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ubic

2008-07-02 11:26:52

時代變遷的輓歌一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忽如一夜春風來,美片流行叫全名。在奧斯卡賺得盆滿缽滿的老無所依中,演員和旁白們就開始操著瀰漫著牛屎味道的西部腔,跩頭跩腦的叫人家的全名,名字的叫法此刻似乎變成了比服裝道具場景更好的時代背景指南。

無獨有偶,懦夫羅伯特福特行刺傑西詹姆斯。看看吧,片子還沒開始,名字就開始賣范兒。

這部電影拗口的名字里,提供了一種似乎簡潔明快的判斷,傑西是英雄,羅伯特是懦夫。然而如果真的用這種直讀法去看待本片,未免就太過乏味了。看到很多豆友都對這部片子多有評論,我擱筆多年,有些不同的觀感,胡亂拋磚,娛人自娛。

此傑西並非英雄,彼羅伯特也非懦夫。

布拉德皮特是一個姜文式的演員,帥,有型,霸氣十足。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扭下屁股就能在四週畫一個攝人心魄的氣場。從燃情歲月到搏擊會,他扮演過很多各種類型的英雄。加上大名鼎鼎的傑西詹姆斯本身就是歷史上南方羅賓漢式的人物,所以很多人可能先入為主的認為,皮特扮演的傑西就是一個英雄。

與此相對的,凱西。阿弗萊克扮演的羅伯特,還沒出場,就被冠以懦夫的前綴。整部影片中便活在傑西強大的陰影下。他從小處處崇拜傑西,模仿傑西,甚至在斗膽殺了偶像傑西以後,還沒能走出這樣的陰影,被人嘲笑,被人刺殺,被人遺忘。

那些認定了傑西和羅伯特英雄/狗熊身份的同學多半是沒有耐心看完全片的。因為當你看到題目的時候,你就已經了解到你想了解的全部內容了,再花兩個多小時去看正片,無異於謀財害命,自我屠殺。

而那些認真看完全片,由衷的感慨傑西英雄遲暮,羅伯特從小讀英雄愛英雄學英雄最後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同學,不由得讓我想起葛優老師在某部電視劇里摸著曾明哇亮的腦袋瓜說出的一句台詞: 英雄那,那就不是一般人!

可惜,這個答案似乎還有那麼一點點令人遺憾。

其實,羅伯特就是傑西,傑西就是羅伯特,他們兩個除卻都有牧師的父親,相同的身高以及相同的中間一個兄弟的名字外,還有太多太多的共同點。比如對金錢和聲望的貪婪,比如因為極度缺乏安全感而變得緊張猜疑嗜殺,比如他們在殺人的時候都無法正視對面的眼睛開槍。。。比如。。。

慢著,用搏擊俱樂部的謎底來解釋這部電影,似乎有很多硬傷。比如傑西的老辣和幹練是羅伯特不具備的,比如傑西的最後放棄抵抗束手待斃的姿態和顫抖著開槍的羅伯特形成了英雄和懦夫的巨大反差,比如傑西身後有無數的人關注而羅伯特則只能靠販賣他和傑西不得不說的故事來揚名。這一切,如何自圓其說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只是風氣已不同。

英雄並沒有遲暮,只是時代已經不需要英雄。苟全性命於南北亂世的傑西詹姆斯,已經很難再扒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奔騰的駿馬了。使他放棄這無本買賣的並不是年邁的身體狀況。當統一逐漸被各方接受,戰亂遠離人民的時候,綠林好漢很快就要不吃香了。傑西詹姆斯的算盤和當年杜老闆的差不多,幹一票趕緊消失,頤養天年去鳥~

可惜天公不遂人願,金盆洗手的傑西夜夜夢見蒙德公,天天被教育「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於是四處走訪當年的狐朋狗友,看見人家露出點蛛絲馬跡便疑心人家要害他,接著便做出些背後放黑槍這樣不上路子壞名聲的事情。

