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愛伴我行--Malena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真爱伴我行(台)/玛莲娜

7.4 / 112,693人    109分鐘 | USA:92分鐘 (heavily cut) | Turkey:84分鐘 (TV version) | Denmark:92分鐘

導演: 吉斯皮托那多利
編劇: 吉斯皮托那多利
演員: 莫妮卡貝露琪 朱賽貝索法羅 Luciano Federico Matilde Piana Pietro Notariann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尉遲天夏

2008-06-26 07:47:55

「窺視」 《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不去評價好壞,不去分析緣由,這就是這篇論文的開始,也是它的意義。

一個星期前終於將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回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中譯名為《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的電影給看完了,很早就看過了前兩部,印象很好,卻久久不願看這最後一部,僅僅是因為不想看到一個女人的受難。

這部電影最為有名的就是女主演莫妮卡•貝魯奇那驚為天人的美麗,而在豆瓣上有大把的人留言也都只是因為不能忘記性感女神的動人。托納托雷以一貫的回憶開始,講述了「我」一生都不能忘記的情人——瑪蓮娜的故事。背景定格在二戰期間義大利西西里島上一個小鎮,瑪蓮娜是鎮上最美的女人,在她那搖曳的倩影里投射的是男人的痴迷,女人的嫉妒,以及「我」的初戀,她是「我」在成長道路上獨有的「情人」,在這一段一人的單戀中,瑪蓮娜成為「我」跟蹤、窺視和性幻想的對象,而在瑪蓮娜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我」也是唯一相信她的人,也是唯一願意幫助她的人。原本的確是不喜歡人們對於貝魯奇的追捧,原本是很不喜歡看一個男孩的性啟蒙過程,原本是不想看到一個女人被放置於一個物品的位置的,這麼多的原本在看過電影后成為了過去時,「我」的窺視不僅不包含任何道德層面的評價,更加沒有任何在性別上的失衡,反倒在很多時候令人覺得十分可愛,「看」在電影裡是一個富於深意的行為,「我」在電影裡窺視瑪蓮娜,而觀眾又在另一個場域裡窺視著「我」的這種行為,而就是這一種看的置換,「我」和觀眾達到了一種心靈的契合,令人感同身受,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

電影是一面鏡子,觀眾可以通過對於鏡像中某個可以與自己產生共鳴的類似體的認知獲得電影中的「自己」的相關意義,在這種鏡面行為中,觀眾不同於拉康口中的孩子,觀眾對於這種認知行為具有絕對清醒的認識,人在鏡像中的缺席是容易引發人自身感情上的變化的,但儘管觀眾在螢幕上是缺席的,卻完全不會影響電影的劇情發展,也就是說觀眾知道,電影這面鏡子裡的物像是已經存在的,而他自己則是作為一個主體存在著的,電影中的他者對於觀眾而言只是一個對象,所謂在鏡中徘徊的自我與非我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在《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中,「我」和觀眾就是這樣一種鏡像的關係,「我」的身上反映著觀眾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段隱秘的心心理,在「我」這樣大的時候,觀眾都是具有窺視慾望的,窺視的對像甚至要比一個貝魯奇還要豐富,所以觀眾可以對於「我」感同身受,尤其是對於「我」的窺視行為,可以帶有一種讚許性的認同跟隨著他的眼睛,在電影的大部份時間裡,「我」的眼睛和觀眾的眼睛都達到了一種高度的統一,攝影機的鏡頭語言和人的主觀感官動作產生了前所未有統一。

窺視是電影賜給觀眾的一種超凡的能力。在電影中,每個角色永遠都是以他者的身份出現在螢幕上,而觀眾正在螢幕外注視著他,觀眾不參與被感知活動,相反,觀眾才是那個是感知一切的人。這和這部電影裡的「我」的窺視行為又一次統一在一起,觀眾藉助「我」的眼睛可以感知一切,可以看到瑪蓮娜受到迫害的真實原因,可以看到鎮上人們對待瑪蓮娜的態度是如何的轉變的,而與此同時,觀眾作為一個場外人,其實也是在以一種「窺視」的姿態注視著「我」的所有行為,只是觀眾感知著「我」的一切,「我」卻對於觀眾一無所知。「我」和觀眾一起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窺視癖患者」。精神分析學認為,窺視癖並非一種絕對的變態心理行為,人們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種潛在的窺視慾望。以此為據,以精神分析來研究電影的學者認為,電影作為一種先進的表象系統可以全面的滿足人的窺視欲,電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以滿足人的窺視欲為基礎的。窺視是一種具有一定距離才能產生美感的行為,因為距離可以使得偷窺這種活動維持在缺席的位置,在把看的對象釘在一個合適的位置後,體驗者就可以開始對被窺視對象進行肆無忌憚的幻想。

在《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中,這種窺視的幻想就是「我」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少年對於女性身體的痴迷,這就近似於一種戀物情結,「我」痴迷於瑪蓮娜的美麗的身體,觀眾可以不斷的窺視到「我」在電影裡時常出現的性幻想,「我」時常注視著瑪蓮娜的身體,多次的特寫表明了「我」對與她身體的痴迷,在「我」的白日夢中,我得以佔有瑪蓮娜的身體也是為了滿足「我」對於瑪蓮娜身體的痴迷。電影以大量戲謔的手法描摹了「我」的那些白日夢,大多是一些好萊塢的愛情片中的經典場景,「我」總是那個關鍵的主人公,拯救的永遠是被困住的瑪蓮娜,而這種拯救的獎賞就是瑪蓮娜的身體,一方面觀眾得以藉助夢的形式來了解「我」內心的隱密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對於「我」英雄似的置換,得以證實「我」在現實的虛弱,無力拯救的挫敗感是「我」在成長道路上僅次於愛情的痛感,男性的成長是在一種對於失敗的否定上進行的,否定愛情的無疾而終,否定拯救的挫敗,才可以成為一個在內心真正成長的男人。汗顏,在這一瞬間,我竟然才發現這部電影對於男生是多麼重要啊。

弗洛伊德說:「一個幸福的人絕對不會幻想,只有一個願望未被滿足的人才會。幻想的動力是未被滿足的願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個願望的履行,它與使人不能感到滿足的現實有關聯。」電影在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在成長過程中的創傷的同時,也揭露的現實的不如意,「我」對於瑪蓮娜的愛無法在現實中的得到滿足,在這部電影裡的現實是被戲劇化了的,除了「我」以外的鎮上的居民都是帶有一種戲劇化傾向的,在他們身上對與瑪蓮娜都只存有一種單一的感情,或是憎恨或是愛憐,而「我」在窺視跟蹤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單純的愛憐和仁慈則無法在他們身上得到彰顯。這就與電影的背景緊密相連,二戰的殘酷讓人們都喪失了人最本源的單純,反而都像演員一樣統一佩戴上了仇恨的面具。這就是現實,在現實里,「我」的愛是不被滿足的慾望,就是因為這慾望,才引發「我」的一路跟蹤,一路窺視。

儘管我說了不評價,但在「回家三部曲」里比較一下,想了想,覺得還是《海上鋼琴師》更加的好看一些,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寧願喜歡那個自願在海上彈一輩子鋼琴的鋼琴家,卻沒法喜歡這個被時代逼迫著脫下了衣服的瑪蓮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