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黃石任務--Escape from Huang Shi

黄石的孩子/黄石任务/战火逃城

7.1 / 8,918人    125分鐘

導演: 羅傑史波提斯伍德
編劇: Jane Hawksley James MacManus
演員: 強納森萊斯梅爾 蕾達哈米栔爾 周潤發 楊紫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都德小白

2008-05-07 02:42:26

可惜了真正的george hogg ,可惜了如此好的題材



編劇簡直就是吃屎的,改編成什麼垃圾了。本來我會毫不猶豫的給上一個星星,但是因為hogg,還是給兩個吧。
很納悶豆瓣的評分,怎麼這麼多3星4星啊。莫非最近愛國橫行?只要愛國的和諧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附上找到的hogg的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d9dbd010090jn.html
   喬治·何克1915年出生於英國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在家裡有保姆照料,接受著貴族式的教育。早年,他循著三名兄長的人生軌跡,就讀於牛津大學沃德姆學院,攻讀文學。23歲時,何克大學畢業,急切地想要了解世界,他隨姨母穆里爾·萊斯特遊歷各國;他先獨自背包橫跨美國,然後和姨母在日本會合,接著到達中國上海。在那裡,他看到那些悲苦悽慘的景像,感到十分震驚。這裡的日本軍隊和他在日本剛剛告別的那些日本人迥然不同。他們焚燬四週的村莊,用刺刀挑死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城裡擠滿了飢腸轆轆和流離失所的人們,他們你看我,我看你,瘦骨嶙峋,忍寒受凍,相繼死去,唯一的生路是向侵略者屈服,揀拾廢鐵,供製造用於屠殺內地同胞的炸彈。何克來到醫院的傷兵中間,這些傷兵正死於飢餓和傷痛。他目擊成千上萬的家庭整個寒冬在石頭路面上棲身,有一條麻袋作墊的人就算是幸運的了。婦女在水泥路上生育,如果有一張報紙遮蓋身子聊以禦寒那就是萬幸了。

   何克決定在中國逗留一些日子,實地了解中國人民和他們面臨的問題。到了他該去印度並接著回國的時候,他說:「對不起,姨媽,我不能丟下這些人。」他確實永遠沒有丟下他們。他帶著剩下的幾英鎊錢,啟程前往當時各方的中心——漢口市,一面擔任美國合眾國際社自由撰稿記者,一面開始學習中文。

   當時,路易·艾黎正為「工合」事業奔波,需要人手。艾黎感覺何克「那樣年輕、幼稚,不知他能否在中國一片混亂中安下身來,不過在他那歡快的舉止後面,卻也可以感覺到一種堅韌和剛毅」。由於路染風寒,何克在八路軍中休養了一段時間,然後南下到寶雞「工合」辦事處。何克到了寶雞後,先後擔任「工合」的秘書兼視察員,並將所見所聞向國外進行報導。「哪裡有『工合』,哪裡就有何克的足跡,他走遍了鄉村、縣城」。到1941年「工合」已發展到3000多個,成為抗日救援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工業合作會(「工合」)是由埃德加·斯諾和路易·艾黎發起的,得到了宋慶齡的支持,促使國民黨繼續抗戰仍是「工合」的主要任務之一。安排難民,生產軍需和民用品,籌集資金轉送延安,「工合」有效地支援了中國抗日戰爭。喬治·何克以十二萬分的熱情開始了「工合」的工作。他給母親寫信說「現在是我為中國工作的時候了」!

   何克所到之處,看到人們雖然生活艱難,缺衣少食,但無一不投入抗戰,這種精神使他肅然起敬,他對共產黨開始欽佩起來。之後何克見到了紅軍將領聶榮臻,聶將軍帶何克參觀整個地區,給他派了一個陪伴,四名警衛員……在另一個村莊,赫赫有名的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友好地接待了他。1945年由何克所著的《我看到了新中國》一書在美國和英國出版了。在此期間,他還陸續向國外發表了許多抗日見聞以支持中國抗日戰爭。

