句好或不好,你就會全盤接納。但是看的人畢竟不是小學生,我不是覺得一定要兩個少年發展下去才是好結尾,只是不論怎樣的結局,都不要帶入一絲一分的說教和道德論,如果在這上面你要來告訴我這是好的或這個不好,我對你只好除了「切!」,就是「呸!」

對於不吃他這套的人(比如我)來說,儘管你不會接納,但你看到那個結尾了,躲不開了,這就是一個大雷。

總之就像我標題寫的,就像央視的公益廣告。無害,無尺度,無危險,任何國家均可上映,任何年齡均可觀看,任何橋段都不會被剪。如果運氣好,可能作為某某地區的中小學生統一公映電影——儘管是同性戀題材,但因為結尾的保險和純良,簡直可以起到宣傳「喜歡同性是不對的,大家要做乖孩子喲」的公益性質。

ps。可能因為現在耽美事業太發達,導致所有人都以為自己對同性戀有著深切的人文關懷。看豆瓣上一排排的評論就知道了。

實際上人們無意識表現出的悲天憫人總是很叫人噁心。你覺得它很美,你覺得它很深刻,你覺得你不會鄙視它也不會讚美它,不會排斥它也不會發揚它,它就是一種正常的情感,和其他任何形式無異。在你這麼想著,覺得自己正在把它當正常情感看待時,你就已經把它劃入特殊範圍了。

噢,就像我現在。

再ps,翻了翻這片在豆瓣的評論,幾乎沒人說不好。那麼我來了。拍磚隨意,只是本人對它的評價已經說完,一切拍磚不回應。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