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7,036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nami

2008-05-08 01:50:27

《奇幻人生》,生命即天堂


其實這個電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想的評論的題目應該是:《奇幻人生》,活著真好其他都是狗屁,但是看到結尾的時候改變了主意。因為開始你會以為它的主題是享受人生把握自我,但是到結尾你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我說不上來它在表達什麼,只是覺得主題到底是什麼完全不重要。
Harold是個性格古板、生活一絲不苟但是也有夠沒趣的稅務員,內心的愛好和感情被不自覺地壓抑,唯一的特別就是計算步伐數、一顆一顆數著刷牙、趕固定的班車………………直到某個星期三他聽到有個聲音在同時敘述他的生活和行為。那個聲音跟著他,跟著他上班,跟著他遇到心動的女孩,然後預計他的死亡……一個文學教授開始幫助他分析這件怪事,原來是一個女作家Karen的新小說的主人公幾乎就是Harold,於是虛構的故事和真實的生活掛上了勾。而這個女作家以悲觀頹廢出了名,寫作的樂趣就是「殺死」主人公。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Harold剛剛獲得幸福和發現人生的樂趣,自然是捨不得死的…………賣個關子不說完好了~
首先我很喜歡這個設定,也喜歡裡面描寫的一些事情。因為我畢竟也是個寫小說的——我不覺得沒什麼人生經歷就靠讀的那點書和自己的精靈古怪寫出東西來的就叫作家,相反我只是在寫小說而已所以根據賣菜的叫「賣菜的」的原理我叫寫小說的。高中的時候寫的那些東西,無論情節是什麼主題是什麼特點是什麼,總之無一例外喜歡「殺掉」主人公。喜歡看「甜文」但是鄙視自己寫「甜文」果真是個自私的混蛋。那個時候年紀小喜歡追求很酷的東西,那個時候青春期心思重總覺得人死掉了愛情才圓滿了人生才昇華了。就好像電影裡的女作家,冥思苦想只為了給角色一個偉大、絢爛、動人的死亡方式,喜歡在角色人生最幸福最滿足最美麗的時刻讓美好定格。我記得我最扯的一個結局是女主角得了絕症於是跑到異鄉打算自己死掉,為了證明抗爭所以打算挑戰不同的結局自己跑東京塔自殺,結果在去的路上出車禍死掉了…………自己鄙視自己個!還有個結局是女主角的飛機失事,男主角趴在家裡打盹夢到在懸崖上拉著要掉下去的女孩子的手,也許沒有抓住女孩死了,也許兩個人都掉下去了,也許就這樣僵持著上不去下不來只有大風吹著…………關鍵是如果你自己被人家安排要死掉你怎麼想?我的想法是,如果非要我死我也不死,不死不行我就自己選擇死法。電影裡的故事是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雖然奇蹟時時刻刻但是我不覺得會有這種事,但是,由這個角度看待Karen的小說,覺得,真美。就像教授說的,非常美的結局。我覺得那部小說看起來一定很動人。
特別喜歡裡面霍夫曼演的教授說的,「結局只有兩個,要嘛是生命的延續要嘛是走向死亡,悲劇是死亡,喜劇是結婚。………………從你這個情況看,你的是喜劇。」喜歡裡面呆頭呆腦笨拙古板的Harrold,也喜歡俏皮的烤著餅乾、伶牙俐齒欺負老實人的Maggie Gyllenhaal,華說我就是為了她才找的這部電影。神經兮兮的女作家我不怎麼喜歡,雖然跟我一個怪癖但是我依舊不怎麼喜歡,而我畢竟也轉了興趣寫短篇的偽甜文而不是被長篇故事拖得精神崩潰把主人公弄死了。
畢竟還是有血有肉的東西看起來打動人,這部電影可以這樣理解:如同我們在看Karen的小說,然後由於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真實的主人公而牽進了感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