   1941年路易·艾黎與喬治·何克在陝西鳳縣雙石鋪鎮創辦了培黎工藝技術學校,何克被任命為校長。在創辦培黎學校初期,何克作為雙石鋪培黎學校校長,他以延安的革命精神和八路軍的思想作風來管理學校,教育學生。他還經常教學生唱抗日革命歌曲,由於他的辛勤工作和出色的才能,使學校迅速發展起來。但是由於「工合」與國民黨關係破裂,學校受到特務的監視,同時國民黨逼迫學生們去參加「青年軍」,再加之當時路易·艾黎四處為學校募到的捐款也常常被國民黨截留,學校辦得很艱難。喬治·何克和路易·艾黎非常擔心學生的安全,何克當時總是提醒學生們晚上不要跑出去。於是,在1944年冬天,學校師生開始分批從陝西雙石鋪艱難搬遷至甘肅張掖山丹,其路途之崎嶇、條件之艱苦,常人難以想像,堪稱「小長征」。

   在張掖山丹,何克和孩子們幾乎全靠吃窩頭、小米粥和馬鈴薯過活,山丹土地貧瘠條件鄙陋。沒有蔬菜,他們自己墾荒種菜,廖以過冬。何克認為在這個提倡「手腦並用」、重視理論聯繫實際的時代,學生的勞動觀點和文化理論學習同等重要。學校不久有了毛紡廠、棉織廠、機械廠、電器組、汽車運輸組、陶瓷組、化工組、造紙組、印刷組、玻璃組、採煤組、實驗農場。何克給母親信中說:「能把自己的一生和這些孩子聯繫在一起是很有意義的事。」

   喬治是在山丹去世的。1945年7月22日喬治·何克由於在建設校園過程中(一說是在教導學生打籃球時)不幸感染破傷風,由於缺醫少藥,不治辭世,享年30歲。他臨終前要艾黎拿筆和紙來,寫下了「把我的一切獻給培黎學校」一行字。孩子們把書寫有他們自己姓名的校旗放入棺木,喬治·何克的這「大家子人」圍著墳墓唱起了校歌,行三鞠躬禮與他告別。艾黎和同學們把何克埋在了南門外的一小塊空地旁,希望他每天能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他們把每年的七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定為一個永久的紀念日,每到祭日,學生們便帶著好吃的飯菜坐在何克的墓前給他唱歌。每年此時總是陽光明媚。

   喬治用中文寫過一首歌:「我們在山丹獲得新生,我們要堅持在這裡,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喬治生於1915年2月26日,逝於1945年7月22日。
一部電影也許根本無法道盡喬治·何克短暫的一生。周潤發扮演的新四軍將領陳漢生以及楊紫瓊扮演的愛國商人本土女貴族Madame Wang,並沒有真實的原型,他們或許只是何克見到的中國人的縮影。電影中「何克」的新四軍戀人澳洲自由主義護士麗的原型是當年何克患傷寒時救護、照料他的凱薩琳·霍爾護士,她是由紐西蘭教會派駐支援中國的,當時經常將急缺的藥品冒險送到白求恩大夫手中。在真實歷史中的他們並沒有相戀。

   雖然影片的片名叫做《黃石的孩子》,但在現實中,這裡的「黃石」卻並非人們誤以為的「湖北黃石」,而是陝西鳳縣的雙石鋪(在英文中Shuangshi與Huangshi發音極易混淆),所以,這部《黃石的孩子》在現實中應該是《雙石的孩子》。

   無論怎樣,正如何克在五台山見到的白求恩是連接中國人民和加拿大人民的紐帶一樣,何克也是連接英國人民和中國人民的紐帶。愛一旦超越國界、種族、政治等因素,就能夠真正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語言.

   何克與艾黎陵園位於山丹縣城南門外,仿西式建築。正前面為大理石貼面的照壁,面外嵌有楚圖南書寫的「艾黎與何克陵園」園名,裡面鑲嵌了鄧小平題寫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永垂不朽」13個鎦金字。陵園最初是甘肅省人民政府為紀念培黎工藝學校的創辦者喬治·何克而建,根據路易·艾黎的遺願,1988年4月,艾黎骨灰安放園內,更名為艾黎與何克陵園。艾黎與何克陵園已成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享譽國內外的人文景點。

   本文取材自路易·艾黎所著的喬治·何克生平傳記:《從牛津到山丹——喬治·何克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