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ThePostmodernLifeofMyAunt

6.8 / 975人    Canada:111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李檣
演員: 周潤發 斯琴高娃 趙薇 盧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出家去了

2008-06-29 09:32:35

並不如海報般歡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若沒先看過原著小說,而把電影當作一部獨立的劇本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一串串發生在姨媽生活週遭的小瑣事;姨媽的心理狀態也一步步的被轉換著。

片中的姨媽,受過良好教育,生活雖然普通,但態度優雅從容的上海女知青;片子的前段,看到他的清高及孤傲,負有正義感而不願流俗。同樣是女人而與姨媽形成鮮明對比的鄰居水太太,稍微有些心機而故作高雅的典型上海中年婦女,兩人表面上和諧絲底下又互相較勁。

優雅的姨媽,內心卻是寂寞,總是希望有人來陪著她,從一開始的外甥寬寬,再到打工女,以及接下來由周潤髮飾演的神秘男人,如同跑馬燈般的,一段段出現在姨媽的生活當中。

在許鞍華的電影當中,我們常常會感受到一種目的;雖然是平撲直敘,但卻已在觀眾心中激出一絲絲的漣漪,因為我們在這些瑣事當中,看到的不只是人性的、關懷的、大城小事,而常常是社會變遷對生活以致於百姓心理態度的影響。

在電影當中常用的鏡頭是:背景是陸家嘴的大樓或著絢爛的高樓燈光造景,比對於近景下只角的破爛弄堂;書報印象中閃亮上海,生活差距還是如此的大;在一切講錢的時代,就連故作清高的姨媽心裡也是懷著發財夢。

當然,姨媽終究被騙了,雖然那個男人過去也曾騙過他,但姨媽寧願被他一騙再騙,也希望有個伴相陪,單身退休婦女的悲哀。

到了片子三分之二處,趙薇的出現:「俺倆是鞍山來的!」;優雅的姨媽,突然變成了個普通婦女,這句話也是片子一個重大轉折處(當然,在小說里一開頭即已提到,姨媽北大畢業後,作為那個年代的中國知青,就被發配去支援東北,並在那裡與工人結婚了。)原來對於姨媽來說,在東北的日子,甚至是結婚生女,只是暫時的,權宜之下的不得不;一等到能回上海,頭也不回的拋夫棄女自行回到上海展開新生活,並隱瞞了他的這段過去。可能有人看了這段後會說,不愧是上海女人啊!

類似的時代之下產生的問題,也出現在支線的女孩飛飛當中。那個狂潮的年代,飛飛的父母作為上海知青,支援建設兵團而到了新疆,幾十年過去了,父母都離婚並各自嫁娶;而一戶可允許一個人回到上海落戶,就跟大多數的家庭一樣,這個名額給了子女,於是,年幼的飛飛回到上海讓外婆照顧,但也因為一時不慎,導致了右半臉的毀容。

姨媽決定離開上海了,坐在車內,迷離絢爛的淮海路燈光(雖然沒有指明是淮海路,但比對趙薇說過的還沒去過淮海路,我寧願相信導演刻意要表達的就是淮海路,一個代表上海精緻優雅生活的地方)以及延安高架延途進步的上海;比對車上其他人好奇的觀望著,姨媽只是木然的,若有所思的,原來,作為一個上海人,回到上海已經幾十年了,他還是不屬於這個地方。

回到老工業基地的東北,代之以上海高樓天際線的,是重工廠的機械及煙囪;而零亂卻活潑的弄堂也變成灰色基調的單元小區。姨媽回到東北後,變得蒼老了,蒼老而普通,任何事都提不起他的興趣,在上海時期那種孤傲的自信眼神已不復見;在最後一幕裡,她就跟著普通東北下崗婦女一樣,在寒冬的露天市場裡擺攤賣鞋;眼神裡充滿了迷茫。

片子最終給人的感覺很悲觀淒涼嗎?這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姨媽對上海不再期待,回到東北後,只是跟一般人,中國各地都有的老百姓一樣,平淡的生活著,只是,他終於面對了她的過去而活著,一切不再後現代,變得比較真實;而也有人跟她住在一起,有人相陪了。

斯琴高娃的演技在片中可說是可圈可典,一個眼神都能揪得觀眾扎心;但他飾演的上海女人,仍然缺少了一點點那種上海女人特有的精緻,恐怕有許多上海觀眾會不以為然;尤其對於最無法忍受外地人講上海話的上海人來說,她偶爾脫口而出的那幾句上海話,稍微得有那麼一點點不標準,不如不要說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