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

土拨鼠之日/偷天情缘/土拨鼠日

8 / 687,826人    101分鐘

導演: 哈洛雷米斯
編劇: Danny Rubin Danny Rubin
演員: 比爾墨瑞 安蒂麥道威爾 克里斯艾略特 史蒂芬托波羅斯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rmclimber

2008-04-30 14:57:59

一場行為藝術的盛宴-看《Groundhog Day》


大約七、八年前,我放棄了為《讀者》偽善而廉價感動的權利,開始尋找新的精神家園,直到有一天在南門外的售報亭,我捧起了那本估摸中學語文課本大小的《讀書》。大學的後三年是我最狂熱追捧此刊的時光,裡面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藝時髦詞彙像海洛因一般刺激著我匱乏多年的大腦神經,我將每一次卑微的拜讀作為一次虔誠的朝聖之旅,我沉醉於那些不懂的文字和邏輯,並以此為樂。
 
來美三四年,我已經無法記得任何一期中的任何一篇文章裡的任何一個詞彙。除了有那麼一篇關於行為藝術的小段文章,說的是一個偷渡來美的台灣人,在中餐館刷盤子端菜體驗人間冷暖幾年後突然有一天幡然大悟,洗手辭工,開始自己的行為體驗。他用三年時間做了三個實驗,而且一個比一個精彩:
 
第1年:每天無論日夜、颳風刮錢下雨下刀子,恪守自己終日暴露於天空之下,絕不允許進入任何遮擋物,包括房子、雨傘、樹陰……
 
第2年:把自己鎖在一個牢房中,放一個打卡機在旁邊,每1個小時鬧鐘會響一次,然後必須馬上打卡,這樣他在一年的時光里沒有一次能連續睡覺超過一個小時。
 
第3年:把自己和另外一個女行為藝術家用繩子套在一起,365天無論吃喝拉撒睡兩個人都能看到對方,沒有一切隱私。
 
每一年都是一次挑戰生存極限的探索,一次質疑人類規則悖論的沉思。如果說這是三道美味絕倫的大菜,那麼《Groundhod Day》(中文譯:偷天情緣/土撥鼠日)一定是一場華麗的行為藝術盛宴。
 
閉上你的雙眼想像這樣的場景:如果2月3日早上6點,鬧鐘準時響起的那一刻,你打開收音機,發現鐘錶顯示時間還是2月2日6點,而電視新聞與昨天早上的一模一樣;你走出大門,發現遇到同樣的人和你說著同樣的話,似乎在他們的大腦里昨天從來沒有發生過;更令你驚恐萬分的是,你掉進了一個時間循環的怪圈,每一天世間萬物都在重複昨天,而你卻被詛咒一般獨立特行於這個混沌的維度。你清楚的記得這些事昨天發生過,但似乎所有人都用永遠生活在前一天——2月2日。
 
令人絕望的是,你無法結束這個無窮迴圈,哪怕是結束自己的生命,你第二天早上6點仍然會準時聽到鬧鐘的鈴響,依然會在同一條大街上碰到同樣的人說著同樣的話。
 
如此的行為藝術令人著魔,使人發狂。1000個實驗者或許會有1000種結果,而男主人公菲爾走了一條代表人類標誌性的道路:追求慾望—功成名就—厭世嫉俗—尋求寄託—濟世救民,並且經過robustness check,他的結果是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的。
 
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為各大宗教領袖所推崇的原因在於菲爾最後靈魂的某種「昇華」,就像他所說的:「I am A GOD, not THE GOD 」。 但我以為這種昇華了的具有說教意義的美麗對於大多說人來說並非是第一選擇。或者說,這種「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結果,是經歷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漫長而艱苦的鋪墊才能有可能得到的,僅僅是有可能。一個人類個體會達到那種「萬物皆空,唯心獨鳴」的至高境界,前提條件是,他已經或許得到了,或許不屑於,一切的物質文明。淺顯的說,欲高屋建瓴、一覽眾山小,在山腳是得不到的,只有經過長征般的苦行僧攀登頂峰,才有資格說一句:「I've been there.」 或許這又回到了那個混沌的「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的論題上,在我看來,人性本惡,人性終善。如其所言,「上帝之所以是上帝,或許只是因為他在我們身邊生活了太久。」
 
如果說上面所列舉的都是偉大的行為藝術,那麼看看國內的某些「行為藝術家」的壯舉吧:
 
其一:近日上海一批民眾集合於痰跡鞋印滿地的某廣場,眾人跪下舔地數小時,曰:「熱愛地球母親」……
 
其二:四川某高校教授帶領手下女弟子一干前往川西雪山,教授潑墨於裹紙裸女,云:「我們在行為藝術」……
 
這不是行為藝術,這是行為愚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