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鹽湖城校園事件--DARK MATTER

暗物质/流星/暗物质

6.1 / 3,053人    88分鐘

導演: 陳士爭
編劇: Billy Shebar
演員: 劉燁 梅莉史翠普 艾登昆恩 Sina Amedson Erick Avar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exTRee ☞ 語詞督導

2008-07-04 05:07:13

Dark Side Insid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能引起反思的電影總能讓人長久銘記。在溫習完2集《The Big Bang Theory》後突然看到這部《Dark Matter》,一下把我沉重得喘不過氣來。劉燁的實在表演太出色了,以致於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可能都會為他在片中飾演的槍殺自己導師和學弟的留學生劉星找出種種藉口,為他所犯下的重罪開脫,但是無法否認,這個源於真實事件的故事真實揭露了人性中的陰暗之面,讓人感到人的社會性和性格的形成有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1991年11月1日,就讀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在校園中射殺數人後飲彈自盡。盧剛,家中獨子,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84年通過李政道主持的CUSPEA考試,在數百名佼佼者中脫穎而出,名列前茅,順利考取由中國政府出資的公派生來到美國留學,1985年本科畢業後進入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攻讀研究生。1991年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點半左右,盧剛進入了正在進行專題研討會的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 Allen Hall)三樓的309室,在旁聽約五分鐘後,他突然拔出左輪手槍開槍射擊,他首先擊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47歲的戈爾咨教授,並在戈爾咨教授倒下之後,又在教授腦後補了一槍;然後,他又朝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助理史密斯(Robert Alan 史密斯)副教授身上開了兩槍。此時,在場的眾多人士剛剛有所醒悟,紛紛逃離現場,這時盧剛又瞄準了當時在場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27歲山林華博士,接連向山林華的的腦部和胸膛連開數槍。隨後,盧剛離開了第一現場到達二樓208室系主任辦公室,一槍射殺了44歲的系主任尼克森(Dwight R. Nicholson)。在確認尼克森死亡之後,盧剛又返回第一現場,發現幾個學生正在搶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於是又朝史密斯的腦部補發了致命的一槍。然後盧剛持槍離開物理系大樓到達生物系大樓,由一樓走到四樓,似乎在尋找一名女性目標(有目擊者見他進入女廁所尋人),其間遇到師生多人,但盧剛並未開槍濫殺。在未找到射擊目標之後,盧剛又進入了行政大樓,衝入一樓111室的校長辦公室,向副校長安妮·克黎利(T. Anne Cleary)前胸和太陽穴連開兩槍,又朝辦公室內的學生秘書茜爾森(Miya Sioson)開了一槍。隨後,盧剛到達二樓的203室,飲彈自盡。整個槍擊過程不足20分鐘,盧剛在自殺前總共向六個人開槍,除女學生茜爾森(Miya Sioson)被擊中脊椎,頸部以下全身癱瘓外,其餘五人全部喪命。

盧剛和山林華都是愛荷華大學天文物理系1991年新出爐的博士。山林華比盧剛小一歲,比盧剛晚兩年來到愛荷華大學,拿到學位的時間卻比盧剛早上半年。畢業後,成績優異、研究成果豐碩的山林華被系裡留下來繼續做博士後研究,並按照Research Investigator(調研員)的職位領取薪水。而盧剛則沒有那麼幸運,當他今年5月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找工作的事始終沒有著落。全美各大學的研究經費都受到削減,根本沒有什麼機會,幾位教授為他推薦也無任何結果。他認為是教授們冷淡的原因。盧剛曾對人表示,儘管是「公派」,他也不願返回大陸工作。盧剛的研究工作一直不太順利,他的博士論文口試沒能當場通過,相反山林華不僅提前畢業獲得博士學位,而且他的博士論文還得論文獎,並有一份安定的工作。這些都是盧剛最不能忍受的,亦為他最氣憤而對山林華下毒手的原因之一。山林華在愛荷華大學知名度頗高,是前任中國學生聯誼會會長。而盧剛則由於性情孤僻,連中國學生聯誼會也沒有加入。山林華自幼就刻苦耐勞。由於家裡窮,身為長子,吃了很多苦,但他一直自強上進。1981年,16歲就以優異成績考取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87年赴美留學後,為了接濟大陸農村親人,他長期省吃儉用,每次攢下一二百美元即往家鄉寄。兩個月前,家中父老還收到他一張200美元的匯票。他每次寫信,都是「報喜不報憂」,以免讓老奶奶及父母掛心。經常勸父母用他寄回的錢吃好些,補養身體。聽愛荷華大學的同學談盧剛以及被盧剛殺死的山林華,就像聽人談論白天與黑夜的差異一樣。一位美國記者說,他們的敘述給人的感覺是:山林華似乎是上帝刻意製造出來,故意要向世人顯示善與惡、美與醜、正與邪、光明與黑暗的強烈的對比。

