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齊天大聖西遊記:西遊記之仙履奇緣--Chinese Odyssey Part Two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西游记完结篇仙履奇缘/齐天大圣西游记

7.8 / 8,623人    Hong Kong:95分鐘

導演: 劉鎮偉
編劇: 技安
演員: 周星馳 朱茵 吳孟達 藍潔瑛 莫文蔚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斯了

2008-07-11 09:03:23


那時候還小,都笑得很開心。春節的時候,下著很大的雪;是一家人,在一個房間裡,看著電視上播的《大話西遊》。我也知道那確實很單純,很溫情;可那個時候卻似乎都沒有人把它真正當作一部電影來看待,而更類似於一出相聲。那時候人們說,好笑,還起了個名字叫做無厘頭,卻都忘記了幾年前它曾被引進過大陸影院,票房慘澹。直到幾年之後,好笑的色彩被時間沖刷掉之後,愛情的母題被大學生們發現,於是電影再度火熱起來。又過了幾年,隨著大陸觀影群體的成熟,它的藝術性又再次被挖掘了出來。

今天呢?十多年之後第二次看這個片子,就很難再笑到最後了。雖然把它當作一部電影來看待,它仍舊不算出色——粗糙的鏡頭,單調的敘事;可它的劇情卻與上面兩方面不相匹配地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影片中一直有著一種對立的力量,表面地說,是取經和各種愛情、長生不老等等;抽離出來,則是社會責任與個人自由的對立,或者用朱建軍的觀點來說是超我與本我的對立。觀音、唐僧、甚至豬八戒和沙僧都站在了前者的陣營,其他人則是後者。紫霞的出場(實際時間上的,不是電影時間上的)就說出了「只羨鴛鴦不羨仙」的話,她和青霞也是逃離燈芯這個責任的結果。轉世後的的孫悟空在前面的大部份時間也是這樣的,直到最後,他選擇了緊箍咒,選擇了責任。

簡單來說是這樣,但有三點是更加關鍵的,它們最終決定了影片的立場:一、至尊寶必須選擇緊箍咒,即使他想選擇愛情,也只有通過化身為孫悟空的力量才能救下紫霞。也就是說,他無從選擇。二、最後模仿《東邪西毒》那段,石門上的那個場景,夕陽武士看著孫悟空遠去的背影說,狗。三、影片的無厘頭對白與行為不僅僅有娛樂的作用:唐僧的瘋癲行為本身就是對責任的諷刺;而宏觀地看,無厘頭也應和著影片的立場:對社會束縛的批判與對自由的追求。

香港的電影屆是無力的。如果說內地的觀影群體在當年因為朦朧無知而不能正確判斷這部電影的價值的話,那麼香港的電影批評界則是對這類電影視而不見。這部電影本身的悲劇並不是說它一個獎都沒拿到;而是說,它拿到了,並僅僅拿到了Hong Kong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上的一個獎。

其實和它相比,《瘋狂的石頭》算個屁呢?它黑色到該有的深度了嗎?它幽默了嗎?反正,說實話,我看它的時候,真的一次都沒有覺得好笑,只覺得好睏。而與《大話西遊》相比,周星馳自己開始獨立導演的道路後,做出的東西又算個屁呢?當我看到《長江七號》前半部份那個主角的小孩虐待七仔的時候,我覺得不好笑,我覺得心隱隱痛,覺得情感上不舒服,覺得周星馳是個他媽的白痴。

而中國的觀影群體確實是在成長,他們從最初的一無所知,到終於開始認識了一些人的時候。我記得好幾年前,當我剛剛開始看電影(我是說真的看電影)的時候,我跟一個人推薦一部電影,說忘了誰演的;那人於是取笑我說,你還沒開始按人看電影呢啊。其實我到現在都沒開始按那個意義上的人看電影。我們的觀影群體從大話西遊中認識了劉鎮偉手下的周星馳,然後看著《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實際上一部不如一部的周星馳自己,終於發現,自己上當了。而誰又有騙過誰呢?

一部份影迷在憤怒與失望之後終於覺得也許導演更加重要,又有更少數的人知道了imdb這玩意,並且對其進行膜拜。於是《火線追緝令》為例的一些電影就突然在國內的所謂知識分子中火了起來;他們一邊回過頭鄙視傳統的商業電影如史匹柏,一邊拿著鐮刀圍著《火線追緝令》站了一圈守衛著它。但真正分析起來,劇情?算了吧那麼俗套的故事。氣氛?除了成天下雨還會點別的麼。主題?他們說,這片子特別深刻;我覺得,他們的目光相當銳利。懸念?懸念電影最怕的是硬傷和牽強:兇手大哥殺警察老婆是嫉妒?殺個妓女因為她代表著lust?妓女是lust這種說法無論如何是相當欠缺考慮的。在辯護聲中我隱約聽見了這樣的無聲的大喊:大衛芬奇!搏擊會!zodiac!還在某個角落裡聽見了一個微小而膽怯地聲音哆嗦著念叨著:大衛芬奇,異形3。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