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逃殺--Battle Royale 3D

7.5 / 195,300人    114分鐘 | South Korea:120分鐘 | 12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深作欣二
演員: 北野武 藤原龍也 安藤政信 柴崎幸 栗山千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sszoey

2008-05-22 10:03:49

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日本電影,《大逃殺》第一部及第二部。關於生存,現代社會競爭群像白描,啟示錄。

1.   早就聽說了這部電影,當時非常喜歡電影《死神筆記》。舍友推薦說有部電影是《死神筆記》中的月主演的,她簡單說起片子的大概,特別是「42個人互相殘殺」,大家都覺得太恐怖太血腥了,都沒有興趣找來看。昨天偶然在馬鈴薯上找到,看過以後,真有見之恨晚的感覺。   

2.   第二部明顯不如第一部吸引人。因為對《死神筆記》印象深刻的緣故,讓我感覺到,又是一部正義與非正義之辯的電影。有時候,我們把持著正義的旗幟,想要行正義之事,卻走入了非正義的泥淖,儘管初衷是不改的,但手段已是非正義,又與結果何關呢?非正義與正義,彷彿進入了角色互換的境地,讓外人撲朔難辨。一直走到最後時,或許你也忘記最初時我們的口號是多麼正義吧。不過第二部確實也有自身的價值,與第一部所要表現的,是完全兩樣的東西,在我看來是與《死神筆記》要表達的是同樣的東西。容得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或許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多想一想,藏族與漢族、兩黨歷史,會有同樣的迷茫與感悟。

3.   簡單介紹一下劇情。第一部《東京聖戰》。一個42人的高中班級在畢業旅行途中被帶到孤島上參與政府《BR》法規定的生存遊戲。由於該國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存在了深重的矛盾,兩代人無法溝通與理解,相互埋怨彼此才是導致今日國家困境的根源,政府出台《BR》法每年抽籤產生一個班級到孤島上,自相殘殺,三天時間,只允許有一名倖存者,否則所有剩下的人同樣死亡,想通過生存遊戲選出今後日本建設的接班人。
    在這場生存搏殺中,42個人隨機得到的武器,象徵了每一個踏入社會的人手裡掌握的資源,或者是一把槍、一柄鐮刀,更可能只是一個鍋蓋、一個望遠鏡、一把紙扇;42個人在生存搏殺中表達出對遊戲規則的理解,象徵了踏入社會的人對社會規則的理解及融會,是直接決定了適應遊戲規則的進程,及是否在被遊戲規則傷到時傷癒的進程的;不同的生存欲,只有先一步下手將對方殺死,自己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適當地選擇合作夥伴,日後也不免將其做擋箭牌除去,更是像徵了現代社會中競爭之無情、利益致上與殘酷。
    42個人中有種種鮮明的生活典型形象,我要將其一一摹寫下來(過幾日再做此工作)。
    只說最後活下來的。中川典子與七原秋也最終走出孤島(由於教師北野出私情犯規留下的活口)。假如片子中每一個人物的性格與結局都有現實生活例子的照應,這兩個最後活下來的人代表的竟是這樣一類人:
    中川典子——柔弱無助,面對同學對她的侮辱,她順氣吞聲的,不去反抗,只懂得去流淚;不自信,周圍的人認為她醜,她便連自己去愛一個人的權利都放棄了;自己已經進入這個遊戲中,不承認也不接受遊戲規則,只是茫然無措地跟隨秋也走,也虧得秋也如此保護她,使她彷彿始終都沒有走進這個遊戲中,在別人都為生存操刀端槍拼死保全自己的時候,她酣然熟睡,那畫面中純白的衣衫,微笑的嘴角,垂在眼前的柔髮,是片子中溫情的片刻。而前一刻,凌亂的頭髮,淨是血痕的臉和身體,疲倦卻閃著警惕之光的眼睛,緊緊繃著的嘴角,這些形象還沒從觀眾的視網膜中撤離。她有守護者,她能夠不看到更不用經歷那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畫面,她只有她所擔心的小世界,下雨時她為守護者送傘,在大沙漠裡她等候守護者在外頭拚殺後與她團聚。北野老師還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女兒的影子,與女兒無法溝通的老師將她當作女神,暗中保護她,她是這場戰爭中一開始就註定不會失敗的人。
    所以,她最後活了下來。
    七原秋也——假如遊戲影射現代社會競爭,那麼遊戲規則就影射社會的各種潛在的規則,承認並適應這些規則成了要在競爭中生存下來的第一步。秋也是個懦弱的人,有個廢物般(原諒我用如此重的口吻,我實在厭惡他父親)父親,當他看到父親上吊自殺時他吐了。他的好朋友向他求救時,他驚恐地退到一邊,眼睜睜地看著好朋友爆炸而死。這代表了第一次被遊戲規則的真實打擊。他比好朋友更愛中川,卻非要籍著好朋友之名去保護與照顧中川。他對遊戲規則感到恐懼,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在這場遊戲中生存下來卻不違反自己的良心,在這場生存搏鬥中,早已經無人會照顧到自己的良心了,旁觀者看到他與##爭奪斧子時將##殺死,他會激烈地辯解自己是失手的。在兩個女生企圖呼籲大夥聚集在一起商議放棄遊戲齊心反抗當局者時,他是最激烈的響應者,儘管已經身陷遊戲中,改變遊戲規則仍是他的願望。在川田告訴他,有離開這個島的辦法,有能力保護他和中川,「離開這個島!」代表了不承認遊戲規則,不參與遊戲的願望。他相信了川田,而川田不過是讓他們做擋箭牌,將所有勁敵都除去後,亦要結束這兩人的性命。大概在現實中,他代表了忠實於良心的人,代表了社會改革家,代表了改變遊戲規則的推手,代表了未來的希望。
    他最後活了下來。
    
