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柏岩上的樹
2008-05-18 21:15:27
正義由誰來評判?
先看了《父輩的旗幟》,隔了很久才看完《硫磺島的信》,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一場戰爭的兩個視角,由同一個導演完成。發現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並不僅僅如同他表面所體現出來的單純粗獷的牛仔腔,其內心的空間之大並不為眾人所知,直到這兩部大作的產生。
不同於美國一味地宣揚戰爭的輝煌與光榮,顯然導演發現了蘊藏於戰爭表象之下的深刻問題。就此而言,《父》和《信》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戰爭片,至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勇敢的心》之類的遠不能達到這個層次。戰爭並不僅僅是大吼一聲「freedom」就可以解釋一切的。
於是乎我又要闡述我一味的「偏見」,那句巴頓將軍的至理名言「美國政府和希特勒政府從本質上來講並沒有太大差別」。或許是對於世界上的體制過於悲觀,而我則更願意把它歸結為對於人性的悲觀,基督教中所謂的不可避免的「原罪」。只要人類存在一天,這種罪惡將始終伴隨我們左右。
回歸電影,那句「堅持正義就是真正的正義」,顯然顯得很動聽,即使它是如同美國和日本所有人都認同的價值觀,但究竟什麼是正義呢?遊戲的規則由誰確定?而什麼又是最終的標準呢?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戰爭發生的最本質原因。這不是一個標籤式的問題,什麼法西斯罪惡或大和民族武士道一類的。美國人在本片中正視了這些問題,即日本人真實的想法,他們也有害怕、逃避、矛盾種種和普通人一樣的想法。就我個人而言,那位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長官和那個奧運會冠軍的想法更具有典型性。由於他們接受過正式的軍事培訓,又並非一般官職,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在美國學習和居住的經歷,因此可以說他們的想法決定了整個軍隊的作戰策略和人心方向。
而他們又是怎麼想的呢?我覺得那位長官在美國宴會上的回憶是本片的畫龍點睛之筆。在他眼裡,我可以相信他是認同美國的價值觀的,他看到了日本在戰爭中的非正義性,但他卻不願面對,有強烈的逃避心態。因此在美日如果發生戰爭的問題上,他有來源於心底的心虛,因為他始終在自我欺騙。但當問題真正產生時,他的矛盾心態就徹底佔了上風。雖然之前就有預感(在回日本的路上他難掩離開美國好友的傷感,這也意味著他知道這一走以後見面就是敵人)但當他真正面對時,他依然用效忠天皇作為自欺欺人的藉口。不敢面對問題的實質,註定最終命運的悲慘結局。
但本片還有另一個偉大之處,就是並沒有將美國人刻畫的十全十美。因此在觀眾看來,所謂的「效忠天皇」也並非一個完全愚昧的做法。從日本人的角度,雖然在二戰中所扮演的是一個反面的角色,但僅僅是老百姓的眼光,是美國對日本的侵略。這是戰爭中常見的危機感。那是一種報復,並不僅僅是糾正錯誤,因為人們看到的就是美軍的轟炸和殺戮,這才是人們真真實實看到的。因此那位長官才會說要堅守陣地直至一兵一卒,為的就是不讓美軍對日本本土長驅直入,使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脅。而美軍殺死戰俘的做法極好地成為本片的反諷,戰爭的後遺症,對生命的漠視,或者說人性中都有的醜惡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