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hundian

2008-07-06 04:32:10

我只想聊信念的問題


其實我喜歡記錄片,也喜歡德國拍的以二戰為背景的故事片。可對於真實事件的故事片我看起來很慎重,生怕故事誤導了我,這部片子我早就看到過,可是一直沒有看,怕又是蹩腳的三流故事。後來有朋友推薦我買來一看,結果發現這部講希特勒死前12天的故事還是可看的。印象最深的是戈培爾夫人,冷靜沉著有信念,毫不手軟地毒死了自己的六個孩子,我想,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成功的妻子,這話不假,如果沒有這樣的女人支持,我想戈培爾也不會有那麼高的地位。

拋開了主義不說,針對一個群體在失敗的盡頭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有信念的和信念不堅定的人的區別,德軍中,有象戈培爾夫人這樣的堅定者,用死也要捍衛自己的信念,也有象醫生那樣的厭戰者,覺得堅持下去一樣是失敗的命運,更有覺得堅守無望可身為軍人也要葛守自己的使命的人。而投降者,也有自己的信念,只是他們可能游移在忠於領導人和自己的職責還是為了人民免糟塗炭這兩種信念之間。所以,從最高層的領導人,到下面的下級士兵,在面對失敗時都表現出了自己不同的信念,其實,我想,最痛苦的是那種左右搖擺者。這裡面最讓人不齒的我一直覺得是黨衛軍頭目希姆萊和空軍司令戈林,這兩個屬於只想當官的懦夫,還抱有一線能活命的夢想,投降後又自殺。

不過,成大事需要的是戈培爾夫人這樣的堅定性格,不成功則成仁,沒有第3條路可言,對於自己可愛的6個親生孩子,能下的去手一一毒死,從沒想讓他們躲過戰爭苟且偷生,就像希特勒能毒死他那隻無辜的狗——蒲隆地一樣。這樣不同於一般人的本性,所以他們確實能發動的出喪生了近億人的戰爭。

還有,對於這段歷史,我一直也有些疑惑,當年除了柏林甚至德國境外,德國還有至少150萬以上的正規軍,為什麼不能收縮防衛首都呢?不過,我看的版本中文翻譯和歷史上通用的有區別,以致於我對當事者有些人還是模糊的,比如戈林,翻成高林。約德爾,翻成儒鐸爾。這些有名的我還能猜出來,沒名的我就費勁了,所以,握手榴彈把一家人炸死的,還有自殺的幾個,逃出去被捕的等等,很多人我都和歷史上聯繫不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