在同學們眼中,盧剛是一個剛愎自負、目中無人、時而埋頭研究、時而放浪形骸的人。他十分孤獨,沒有什麼人願意和他來往。盧剛出國前個性很強,孤僻,不合群;與父母親也很少交談,只有和二姐關係密切些。據他的室友赤旭明介紹說,盧剛從不打掃屋子衛生,喝牛奶也從不用杯子,打開蓋對著嘴咕嚕咕嚕喝完就隨手扔在地上。赤旭明比他大十歲,以長輩的口氣告誡他,結果盧剛 「目露凶光」,表現得非常兇惡。他形容盧剛根本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自視甚高,經常以「物理尖子」自居。說話喜歡揭別人短處,以嘲弄別人為快樂,時常 「出口傷人」。他說盧剛不僅人品素質極差,而且十分好色。他曾幻想所有的女孩子都拜倒在他這個「天之驕子」的腳下,也費了不少工夫追了許多女孩子,但屢遭挫折。他經常入酒吧,把自己打扮得很「美國化」,以示與其他中國同學的「風度不同」。有一次他去拉斯維加斯賭城,想用90美元嫖妓,結果被拒絕。這使他惱羞成怒,耿耿於懷。另一位物理系的學生說,盧剛與人合住一個公寓,夏天天熱,他睡在客廳裡,經常把冰箱打開一整夜,根本不顧別人存放在冰箱裡的東西酸餿腐敗。盧剛在很多留學生口中,是一個攻擊性很強,讓人下不了台,又十分自私的人。久而久之,幾乎沒有人願意再和他來往。紐約《世界日報》刊登了盧剛喜歡走極端,不給人餘地的性格的一個例子。和盧剛同屬「空間物理理論小組」在殺人現場昏迷的李新說,近來因為美國經濟蕭條,政府裁減預算的緣故,系裡在畢業生中發起募捐。盧剛用支票開了一張捐款,面額是一分錢。山林華人緣好,常微笑,伸援手;盧剛則獨來獨往,作風怪異,臉上永遠是陰霾籠罩。以研究能力而論,山林華做出的成果顯然更受學術界肯定。盧剛不肯下苦功做研究,與教授隔閡很深,卻偏偏死心眼要和山林華爭最佳論文獎,結果越搞越往牛角尖里鑽,終於滋生殺機,選擇一條玉石俱焚的毀滅道路。

我們都知道天才容易產生種種心理方面的問題,但中國的應試教育卻恰恰忽略了對這些「天才少年」的心理輔導。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成績好就是一切,你可以輕易得到老師天花亂墜的讚揚同學頂禮膜拜的尊敬父母喜笑顏開的縱容,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越是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越得小心自己的言辭,因為他們脆弱的心靈很可能承受不了你直率的異議,對於他們的某些不合時宜的舉止和唐突的言辭只能報以沉默和苦笑,於是問題就在隨後被跨國間的文化差異無限放大了。美國人直率的讓人感到甚至有些被冒犯,沒有了中國文化中含蓄和奉承,很多「天之嬌子」必然無法一下子適應。而對榮譽的奢求和嫉妒讓人性中最陰暗的一面蠢蠢欲動,當身邊的一切都不如意時,他心中的自戀情結就會將自己的落寞歸結於他人的陷害,從而導致悲劇般的爆發。

在影片中,看到劉星無法通過答辯,又找不到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室友為他安排在國內科學院的工作,富有的社區贊助人打算通過自己丈夫為他在國內介紹的工作,這些都被劉星一口回絕,他不需要憐憫,他只想通過自己證明白己的能力,為此他甚至連推銷化妝品的工作都試過,但就像那個教授所說:「Unfortunately,he's not a team-player」。他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忘了自己處在一個社會之中,而人作為社會的一員必需要和周圍的其他人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繫,孤寂自我只是一條沒有出口的毀滅之路。他對外國女孩的追求未果更是加深了他的孤獨感和落魄感,突然間自己彷彿一無所有,突然間自己彷彿成為了世間最大的失敗者,這種落差令他難以接受。當然,教授對於劉星才能的妒忌也是事件的導火索之一,我們可以盡情鄙視他咒罵他,但劉星既然選擇了寄於這個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強過自己的導師名下,要嘛夾著尾巴像自己的師哥那樣研究「導師十年前研究的一個分子」混日子,要嘛當面對著他來個四字經連擊另選學校另謀高就。像這樣來個「在沉默中爆發」有意義嗎?除了帶給死者親人無盡的傷痛外,又怎麼對得起自己遠在國內的年邁父母?那張一萬美元的支票更像是一個冷酷無情的諷刺,父母怎麼能接受自己辛苦一輩子等來的就是幾捆印著陌生人頭像的紙質貨幣?自己引以為榮的兒子難道僅僅等價於這個空洞的數字嗎?

看到影片最後與自己的孩子有著心靈感應的母親拿到匯款後彷彿覺察到了什麼,拼命往電話邊趕想聽聽自己孩子的聲音時,我的心沉到了谷底,因為我知道,她等來的只能是陌生的聲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