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火鍋娘娘

2008-04-30 03:43:11

一點雜感


說實在,一開始的人物關係交代讓我很不喜歡,總覺得有「二元對立」的模式嫌疑:那些學院的老教授們無一例外地刻板,好襯托基丁跟他們是多麼不同;一群活潑的少年裡面,就是會有一個像托德那樣內向的小孩,尤其等待基丁的挽救;尼爾父親的形象也冷酷無情得有點超出常理,似乎這樣的惡魔形象就是為了襯托基丁是個天使。還有,一開場的入學典禮那種刻意營造出來的沉悶壓抑的氛圍也讓我很不喜歡,還讓所有人站起來傻乎乎地喊著:傳統、榮譽、紀律、優秀。為基丁老師的出現鋪足了路,意圖實在太明顯。
所幸的是,接下來基丁老師一步步「春風化雨」的過程自然多了,算是救回了這部電影。總覺得這種感化人的故事是很難拍的,感染力不夠入心,銜接不夠自然,就會覺得很假。好在這部影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方面大概要歸功於羅賓•威廉斯的表演,雖然他總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但是就是這樣避免了戲劇式的誇張;還有就是導演在這個過程,不至於把基丁太過神化,那些男孩們還不至於被他點化之後就個個神通廣大了,諾克斯還是沒有追求到他心愛的女孩,托德也沒有馬上就變得天不怕地不怕,最重要得是,尼爾竟然死掉了。
儘管我覺得尼爾的死實在沒有什麼立場,以致導演在那裡不停做鋪墊的時候我都覺得他不過是在故弄玄虛,不過後來的確很驚很悲壯,的確起到了昇華主題的作用,整部電影一下就深刻起來了。就像《奮鬥》裡面高強的死一樣,陸濤對他說:誰也沒有你有性格,誰也沒有你酷,說死就死。然後那幫一貫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人,突然意識到「生命是如此脆弱,死亡是如此接近」,所以開始思考人生,所以開始努力奮鬥。這似乎也是影視片當中的常用手法,總是要用誰的死來喚起其他人對生命的敬畏。
導演的意圖,褒誰貶誰,再分明不過了。基丁一看就是導演彼得•韋爾理想當中老師的化身。如果是中學生看完這部片子,或許他們會充滿憧憬,希望將來上了大學可以遇到這樣的老師。但是對我這種即將畢業滾蛋的大四老生來說,只是慨嘆為什麼大學四年來就沒遇見過這樣的老師。我所遇到的老師大多數中規中矩,上課也都是照本宣科,當然也有一小部份老師很牛很個性,聽他們的課沒有那麼死氣沉沉,有時還能感受到一些智慧的小火花,不過大都聽完「娃哈哈」一下轉眼就忘記了。缺少基丁老師身上那種「春風化雨」的力量。不過我知道,像基丁這樣的極品老師,有知識有個性有想法有激情有愛心又能春風化雨的,畢竟是少數,不是誰都能遇到的。基丁寄託了導演的理想,而理想往往使用來提醒現實的。在現實中,人們往往把老師神化了,對他們要求也很高,其實沒必要,老師也是人,很多人是出於無奈或莫名其妙當上老師的,什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什麼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真正能戴上這些頭銜的,絕對是少數。基丁老師當之無愧啦,他想培養的是「自由思想者」,記得他說出「自由思想者」這幾個字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麥卡利斯特先生竟然做了一個無比嘲弄的表情:十七歲的自由思想者?那時候覺得他的樣子很欠抽。我那時很想反問:為什麼不可以?難道知識只是用來給你們填灌而不是用來思考的嗎?難道這個世界的權威和真理只掌握在你們手裡嗎?有學妹跟我抱怨說,她在這所學校遇到的人很多都沒有靈魂,那我想這些沒有靈魂的人應該看看《死亡詩社》這部片子,並且,用自己的腦子多想想。
還有我想說的是,影片的最後一幕場景中,當他們一個個站到講台上的時候,我全身瞬間起滿了雞皮疙瘩——我想我真是一個極易被煽情場景煽到的人。
我最喜歡影片裡面的一句台詞是:我們讀詩寫詩不是因為它好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套用這句話,我把它改成:我們看電影不是因為它好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類是時常需要思考人生的。你說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