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立春--And the Spring Comes

立春/AndtheSpringComes

7.4 / 638人    94分鐘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蔣雯麗 周瑜 張靜初 李光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熊阿姨

2008-06-22 12:28:51

別扯了,你又不是王彩玲


   剛上大學那會兒,我在簽名里躊躇滿志地寫下「立志要修煉成文藝女青年!」 ,當時覺得這是一高貴無比的稱呼,是從晨昏線解析幾何的泥淖爬出後,可以選擇的一種很不錯的生活態度,可是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不無驚恐地發現,文藝女青年這詞兒漸漸變味兒了,到了今天,這幾乎就是一個臭大街的詞彙,馬上就到了「你才文藝女青年!你家都文藝女青年!」的地步,尤其在豆瓣,這個矛盾愈發的尖銳,在這裡一邊盛產著文藝女青,一邊隔三差五又會有一篇極度尖酸刻薄的諷刺文被發瘋似的推薦上首頁,惹來台下諸多看客的跳腳歡呼。文藝女青年的詞條里,想必早已塞進大筐的「不切實際」「自我陶醉」「少愛」等解釋,在這樣的情況下,潮水般《立春》的影評里,王彩玲被捆綁上「文藝女青年」的標語,簡直相當於戴上了牛鬼蛇神的大帽子,表面上看似沒啥也沒說,暗地裡早已是釘氈鋪下,透的是更深的瞧不起。
  
   王彩玲「文藝」。
  她是縣城最牛逼的音樂老師,就是因為會唱歌劇,黑斑和齙牙揚得比誰都高;作為一名縣城文化最高層的高雅藝術工作者,腳蹬褲包裹著肥臀,她走的路誰也倣傚不了。
  
   王彩玲「女」。
  毛巾被掩著腰間的贅肉,她回頭像帥哥黃四寶嫣然一笑,她是個女人,對於女人而言,愛情是一件不管不顧的事,哪怕是為一個準梵谷。女人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動情能換來兩個人藝術上的巨大成功,只可惜冒著傷風化的危險,挨著聯防隊教育的裸體畫作,到了最後淪為黃四寶家人被敲詐要挾物證。
  
   王彩玲「青年」。
  男人30多歲不婚也許還情有可原,換作一個女人,這簡直是大逆不道,30多歲的她得是多少人嘴裡的「老處女」啊,哪怕都會被隔壁小媳婦送自慰器來三溫暖,她自己還嘴硬「寧吃仙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明擺著還當自己有大把青春,還能夠在最美的時候遇見最好的Mr.Right呢.
  
  於是把王彩玲與文藝女青年劃等號,簡直是一件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這樣的一個女人,她不漂亮、不年輕、不聰明、還不多金,天哪我們只能說她文藝了!
  
  然而,這只是你們的矯情你們的居高臨下你們的無動於衷,別扯了,你又不是王彩玲。
  
  且不管文藝女青年這詞到底是褒是貶,至少在豆瓣這個文藝青年的大本營裡,當「豆瓣」「文藝」「裝逼」這樣的詞彙攪渾在一起時,我們所有人不過是把這一切當作消遣,所謂的文藝、偽文藝、anti文藝,都是一種酒足飯飽後打嗝剔牙的打發時間而已,那些哀怨和矯情,都是一種安穩生活里閒的蛋疼的無病呻吟。這裡的「文藝青年」是完全的玩票的性質——最簡單點說,我們不靠文學和藝術吃飯。
  
  那些唱片和小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滋養,是日常里必不可少的點綴——但只要它不養活我們,它便不是全部,不是生活的百分之百。
  
   而對於王彩玲,這是她的命。
  

    這兩邊是最徹底的不平衡。藝術,是王彩玲人生中的最崇高,她需要為此付出時光、付出3萬塊錢、付出不跟爛男人將就的代價。青春、金錢、愛情都給了藝術,這樣的王彩玲跟我們不是一路。把掙扎中的她也套上同樣「文藝女青年」的名頭,是一種褻瀆。她、胡老師,是兩個藝術家,哪怕不入流,那也是蹩腳的藝術家。
  
  小城的風並不是永遠都有著初春淳樸的溫暖,在那些中等大小、沒有名氣、只有一個公園叫人民公園的小城裡,出門買塊豆腐都可以打一路招呼,某單位中層的搞破鞋暴露,第二天滿城的企事業單位職員都會津津有味地嘴嚼抓奸細節……在這樣的環境裡想要做一個只追求藝術的人,註定會是被當作異類的。而王彩玲、黃四寶、胡金泉們,絕非是文藝青年們的隨便,他們熱愛著自己的理想,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懷才不遇,而不是其他原因;他們只會認真地說出些傻話,絕對不用「愚蠢」來形容自己;他們對週遭的不解不會感到尷尬,認為那只不過是孤標傲世必然代價。外面的世界有他們追求的光明,週遭的一切便都是愚昧和低級。他們在賭,這是一個以人生做籌碼的賭博:贏了是眾人追捧的草根傳奇,在金色大廳裡錦衣接受萬眾矚目的歡呼;輸了就只能放棄一切,灰頭土臉地在肉鋪旁,瞇著。
  
  可惜他們都輸了。王彩玲的笑話有了令旁觀者滿意的結尾,可笑的抗爭終究淪為了一個口實,失敗的同時她還被唾上一臉瓜子皮:呸!你丫就是一文藝女青年!
  
   ……
  
  我們並沒有一種「不做會死」的堅貞理想,吃飽喝足後觀望王彩玲,我們做的是同隔壁小媳婦一樣的事,我們早就看出了王彩玲夢想的不切實際,因而有如同先知「早就告訴你不行」般指手畫腳的優越感,但是換你做王彩玲,你又會怎麼做?你又能怎麼做?嘲笑王彩玲,只是因為你沒逼到那個份上。把王彩玲叫做文藝女青年,只是麻木最直觀的體現。
  
  王彩玲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從小城去北京,被必勝客王府井以及滿眼的車水馬龍震驚,回到小城前後的巨大反差讓我無法接受,小學生熊阿姨立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北大。時隔多年,坐在離北京十萬八千裡的大西南里再次回想這個願望,很自然地,我也會在心裡發出「MLGB的我當年多傻啊!」的感慨。只是自嘲過後,心裡還是有點酸楚——奚落理想太簡單,回想當年的熱切盼望,和放棄的過程,總是太艱難。
  
  或許每個人都曾經當過一段王彩玲,或許身邊正有著王彩玲,彩玲們的抗爭或許是徒勞的,代價或許是無意義的,行為或許是格格不入的,但請尊重她,因為這是她所持的理想,而不是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52a38901009zi9.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