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ramadoll

2008-06-02 08:58:25

心靈涅磐


初次看到影片海報,有種莫名的心悸。墨綠封套上那個跪地膜拜禱告的女子在我腦中揮之不去,給我一種觸探的距離。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聲名狼藉且急功近利的導演托尼(馬修·摩丁飾)拍攝了一部飽受爭議的新片《這是我的血統》,並在裡面飾演男主角耶酥,而耶酥之妻瑪德琳娜的扮演者瑪麗·帕勒西(朱利葉·比諾什飾)由於陷入角色過深,對人物原形產生濃厚興趣。在拍攝結束後,隻身一人留在耶路撒冷,帶著一顆感悟的心,決定開始信仰的探究之旅。同時在紐約,電視記者泰德·楊格(福里斯特·惠特克飾)也由自己主持的關於耶酥傳記的紀錄片來探求精神真理。而當托尼的新片受到極端宗教分子恐嚇質疑時,三個人的生活不自覺的產生了交點……

     剛看完影片時心情很複雜,像陷入一個極大的謎團。很玄妙,突然意識到自己如此的蒼白無力,渺小無助,就像片中楊格一般,漸漸迷失自己。剎那間模糊了虛實、對錯的界限。

     以前也曾看過幾部涉及到宗教信仰的影片,儘管每部影片都從不同側面對精神真理進行了探索,但似乎都缺少某種心靈的共通,力度與厚度都有所打折。《瑪麗》(《瑪莉》)則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既狠又準的闡釋了影片的深意,同時找到了一個恰當的剖析角度來使觀眾感同身受的去體驗並能與導演進行心靈的溝通。片中講述的故事看似簡單,卻在展示著人們在生活的喜怒哀樂和週遭變化中不斷尋找、救贖、自我審視與重新定位的過程。感覺很棒,像是一種梳理。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當你面臨一個個變故或困惑的時候,都能夠在或多或少的精神碰撞中探尋到關於生命的另一種解釋,而這種解釋或許是你從沒在意的東西。因此,觀看《瑪麗》的過程就是從盲目到重生的過程!!!於人於己都是一次質疑與探討。

      影片獨具特色的設計在於故事結構的安排和講述方式的選擇。首先故事以多線敘述展開,使用「戲中戲」的方式來作為事件、人物脈絡的構架和補充。此外,運用此方法,是為使影片達到情緒虛化的效果,奠定一種調子和情緒,讓觀眾有種恍神的感覺;其次,影片選擇似乎版塊式的講述邏輯,將看似毫無關係的三個人,通過不同時空的呈現來達到某種融合。這樣多層次的敘述,既讓故事更加豐富、立體、有厚度,又能夠還原生活的真實,給故事以依據,也更顯質感。

      另外,從人物的選擇和展現來看,導演埃布而·費拉拉的成功之處在於故事中三者之人物關係的編排設計,除了基於敘述考慮外,三者所代表的層面也都各具意義,同時呈現對峙與比較,從而引發觀眾思考。一個急功近利的導演、一個尋求自我的女演員、以及一個開始探尋真理的電視記者,三人分別通過電影(虛構的故事)、真實的生活感觸、學術專家的訪談節目來回應這種探求。一個盡心做但很迷惘、一個完全褻瀆戲弄、而另一個則真實觸碰。看過片子的人不禁會問:「誰離信仰或是上帝更近?誰離真理更近?誰又離自己更近?」這樣的大對比放到片中,就像導演羅列好一系列問題引導我們走到應該到達的地方一樣!!很清晰。

     一個優秀的影片,除了擁有良好的拍攝構思(技巧)等製作特色外,更能打動觀眾的我覺得應該是這部片子自身的底蘊和氣質。而這種氣質完全來自影像所傳達的東西,導演帶給觀眾思考的維度越廣,你片子的氣質就越吸引人。《瑪麗》的獨特魅力就在於他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思考點——信仰!試問我們每個人的信仰何在?而所謂的堅定程度又有幾許?你可能突然自問和反思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究竟有多少東西是永恆的、不容質疑的。

     片中的瑪麗之所以隻身前往耶路撒冷,不僅是因為她對故事人物原形的崇拜探究,最主要的是對自身精神追求的探究。作為演員,當她深入瑪麗這個角色,當她再次體味聖經點滴之時,她便不停的追問自己,我的信仰何在?我對他的堅守和體現何在?作為一個信奉基督的人,我的理解又是怎樣的?經過世俗的洗滌我的追求有變化嗎?這一系列的答案我們可以在瑪麗在耶路撒冷的經歷中找到,也可以在楊格面對週遭變化的態度轉變上找到,甚至可以在極端宗教分子恐嚇示威導演托尼的言語神情中捕捉到。你會發現,真理是不容質疑的,一個被信奉已久的教義更是不容顛覆和玷污的。所以當托尼拿一個關於耶酥的真相加以戲謔時,信仰的「聖殿騎士」便會出來反對、指責以及唾罵。

      當然影片也從這一角度對現今文學以及影視作品中關於聖經故事的篡改虛構加以反對,不要試圖通過自我探究去假裝接近真相,更不要試圖挖掘另一種真相和歷史的可能,片中瑪麗對楊格曾說:「想了解真相,是要很大勇氣的,去履行人類的義務。」

      宗教如此,生活亦然!要堅信你所信仰的一切,只有這樣當我們面臨脆弱無助時才能說服自己,給自己一個支柱。工作學習也好,家庭愛情也罷,只有當你首先相信他時,才有可能進行接下來的所有溝通和處理。按照耶酥的教義,上帝是透過信仰想人類顯示愛與奇蹟的,而不是通過什麼特殊的超自然能力。或許愛+內心的平和就=一種和平!

       本片出了傳達信仰的堅定外,更重要的是引導觀眾跟隨主人公一同完成自我找尋和定位。瑪麗和楊格都不同程度的尋找到了另一個自我,而我把他看成一種「重生」。片中提到,在《聖經》馬可福音中托馬曾借耶酥之口說:「大家都是上帝之子,如果你們走出自己就獲勝了,如果不能,它就會毀滅你們。」我的理解是,一個人如果能放下「自我」,不過份苛求本我的私慾,均衡的看待取與予,你便能在生活中更加遊刃有餘。

     《瑪麗》落幕於一個看似沒有結果的生活上,但讓我感到很平靜。再次凝視封面上那個禱告的女子,覺得心靈得以涅磐重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