花開兩朵,各表一隻。這邊正當傑西為了剷除後患忙的不亦樂乎的時候。羅伯特卻因為英雄退伍而產生了長足的失落。因為既然沒有機會參加有組織的打砸搶暴動,那麼自己天天在英雄身邊耳濡目染,等待有一天取而代之成就一番功名霸業的機會也打了蛋花湯了。在跟隨英雄變成英雄的希望破滅以後,殺死比爾(哦不對,偶像)來成為英雄似乎就變成了唯一的選項。

於是,在那個芳草瑩瑩的下午,羅伯特扣動了班機,這是他第二次殺人。和第一次毫不猶豫的抬手瞄準命中一樣,他再次顯示了作為一個英雄必須有的沉穩的心理和好槍法。單從這點上說,他那個一直嘲笑他的哥哥就完全要靠邊站。羅伯特殺死了傑西,他幻想著自己終於成為了新時代的英雄。

可惜,那個人民群眾對英雄喜聞樂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英雄的不可模仿性並不在於他出生時天上有萬道霞光地上有紫氣千條,而在於屬於他的英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殺死了傑西的羅伯特在短暫的高潮之後失落的發現,成為英雄的舊夢只有通過在舞台這個虛擬的世界才能重溫。他一次又一次的射殺傑西八百多趟,直到審美疲勞的觀眾在台下噓聲四起臭雞蛋番茄亂飛。更有賣唱為生的流浪藝人拿他這個活著的英雄開涮,四處用半真半假的民謠招搖撞騙,壞他名聲。(竊以為這一段正是點題的高潮潮潮潮潮潮潮潮~~~~啊)

羅伯特最終被人射殺了,他到死也沒有成為傑西一樣膾炙人口的英雄,殺他的人,無論出幹什麼目的,也同樣不可能沾上這位屍體身價五萬美元的英雄半點光。

到現在,你應該明白了。討論傑西為什麼放棄抵抗從容就義已經變得毫無意義了,因為他即便不死,到此刻也必然落得一個無不同的下場。說得玄一點,他早就看透並放下的這個英雄夢,被羅伯特信心滿懷的撿起,如獲至寶的捧在掌心,再被一陣時代的微風吹的無影無蹤。

寫到這裡,再把大熱老無所依拿出來做個陪村吧。其實愚以為,此兩部電影有著完全撞車的主旋律。所表達的都是對特定社會/社會階段的紀實性回顧。刺殺一片的優點在於,雖然片中多次出現光線全滅的黑暗場景,但是導演並未將自己對於英雄的個人懷念凌駕於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之上,一個產生英雄的時代結束了,對於懷有英雄夢的天才來說,這是噩耗,對於渴望安寧生活的百姓來說,這是福音,噩耗也好,福音也罷,都不因誰的好惡而有所轉變。象形之下,老無所依則無處不透露出科恩兄弟對於社會的獸性回歸,秩序不存的種種不滿,在不滿之外,又似乎無法擺脫暴力美學的解決之道。從鏡頭和配樂來說,刺殺也完全不輸給老無所依。如果真要說作為欣賞電影和參與評獎的不利之處的話,我列舉幾個因素如下:

1.皮特星光太耀眼,妨礙主題。
2.故事在英美文化圈太耳熟能詳,做顛覆性解讀難度太大。
3.敘事詩式的描述方法已經如同舊日的英雄一樣,不容於世了。給劇情片培養的三分鐘要看一個包袱,五分鐘沒有刺激場面就打瞌睡的觀眾已經很難有心情看到最後的高潮了。。。。

刺殺這部電影,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和小金人擦肩而過。但是因其戲內紮實的功底,深邃而值得玩味的旋律,必將成為在未來站得住腳的佳片之一。(想想關山飛度吧。。。。。)

晚3:25,於衛老家2米長的大床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