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漂流瓶裡的雙魚

2008-06-15 05:43:37

活著,只是死亡前的消遣.


電影開頭就以模糊朦朧的視野,和耳鳴般的陌生對話,交替拍攝出一個由深昏迷逐漸恢複意識的Bauby,因為突發的閉鎖症候群,導致完全喪失機體的功能,僅靠氣管切開和儀器維持基本的生命體徵.而與這個世界唯一的聯繫工具,只有左眼,眨眼一次代表"是",兩次代表"否".就如此重複選擇字母牌上的字母,形成單詞,句子,甚至一本叫"潛水鐘與蝴蝶"的暢銷書籍.

"軀體為潛水鐘所禁錮而無法動彈,只能漸漸沉沒海底......"在整個傳記里,不斷與回憶穿插,彷彿溺水一樣缺氧的窒息.當他在語言康復師指導下,用左眼皮拼寫的第一句:我想死.面對連說話都會是異想天開的生活質量,產生這等反應,真實到令人有種會呼吸的心痛.曾經共事者探望時無意的稱為"植物人",Bauby竟還挖諷的考慮選做哪種植物,雖然僅僅是內心帶有自嘲的獨白,但足以反映出其腦細胞的敏捷和個性的詼諧,也是隱喻為蝴蝶的投影.

逆行性褪色片段和現實的潛水鐘繼續飛舞出關於死或生的感受,責任裡的婚姻和情婦,還有兩個角色—爸爸和兒子.禁錮前奢侈的富裕生活,空洞的徘徊在這個慾望都市;而海灘邊,第一次被動式的享受著陽光下色彩斑斕的父親節,輕輕的一個吻,再也不控制不了濕潤的左眼;將近"悲白髮"又有中風後遺症的父親,即使知道不會聆聽到熟悉的隻言片語,卻依然血肉相連著千里之外自由自在的蝴蝶......

最終肺部感染還是捕捉了這個法國主編的"蝴蝶",在書出版沒多久後,而莫莫是在奶奶斷七沒多久後默睹這段悲傷的.原來死亡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逆的重點站,至少是迄今為止的.而活著呢,究竟是為了什麼?第三人稱會義正詞嚴說為了自己/某某某,為了好好享受人間的生活;有的會為了所謂Family的責任;還有的更赤裸也充滿實際意義—為了金錢和物質.當然,秉承如此等等的心態,沒有絲毫可鄙視的,雖然不是拜金女子,但也和五十步笑百步無緣.要知道這些僅僅是繼續生存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活著只是死亡前的消遣罷了,至少是第一人稱的一種領悟.

四月星星堆滿天,選快樂頌也好,選心如刀割也行;哪怕一輩子孤單,哪怕嫁個有錢人,都好比是堅持步行,還是搭乘地鐵或者輕軌,後者呢是交通工具,前者是消遣方式而已.對不想再輪迴不想再轉世試煉的我來說,身體力行著現在進行時態裡的每種交通/生活方式,即使單位時間內悲離陰缺了又如何?或許,悲觀厭世不應該屬於半卵熟的八十後,"飽經風霜"里攙雜太多的無病呻吟,可旁觀者的閱歷又何嘗不是同樣受限於取值範圍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