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愛--The Night Porter

午夜守门人/狂恋/魂断多瑙河

6.6 / 14,990人    118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黑傘

2008-05-25 23:58:13

即使不能,也要愛


昨夜看《午夜守門人》,義大利導演莉莉安娜•卡瓦尼的作品,一部涉及犯罪、政治、虐戀和死亡的影片。百度百科裡對它的評價是:調子陰沉,節奏緩慢,娛樂性不算高;好友ZT則更直接:變態!這是她對我看的大部份電影的評價。

也是。文藝片,所謂的小眾電影,那些個小資端著盛卡布奇諾的小咖啡杯看的東西,其實並不優雅,有時甚至連雅觀都談不上,比如《黑色追緝令》,就很髒;《迷幻列車》,則是混亂。即使是現在,很多人看文藝片了,也並不意味著你就看得懂,就是看懂了,也不一定就接受得了。就像《午夜守門人》,一個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的女囚愛上了整天對她施性虐待的納粹軍官,這個故事和《東宮西宮》裡的部份情節有些相似。當然,僅僅如此倒也罷了,可片子還牽涉到政治及其裙帶的正義性問題。導演顯然是在同情作為納粹軍官的男主角,不然不會給他愛和因愛而施暴的權利,先不論他是因為施虐的快感產生愛情還是反之,總是他是愛了,還為愛死了,悲壯得簡直天理不容。

我的理解是,《午夜守門人》是一部愛情片,但這也是最要命的地方。愛情片誰不會拍?愛情就像把萬能鑰匙,哪扇門不能開?哪個導演不能用?連革命都要摻上愛情才能煽動青年頭腦發熱呢。怪不得有人認為所有的文藝作品都是從不同的程度歌頌(糟蹋)愛情,沒有愛,人生就像瘸子走路,又像打麻將三缺一,總之就是彆扭。愛情必不可少,所以愛情片拍得太多了,簡直氾濫成災,面對這種狀況,基本上只有一種解決方法,就是將其極端化、個人化、不可思議化。《午夜守門人》在這點上做的是比較成功的,它很巧妙地將愛情與道德變成一個悖謬,又把道德與政治拉扯到一起,從而使以愛情主體的邊緣無限擴張,形成一個涵蓋面極廣的氣場,對「愛」這一行為本身施壓,壓力越大,愛就越深刻。說得簡單點,就是越不能愛,就越要去愛,就能越顯示愛的偉大和無堅不摧。

如果你愛看文藝片,翻翻你的碟片夾,你會發現極其多這樣的片子。《情人》,拿國籍、種族及門第要挾愛情;《古嶺街青少年殺人事件》,拿年齡及個性的乖張摧殘愛情;還有無數成功的同性戀電影:《春光乍泄》、《藍宇》、《御法度》、《斷背山》,理所當然地拿性別與倫理用作了籌碼,往往是手裡的籌碼越多,故事越動人,愛情越悲壯。潔塵就有篇評論《斷背山》的文章,叫《禁忌之慟》,寫得就是「禁忌」給愛情帶來的昇華。潔塵說:禁忌成立,迷戀就開始了。看來,質量高的愛情都是不得善終的,不是愛情中的雙方互相折磨,就是全世界折磨愛情中的人。

當然也有反面例子,比如我看過的《東京日和》,竹中直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拍的,極端的平靜,平靜到幾乎沒有故事,像白開水一樣無色無味。《東京日和》實則是描述夫妻生活的,中山美穗飾演一個性格有些孤僻的妻子。我認為片中最美好的鏡頭是丈夫帶妻子去一個高檔的餐廳就餐,吃完飯,兩個人走在街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踢著一個廢棄的易拉罐,漫不經心。空曠的夜晚,昏暗的街道,響著易拉罐滾動的聲音,依然是單調的可以,但很動我心。平靜也有平靜的極端,但夫妻之間,總是相濡以沫多於激烈掙扎,與愛並不相似。愛是相忘於江湖,是硝煙吹散後的戰場,誰也不知道這裡曾經打過仗,死過人。

而生活則又是另一層境界了,生活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不提倡戰爭,不喜歡血肉模糊。既然不能,就不愛了,那些什麼社會的人性的倫理的巨大障礙,在生活看來,如同垃圾,根本不值一提。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學著怎麼生活,年齡越大,越懂得活,成績優秀。那些平平常常的中年夫妻,堅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今天你刷碗,明天我拖地,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再不解氣就喊上一句:我要和你離婚!就當練練嗓子。只有不成熟的青少年才會煞有介事地許諾:我要愛你一輩子,下輩子,一萬年,生生世世,永永遠遠,就怕沒把期限說長了,不夠真心。其實諾言就是明知不可信,卻還要說,和愛情一樣,最後都要被忘掉的。

怪不得會有那些人,整天趴在電腦螢幕前看電影,寫作,編織一個個明知不能愛,卻還要去愛的人間悲劇。其實在古希臘文學中,只有英雄才配擁有悲劇,比如俄狄浦斯王,俄瑞斯托斯,只可惜,他們都死光了。死了的人是不會拍電影寫小說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