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叛將風雲--The Last Castle

最后的城堡/对垒风暴/叛将风云

6.9 / 85,258人    131分鐘

導演: 洛‧路瑞
編劇: 大衛史卡 Graham Yost
演員: 勞勃瑞福 詹姆斯甘多芬尼 馬克魯法洛 Steve Burton (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cbear

2008-05-04 02:46:08

<最後的城堡> : 轟隆一聲學校沒有了


某中學分好班差班,差班的學生當然不是很十惡不赦,只是學習不太好,又有點刺頭兒,但總的來說還是想升學的。管差班的班主任有點嚴,隔三差五打打手板呀,罰罰站什麼的,有一兩次還莫名其妙開除了一兩個學生,畢竟在差班找個開除學生的理由還是比較方便的,校領導也不是很care,差班嘛。

學生們本來被分到差班就已經很不爽了,有點自卑,現在是更不爽這個班主任。

有一天差班來了個新生,一問原來是以前奧數得過獎的,但是有點偏科,又比較有個性,就被撥過來了。

班主任本來對這個奧數生還是有點尊重的,想和他套套近乎。誰知道奧數生不鳥他,覺得這位老師沒帶出過奧數得獎的學生,不上檔次,不懂什麼才叫有價值的教育。班主任有點沒面子,很搓火。

差生們都來精神了,原來得過奧數的都會分到差班呀,說明這個教育制度很有問題嘛。都慫恿奧數生去找校領導告這個班主任。

奧數生本來也不是很投入,他只想混到畢業了事。但班主任也是有點無聊沒事找事,老是在奧數生面前打別的學生手板,後來發展到連奧數生都打了,還故意開除了一個和奧數生很鐵的哥們,也不讓奧數生組織集體活動,很明顯是想說你和他們都是一幫沒希望的學生,一堆垃圾,這個班是我的地盤,我的地盤聽我的,當然,他內心深處是害怕奧數生做了班頭兒精神領袖,他面子沒地兒放,於是情商很低的瞎咋呼。

接下來就順理成章,奧數生的小宇宙終於爆發了,決定把教室砸了,把講台翻過來,把黑板當廁所門,同學們也很興奮,改錐小刀和土製槍都搬了出來,班主任也很酷:要玩野是吧,隨便,我校警衛多的是,警衛不夠,還可以召喚城管...於是整個情形只能用一個兒歌來頌唱:

(問)太陽當頭照
花兒對我笑
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
---炸藥包

(答)我去炸學校
誰都不知道
拉開弦,趕快跑
轟隆一聲學校沒有了...

這就是整個故事,學生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最後班主任被校領導撤職,當然,奧數生也被開除了...

-----YY結束,很汗的分隔線------

其實這個片在人物,表演,節奏方面總的來說都是及格的,只是矛盾衝突的背後深層次原因,實在份量太差,完全是為了所謂「軍人的尊嚴」--監獄裡沒有軍裝穿的前軍人的尊嚴,當然,做人要有尊嚴總是沒錯的,但大反派監獄長其實也沒多壞,比肖申克救贖的監獄長差太遠,完全沒有刺激1995那麼刺激,雖然也狙爆了一個囚犯的頭,其他無非是執行力比較嚴厲和偏執一點,但也沒有到完全非人道的地步,要說是有錯,只是比較傷前士兵們的自尊心而已--美國大兵一貫的打仗不行,但身份是很重要,自尊心是很強的,要不然第一滴血的蘭博同學也不會因為挨了一頓打就上山打游擊了.

所以,為了所謂的「面子」,監獄暴動了,樓炸了,人死了,關起門來窩裡鬥,一塌糊塗,以前在我們老家,那些暴躁的年輕人,互不認識,只是在路上覺得對方「多看了自己兩眼」,都會引起一場鬥毆,看了這個片子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美國人和我國人民一樣愛面子,一樣暴躁,或更加暴躁....

