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後窗--Rear Window

后窗/AlfredHitchcock'sRearWindow/Fenêtresurcour

8.5 / 532,948人    112分鐘

導演: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編劇: John Michael Hayes
演員: 詹姆斯史都華 葛麗絲凱莉 Wendell Corey Thelma Ritter Raymond Bur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uanyelele

2008-06-19 23:44:31

希區柯克之《後窗》


《後窗》是一部實驗電影,就是類似於《繩索》和《救生艇》那種類型的電影。

《救生艇》的整個故事在一個小小的救生艇中展開,電影在一個水池子裡拍成,導演故意加進空間極度狹小的限制以展示鏡頭語言的豐富性。與之類似,《後窗》中,攝影機始終處於一間屋子裡(中間一小段鏡頭除外)。但是《救生艇》和《後窗》是完全不同的,因為觀眾站在不同的視角。《救生艇》中,觀眾在艇外觀看小小的艇中人物的活動,偶爾會和不同的人有身份認同,但總體來說是旁觀者;而在《後窗》中,觀眾和主人公擠在一間屋子裡,看的是窗外人物的活動,因為主人公就是旁觀者,所以觀眾的角色很有意思的成為了「參與的旁觀者」。

《後窗》中,主人公看鄰居的視角,正是觀眾看電影的視角。因此,走出電影院後觀眾不但會討論電影情節,還會深深的反思自己。這就使《後窗》成為希區柯克最有思想性的一部電影,並被迫需要包含一些「教育意義」。但是,在這裡,導演對於價值觀的表達是小心翼翼的。首先,從情節上看,對於主人公的偷窺行為,導演是想表達肯定的態度的。看到後窗外對面的芭蕾女孩在邊換衣服邊跳舞,恐怕所有人都會忍不住看上幾眼吧?這種心理和觀眾看電影的心理是類似的。同時,導演還對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的冷漠表達了惋惜。主人公由於活動受限,不得不躲在窗後用望遠鏡打量鄰居,但是鄰居之間同樣交往很少。那唯一一段攝影機跑出窗外的鏡頭是這樣的:一家的狗被害死了,大聲申訴「你們誰幹的!」,鏡頭依次表現各家的反應,人們跑到陽台上,互相觀察議論,之後有很快的回到各自的圈子。最後是鏡頭本身很明顯的拉回屋內,表示觀眾和主人公也是這樣的心理。也許唯一的亮點是單身中年女人絕望中聽到作曲家琴聲的那段,覺得很溫暖(當然現在看很老套)。

本片第一個鏡頭就帶著非常明顯的希區柯克特色。先交代整體環境(但攝影機在屋內),時間是早晨,然後是主人公汗津津的睡著的臉,然後是他一條打著石膏的腿,然後是屋裡一些擺設,包括一個損壞的相機,一張賽車翻車的驚險照片,還有一些雜誌。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句對白,但是觀眾獲得的資訊量卻極大,這恐怕就是希區柯克所謂的「純電影」。

一個不懂英語的人,看希區柯克可以不用字幕而幾乎不影響效果。很難想像看伍迪艾倫會怎麼樣。

最緊張的鏡頭是女友在對面的兇手家尋找證據(戒指,在本片中有雙重含義),這裡主人公看到兇手突然回來了,女友找躲的地方,最後和兇手面對面。看到愛人遇到危險,這裡卻無能為力,除了報警,只能躲在黑暗裡觀察。那一段的巨大的緊張度,讓史匹柏很是佩服,他曾經在採訪中說「nothing beats that」。這就是電影的魅力,作為一個旁觀者,可以獲得比參與者更大的刺激。

《後窗》屬於百看不厭的那種,處處都有導演的精心佈置,我每次看都會有新的發現。例如:

希區柯克的出場鏡頭是一個作曲家的客人,正在為一個座鐘上發條。這正是導演的職責,保持影片的緊張度,控制時間。

女主角除了人很漂亮,在片中的服裝也超好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