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

功夫熊猫/熊猫阿宝/阿宝正传

7.6 / 524,641人    92分鐘

導演: 馬克奧斯朋 約翰史帝文森
編劇: 強納森艾柏 葛倫柏格
演員: 傑克布萊克 成龍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傷心龍舞

2008-06-14 19:17:46

功夫已被美國人學走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好吧,我不得不承認,看完《功夫熊貓》之後,一股哀憐爬滿雙眼,久久不能散去。

    美國電影,無論卡通還是別國情調的片子,為了表現民族大團結,總會出現不同膚色的人種,聚集在電影中,而且鮮明的特色足夠讓觀眾會心地擺擺頭——未必就是一笑。
    所以,大熊貓肥波一出場,就完全一個美國黑人的卡通版的設定,那種作派,對話風格,表情神態……全部都是如此定位的。
    還好,除此之外,我們就可以或驚嘆,或狂喜,或如我一般為國為民去憂國思家了。
    愛國分子會充滿狂喜地來看這部卡通的。
    因為除卻了黑人風格的大熊貓外,裡面無論是建築、音樂,對話,功夫的表現,無一不充滿中國特色,你甚至可以看到很鮮明、很標準的徽派建築。而這種特色都已經不是那種拿出一點點中國元素強硬組合出來的,不是具備一定理解是無法如此融洽地將此表現。
    大熊貓叫「肥波」是典型的香港翻譯,可是浣熊師傅竟然在完全美語配音時直接以中文「師傅」稱呼,烏龜大師則分明由中文發音地稱為「烏龜」,乃至「豆腐」等等明明有對等的英文單詞,電影中卻偏偏用了中國發音來表現。
    在一個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外國電影製作團隊出品的卡通片中,如此好地並且如此正面地、來表現中國元素,並且在國際電影中大放光彩,不僅拿下高票房還獲得好口碑的電影,呵呵,任何一位還對中國充滿感情的中國人都會感到驕傲的吧。

    驕傲在此,同時,悲哀也在此。
    看《功夫熊貓》之前,勉為其難地看了美國出品的兒童功夫片《功夫之王》和香港生產的黑幫動作片《奪帥》。
    其實,《功夫之王》完全沒有大陸人評價的那麼低。基本上景色養眼,動作好看,情節卡通化,故事與前兩年的《魔戒》乃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斯匹堡導演的《綠野仙蹤》(不是那個黑白片)類似,並非真的很無聊。前者是保護聖物、拯救世界,後者是一個孩童闖入童話世界,拯救童話世界中的人物。《功夫之王》如此編排,其實不過不失。
    但是,倘抱著欣賞當今電影武林的兩大高手和一位武術指導組合出來的所謂功夫最高境界,那麼失望的人就徹底失望了。這種失望是要夾帶失落的,因為失望最多是謾罵一番就可以了,失落則是感覺到一個時代在沒落的悲哀。李連傑無論是怎樣出棍,已經找不出當年《黃飛鴻》那麼乾淨俐落、漂亮有力的風格,成龍甚至連「呂洞賓醉酒乘船力千鈞」的醉拳都表現得鬆垮。最為可悲的就是武術指導袁和平,從他老人家被好萊塢捧上至高之尊後,他所設計的武打動作就開始吃老本。你在《功夫之王》中差不多所有武術動作都能在他以往設計的影片中找到,而且一成不變,直接挪用。
    這樣的功夫是找不到讓人驚喜之處——當然,給沒見識過的美國人,糊弄一下是可以的。就如同當年,大陸拍連續劇《水滸傳》找袁氏兄弟指導武術,結果林沖雪夜上梁山的戲,整場的槍法對決竟然完全照搬李連傑《新少林五祖》,原因就是他們以為大陸人沒看過多少武打片。
    香港的功夫片走向沒落的象徵,並非成龍、李連傑出走好萊塢,而是邵氏重新把幾十年拍的《獨臂刀》《金燕子》之類的功夫片重新潤色,推出DVD給人們緬懷開始的。儘管猛然間出現了一個甑子丹和一部《殺破狼》,將功夫片變成了動作片,驚艷而出。但,帶來的後果卻是一批以無聊血腥為美麗的所謂新動作片,《奪帥》就是其中一部。《殺破狼》中的洪金寶、吳京披掛上陣,長拳利刃,殺人的時候斷指殘肢隨著血漿猛然飛向鏡頭……拿肉麻當有趣的審美趣味,早就脫離了暴力美學的範疇,更何況這些功夫的動作設計同樣的沒有了新鮮感。
    這種悲哀,只是在看的時候隱約感受,隨著當一部由外國人自己當綱出品的純粹中國風格功夫片的推出,猛然就將心中的哀憐激發放大,一下子才發現,我們自以為是的技巧早就被外國人給掌握了——即使這種掌握還只是從卡通片中表現出來。


    如果好萊塢還是純熟地在現中國功夫的話,我無話可說,但是當他們已經突破了模仿和再現中國功夫,而將功夫的表現提升成為一種彷彿自己掌握了其中神髓,因此可以嫻熟自如地自由設計搭配種種功夫的話,那麼我們就如看這部電影般感到對自己國寶武術的哀憐。
    大熊貓肥波終於為了擔負救國就難責任,開始接受師傅的訓練時,我們目瞪口呆地看著電影中師徒兩人用了諸多以前只能在香港《醉拳》《蛇形刁手》之類功夫片中見到的功夫技巧,而這種技巧已經不是單純的模仿。浣熊師傅用各類手段磨煉弟子,札馬步、俯臥撐、打木人樁,,這些都是以前香港功夫片的影子,可是,直到師徒開始以筷子奪搶奪包子來訓練的時候,每個動作技巧竟然設計得都細緻入微,都真實精到,都有趣生動,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自出機杼,當真可以說「出自香港而青於香港」!
    這是在功夫技巧上,在功夫境界的思考中,無論是浣熊師傅還是烏龜大師,所說的禪語,所表現出來的境界,也完全脫胎於中國文化底蘊。你不會看見一個秦朝武士對著皇帝大談「一夜情」之類的話,不會說兩句「劍字有一十九種寫法」就覺得這是中國古韻,可是當你看見瘦細的枴杖劃在泉水水面上,輕微一點,來形容內心沉靜與動盪,以及桃花瓣淡淡地觸動藻井上龍頭機關的描繪……那些中國傳統氣韻就呼之欲出。
    看過《功夫熊貓》的人,還喜歡記住和背誦其中哲理的話。
    而略微喜歡佛學,接觸過已經在國外流傳的一行禪師的著作的人,都會看出來,電影中諸多哲理和修行的境界都是出自一行禪師的作品。
    雖然,一行禪師是越南僧人,他的作品也多是法語和英語寫作的。但其中禪的詮釋與發揮,卻都來自中國禪宗的影響,一脈相傳,不曾變異。一行禪師將佛教許多思想,如「五戒」用西方觀點來詮釋,使得西方人更能接受和理解。也因此,他提出的「注意你的呼吸」一類的思想,也自然而然被西方人採納,並且運用到了電影《功夫熊貓》之中。
    這種從接收中國思想中的元素並在電影中再現,雖然比起功夫的再現還顯得獵奇與生硬。可是這些思想在電影中以警句的模式出來,而且已經開始流傳成為西方人主流口語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同發現自己得意的功夫絕技被外國人掌握時那麼悲傷呢,還是應該為中國思想「入侵」美國人而驕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