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雀--Peacock [2005]

孔雀/Peacock

7.6 / 1,129人    Germany:144分鐘 | China:136分鐘 | 244分鐘 (original length)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張靜初 馮礫 呂玉來 劉國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08-05-06 04:21:29

生活的細膩沉澱


《孔雀》講述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裡的一個五口之家,一段時期內各人發生的故事。主線人物是家庭中的姐姐(張靜初飾)、哥哥(馮瓅飾)和弟弟(呂玉來飾)。
    姐姐20齣頭,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種清教徒似的氣質,但內心剛烈執拗,可以為了夢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歲,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但以為他笨的人,往往還不如他心底里透著明白;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鬱,內心過於豐富,以致於人累得有些慵懶,這樣的孩子,未來捉摸不定……

    《孔雀》分段落分別描述了三個年輕人各自的一段生命歷程與生命狀態,呈現出來的是或明朗或衝動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幻滅、神經抽搐、精神萎靡,以致日子平淡、塵埃落定的過程。那過程提供給我們的機會——觀看別人同時也觀看自己。
 
《孔雀》花絮:「柏林」外圍的插曲

    一條「《孔雀》被柏林電影節拒之門外」的消息被廣為轉載,消息有板有眼的強調:「第55屆柏林電影節選片組日前結束了在亞洲、南北美洲及歐洲4大洲的選片工作,提交了20部影片的提名名單,其中有3部華語片入圍本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分別是:劉曉慶主演、劉冰鑒導演的《春花開》,楊千樺主演、陳果導演的《餃子》和章小蕙、河利秀、松板慶子主演、楊凡導演的《桃色》。顧長衛首次執導的影片《孔雀》未能入圍。」

    該消息更加源引「知情人士」的話,並透露「柏林電影節的一些評委在看完《孔雀》之後,對弟弟要毒死弱智大哥等劇情著實感到困惑,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導致《孔雀》繼進軍坎城、威尼斯等電影節後再一次失利。」這一消息一經上網,隨即成為電視台和電台資訊節目的熱門話題,還被「蒙在鼓裡」的顧長衛則接到不少朋友安慰的電話,弄得他莫名其妙。

    隨後便有記者到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官網求證,發現消息中所說的「入圍柏林電影節」其實指的是「全景單元」,而《孔雀》已被確定是競賽單元的影片。這純屬對海外影展不求甚解、在翻譯上的一個筆誤,該則消息中提到的20部影片入圍的並非是競賽單元,而是另一個「全景單元」。競賽單元到現在為止只公佈了第一批的十一部影片,顧長衛的《孔雀》恰恰名列其中,同時也是惟一一部入圍的華語影片。影片出品方保利華億傳媒宣傳總監楊勁松告訴記者,「這個消息真是讓我們哭笑不得,因為影展組委會發給我們邀請《孔雀》的傳真就在我手裡。」
 
《孔雀》幕後故事:緣何為「孔雀」?

    作為國際著名攝影師顧長衛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孔雀》歷時3年,在錯失了2004年柏林、威尼斯電影節後,終於趕在2005年柏林電影節前完成了全部製作,正式報名參賽。從影片完成粗剪後,顧長衛導演就先後邀請圈內人士、電影研究專家、影評人、大專院校學生等觀賞此片,據說口碑相當好。王朔更稱《孔雀》是第五代導演的終結作品。

    用顧長衛自己的話來說,這部片子反映的是一個急劇變化的社會中普通人的命運沉浮。沒有轟轟烈烈,沒有極端的東西,但它一定能打動人心。對於眾人在觀片後給出的「感人」二字,昨天顧長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實我們並不想讓大家在看片的時候放聲大哭,或者是笑聲一片,最好是眼淚就在眼眶中,但不掉下來,這就是我們最終想達到的效果。」

    雖然以《孔雀》為名,但這部電影自始至終都是講人的,並沒有出現孔雀,或是一個像孔雀這樣華麗的人物。對此,編劇李檣的解釋是:「其實人與人之間一生都在互相觀賞,某個人的喜訊與醜聞,落魄與榮華,四週人盡收眼底。我們彼此都像動物園籠子裡的動物,被人們觀賞。我們所有的人都像孔雀,身上長滿故事,一生中經歷過的愛恨情仇,如同色彩各異的羽毛長滿人生。孔雀這種鳥好像是動物園裡最具觀賞性的,人一點也不次於它們,好比《孔雀》劇本裡的那三個孩子。人生是個籠子,我們每個人都被關在裡面。別人觀賞我們,我們也觀賞別人,同時我們也觀賞自己。」
 
看點:生活的細膩沉澱
 
    攝影出身的顧長衛對畫面的掌握可謂得心應手,鏡頭裡呈現的是最平常的生活,彷彿波瀾不驚,但悲切就隱含其中。顧長衛自己也承認,和他做攝影師的《霸王別姬》等大製作相比,無論從風格還是內容《孔雀》都更加樸素。

    與其攝影風格不同,顧長衛處女作非常冷靜。鏡頭切開生活表面給你看,但又刻意停留在表層,沒有傷筋動骨般的疼痛,只有冷靜中的思考。首映當日,顧長衛也出現在了觀眾席中。他簡短表示,自己是一個不太會說話的導演,希望觀眾看完影片後有自己的判斷,「我並不想讓大家在看片的時候放聲大哭,或者是笑聲一片,最好是眼淚就在眼眶中,但不掉下來,這就是我最終想達到的效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