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靖™
2008-06-01 11:06:13
迦葉微笑
我想做平面設計的大概都知道這部於 2007 年出品的紀錄片,去年是著名的 無襯線 字體 Helvetica 50 週年的大喜日子,所以就有了這麼一部對於字體所拍的紀錄片,裡面採訪了很多當代字體設計界巨腕,請他們對該字體做評論,當然不一定都是好評論,例如德國字體設計巨匠 spiekermann 就對該字體有很大意見,甚至脫口而出好幾個粗口。
該紀錄片其實更像一部穿插著訪談的 MTV 多過像一部電影。其對於 Helvetica 過多的讚美也導致許多其他偏門字體愛好者的許多嘔吐。
其實去年不僅僅是 Helvetica 這一款字體 50 週年,德國工業標準字體 DIN 同樣也是 50 週年,但卻沒人理會,事實上,過於側重 Helvetica 字體,也是該字體受到許多抨擊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其承載了太多不屬於它的東西。極端派甚至認為其導致了公眾對於平面設計審美的倒退。
基本上意見大致應該分為兩派:a.限制是一種促進思考的方式;b.開放才是促進思考的方式。基本上,這兩種思考方式沒有什麼可以調和的地方,Helvetica被放置在一個巨大的、融合的全球化時代里,作為全球化的視覺標兵,可以想像它受到的讚美和受到的抨擊是一樣多的。不過作為導演選擇這樣的有戲劇化衝突的題材還算是可以理解的,想想看他如果拍DIN50週年,那麼大家應該說點什麼呢?哈哈。
電影裡戴維森對該字體的評價,我個人覺得收益匪淺,形成現代設計理論里,瑞士風格比重很大,視覺傳達的首要概念就是清晰和高效率的閱讀性,這些 Helvetica 都可以做到,但真正是,高效率閱讀性就等於高效率傳達性嗎?
這應該是一個不可逆命題,高效率閱讀性可以等於高效率傳達,但高效率傳達,卻不一定非得要是高效率閱讀性。對於人類複雜的情感,憤怒、哀傷、愛戀、愉悅,用同一種字體來表示,顯然是不可能的。《射槍》雜誌使用的爛成一片的混亂排版,很快速的就表達了地下青年世界的憤怒,你甚至都不用去看文章到底寫了點什麼。還有什麼比這更高效率的傳達嗎?
電影裡某位達人說平面設計已經走到了盡頭,如同鐘擺,擺到了一端的頂點,剩下的就是往回擺了。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人人都一樣,這是一個壞事,如同宜家家居使得很多人房間都差不多,但我覺得,不管宜家怎樣的敗壞了人們的品味,它至少讓人們的品味保持在一個可以接受其底線的範圍。同樣,Helvetica讓所有城市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它至少沒有讓所有城市都朝著更壞的視覺世界滑落。而且對於中國來說,中國甚至還沒有進化到Helvetica城市的階段呢。
「每個人都是其時代的孩子,永遠也跳不出他所在的時代」不過我相信在這個時代,孩子們自然會賦予Helvetica一種新的,更契合我們的表達方式。
作為一款有著漫長設計歷史的字體來說(Helvetica 設計過程很慢長,整個字體家族是慢慢設計完成的),它的被精心設計,以及被肯定,它代表的工業和現代設計概念,使得字體和平面設計迅速的進入了摩登的電氣時代。這些是無法被抹殺的。
最後,感謝snl、Alex、colourphilosophy、jjgod、cognito為這部電影的字幕所做的專業性翻譯,我們(設計師)會記得這種無私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