    為什麼會是這兩個人活下來?那些為自己的生存拼命的人,沒有活下來。消極反抗者,活了下來。電影就是告訴我們這一點嗎?容我再看一次,再領悟,再寫。

4.   遊戲空前殘酷,只有兩種選擇,別人死自己活,別人活自己死。不動手,在原地等待者,死。
    活著走出這個遊戲以後,卻發現,外面的世界,比這個孤島還要殘酷。
    孤島上,尚且知道、看到自己的敵人是誰,尚且可以握緊利器保全自己,尚且看到血光、聽到慘叫。
    社會上,不知道、看不到自己的敵人是誰,手裡的武器無法對抗,看不到血光,聽不到慘叫,我們已經倒下。

5.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
    三年前從孤島中生還的川田為了調查出他的戀人光子臨死前的笑容,再次參加BR。
    川田為了保護光子,將其他所有的人都殺死了。但遊戲規則中,到了最後的時限不是只有一個人生還的話,所有人都應死。時限到了,他們緊緊擁抱時,光子對川田開槍,他驚恐中滾下山坡,光子自殺。川田衝上去將光子樓在懷裡,光子露出笑容。
    川田在三年後成功逃生後,倒到船上精疲力盡猝死前,他告訴秋也和中川,他明白了光子的笑容:「她要告訴我的是,『謝謝你,和你做朋友真好!』」
    看到這裡我覺得很奇怪,在這一分鐘之前,除了秋也實際上是為愛著中川而保護她而非為朋友保護她的偽友誼者以外,所有人都不將友誼當一回事,肆意踐踏,只為自己生存。但最後結尾,用字幕,導演告訴我們這個秘密,友誼才是真的。
    我很迷惑。
    在川田說出笑容的秘密前,我自己是有答案的。
    我認為光子告訴川田的是,謝謝你,讓我離開了這個世界。
    離開了孤島,生存下來了,社會卻是更大的孤島,更殘忍的人生在等待,謝謝你,讓我離開這個世界。

6.   看完電影,QQ面板跳出來,有個朋友的QQ空間更新了。我便去看看。
    看著,我的眼淚幾乎要淌下來了。
    人生就是那麼殘忍吧。
    有的人,生下來就註定是做中川典子的,有秋也,有北野,不用俯身與世界搏鬥,眼裡滿滿地都是幸福的愛,小世界裡,容不得一點異議。聽風是風,聽雨是雨,去相信,去傳播,為著些不明真相的事情,做著無所謂的抗爭,或許已經洋洋得意自己已是奉獻一份力量。天真與無知,還能得到讚美。
    我還不能確定自己將是電影中的哪個典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只知道此刻的自己,被拋入社會洪流中,要自己去搏鬥,要自己去承擔,要自己去忍受。
    我妒忌中川典子,感懷自己的遭遇,淌淚。

7.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地震的新聞。
    要生存下來,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這困難,不僅是要有對天災人禍反抗的力量,也包括,願意面對人生更多困難的勇氣。

8.    有句古語,大概意思是,什麼時候開始憂愁的呢,是開始認識字的時候啊。
    是啊,知道太多真相,並不見得是幸福的事情。我們要為此多承擔一份痛苦與憂愁。
    早一刻知道的真相,為將來疼痛來時能做好緩衝的準備,減輕痛楚;還是到該知道真相時再去知道,該承受的時候再去承受,或許能夠偷得前半生的輕鬆,痛楚總和不那麼多。
    究竟我們要選擇哪一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