看電影,除了看情節是否嚴謹之外,還要看是否有足夠的衝突底蘊,也就是說做事總是有理由的,如果理由沒什麼說服力或份量不夠,就會顯得整個事情很無稽,很無謂,沒有方向感,像兩個沒有感情的人在上床(A片? 身材又不夠好....)。

這個片子情節上有很多不嚴謹或者太隨便的地方,比如暴動的策劃太簡單,進行的也太順利,完全是為了將軍服務的,但最大的毛病是扯大旗("尊嚴,榮譽")當虎皮,無中生有的打一場,相當的無聊,這種層次的矛盾,要是放在香港拍,最多也就是鬧到屎尿整蠱校園鬧劇的水準(學生整蠱班主任的垃圾片實在太多了),在美國拍成這樣,除了凸顯美國電影人販賣美國主旋律精神的偏執心態之外,已經接近可以用「裝B"的最終評語了。


-----再一個分隔線,相當糟糕的一次觀影體驗 ,講的就是這部片子-----

參見http://computer.mblogger.cn/vcbear/posts/81348.aspx
(現在寫上面那段只是調侃一部自己不以為然的電影,並不是說這部電影裡就看不出什麼哲理來,只要抽象提煉理論層次夠高了,從什麼裡面都可以提煉出哲理來的。若是要我從這部電影裡提煉出團隊組建和管理的哲理,我得說:主角有3顆將星,就是好辦事,黑白兩道都給面子,拉幫結派登高一呼根本不成話下,就差歃血為盟納投名狀了...要是莫名其妙空降一個啥資歷都沒有的,別說領導暴亂,還沒落地就被當早餐吃了,要不就像安迪一樣先屁股開花了再說話....非電影的世界,木有童話)






某天一個「看電影學哲理」的場合,放的是一部美國片,影片質量應該是不錯的,douban上推薦力薦比例很高,主題很靠譜,矛盾衝突很激烈,應該能看出一些東西來。

現場是有人主持的,主持人下了不少功夫,光講稿就寫了10頁--我想他接受了這個任務時一定充滿了積極性和責任感,力求讓大家完全完美的參透影片的方方面面。

於是,沒播放10分鐘不到,他就會暫停,然後就影片的每個鏡頭,每句台詞,每個表情進行講解,當然,講的是他的理解,客觀的講大致是沒有錯的,雖然可能有點為了主題生搬硬套的感覺,並且不時帶有「這個鏡頭是有深意的,下面你就將會看到xxxyyy...」的鋪墊和劇透 ,10分鐘的電影他大概能講15分鐘,美軍當年對朝鮮的地毯式轟炸的覆蓋程度大概也就是這個水平了...

對於我來說,首先,放著放著,流暢的音像愕然而止,感覺相當的不好,我看電影是很專注很入戲的,這種感覺就像吁吁的時候突然掐住...簡直有一種生理上的窒息感--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預計至少還有10次左右的。

然後,對於看過不下千部電影的准影迷來說,那些講解相當於用加減法來論證相對論,用手術刀來分解欣賞蒙娜麗莎,在心裡,我一直在呼喊:大哥,電影不是這麼看的,哲理不是這樣學的....

當第二個中斷之後,我儘量禮貌的聽完了講解,電影重新開始的時候,我離開了座位,去呼吸新鮮空氣了。

據說這個不到兩小時的電影最後放了3個多小時,最後確實太晚了主持人不得不減少講解才能放完。

也許放這個電影的目的就是為了講解,解析,提煉,總結,共享....我完全理解,但其實可以節奏上更合理一些,比如沒40分鐘個小時中斷一次,總共中斷3次以下,簡明扼要一針見血的講解,互動和問答...效果是很好的,畢竟我們很多人都是看過電影,懂得從電影語言裡讀出很多東西來的,要的只是有關方向的一些提示,點出一些關鍵資訊,這就夠了。

真的感覺很差,也很惋惜不能看完這部電影,回家後我下載了,抽時間自己再看一遍,在沒有講解的環境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