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硫磺岛的来信/硫磺岛家书/来自硫磺岛的信

7.8 / 171,781人    141分鐘

導演: 克林伊斯威特
編劇: 山下艾瑞斯
演員: 渡邊謙 二宮和也 中村獅童 伊原剛志 加瀨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兔主席

2008-07-05 06:53:16

Letters from Iwo Jima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007/4

昨天看了電影《硫磺島來信》(Letters from Iwo Jima)。雖然該片評價較高,但看了之後感覺比較失望。
 
首先,內容就比較單薄。該片說是從日本角度拍的,實際上不光是給日本觀眾看的,也是給美國觀眾看的,起到「教育美國觀眾」的目的。但是內容了無新意,說來說去無非是老一套的東西:就是戰爭是殘酷的,日本士兵也不過是普通人,都是應徵入伍,有多樣的情緒的
motivation,有的想報效祖國,有的想念家人。有的勇敢有的怕死。諸如此類。他們處在複雜的矛盾和衝突中。簡單地說,就是日本兵也是人,不是妖魔鬼怪或者全是被洗了腦的瘋狂的戰爭狂人。(硫磺島的日本兵以不投降著稱,打死到最後一顆子彈寧願自殺也不願投降,給美國人造成極大麻煩,造成巨大犧牲,最後導致了對日本投原子彈的決定)。
 
對於一些不了解歷史不了解人性不了解戰爭的人而言這個片子可能還有點啟迪意義:比如說對於美國小孩子而言:了解你的敵人,他們和你也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是人。諸如此類的。但對於有一定社會和心智成熟度的人來說這種片子就比較膚淺了。來來去去的就是傳播這個觀念,實在沒有什麼新意。特別是裡面有一段得了奧運馬術金牌的日本軍官讀美國兵家信引起日本兵共鳴的一段,簡直太老套了。還有這樣的日本兵的台詞:「除了他們是美國人/我們的敵人外,其他的難道不是和我們一樣嗎?」手法老套,缺乏深度,陳詞濫調。我認為人成熟到一定程度後對這種東西都會很疲勞的。
 
總之,這個片子就是用好萊塢的手法對那些很不sophisticated的美國觀眾推銷一套觀念,但是沒太多深度。
 
對於日本人來說,這個片子的內涵深切符合我們中國人說的「二分法」,就是區分日本侵略者和日本人民。片子極力刻畫普通的日本士兵,說明他們作為普通人的複雜的心理動機和情緒,在大時代下的渺小與無奈,然後展示大本營、憲兵隊的冷酷無情,實際上把他們和老百姓對立起來。指揮官粟林將軍則被夾在二者中間。一方面作為軍人要服從總部的命令,執行保衛戰,一方面又很具有人道主義,想念家人,痛惜士兵生命,了解保衛硫磺島在軍事上之不可能。最後,也只能選擇盡了自己職責。
 
為了刻畫普通人,刻畫粟林將軍,整個片子就刻意淡化政治性,是從普通士兵視角描寫的戰爭。但這個片子又太刻意追求這個結果,使我越看我越覺得像以前批評的那個電影《戰爭彌撒曲》 (《バルトの楽園》),就是過去把日本軍人描寫得太片面,太一維化,現在就開始矯枉過正,把他們又說得太人性化人道主義化片面突出了另一面。
 
裡面試圖顛覆一些過去的日本兵的形象:比如寧死不降,死得光榮慘烈義無反顧之類的。裡面幾個日本兵拿手柳彈自殺時完全不是這種情緒,非常不情願、無奈,痛苦,死得很難看,還有不願死地逃跑了。這是不是就是全部的歷史?我看不是。肯定有壯烈求死的。從這個角度看,日本右翼對片子也不會滿意。
 
總之,這個片子就是在追求這個效果:把日本兵描述得很美國兵一樣,都是弱小的有情感的普通人,被迫捲入戰爭。如我前面所說,這樣很單薄。
 
對日本兵接受的教育刻畫也是不全面的,這場戰爭中,日本兵不投降是一個重要內容。片中對日本軍隊如何對人灌輸這種觀念刻畫得不多,只有幾個小片段。
 
而對於整個戰爭/戰役的描述而言,就更單薄了。片子並沒有清晰全面地展示硫磺島戰役。觀眾看了也不知仗是怎麼打的。對戰爭慘烈的描述遠遠不夠,簡直差得十萬八千里。比方說最慘烈的美軍進功日軍固守的地下工事火燒活人之類的。比方說日本士兵多麼頑強地抵抗美軍。這個片子裡完全看不出來戰爭的殘酷,也看不出日軍當時的頑強,更看不出美軍的代價,這就難以理解為什麼美國後來要投原子彈。對這個問題基本沒有交代。
 
作為電影,對戰場的描寫就更加平庸不堪了。實在太一般了,一點看頭都沒有,完全不值一提。愛看殘酷戰爭片的人必然大失所望。對於一場近代歷史上最慘烈之一的戰爭,這種刻畫是失敗的。
 
片子一開始和最後考古挖掘的部份更是俗套不堪。還有片種來來去去的插敘。
 
整個片子感覺很不緊湊,很冗長,看了直想睡覺。
 
渡辺謙很不錯!
 
總結:深度不夠,手法老套,是一個批發生產的商業片。
 
最後打分:5/10
 
建議看看日本NHK拍攝的紀錄片《硫磺島玉碎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