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赤壁--Red Cliff

赤壁(上)/赤壁/

7.4 / 40,442人    Singapore:150分鐘 (PG version) | China:146分鐘 | South Korea:134分鐘 | UK:148分鐘 | Argentina:148分鐘 | US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吳宇森 梁朝偉 金城武 林志玲 梁朝偉 金城武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公元1874

2008-07-12 11:25:01

《赤壁·上》:英雄本色的三國


文/公元1874

已經受夠了在電影院看那麼多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雙食記》這種小成本的文藝片也就算了,《英雄》《投名狀》《夜宴》《黃金甲》哪個不是幾大主角在螢幕上鬥得你死我活全家死光一個不剩?就連指望看周星星一樂也沒轍,《長江七號》讓我在電影院看得難受要死。

是不是大片就非要玩什麼陰謀,是不是大片就一定要兄弟互毆,父子相殘?《赤壁》給了我們一個否定的答案:大片不一定要大哥為了上位而幹掉弟弟,也不一定要皇帝為了保住王位毒自己老婆,殺自己兒子,更不一定非要把自己身邊的人殺個精光才能苟活……大片,依然可以拍得剛烈、陽光、霸氣十足!

1 人物

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像我不滿意片中關羽的扮相,但我MM很接受一樣,大家對於這種建立在耳熟能詳的故事基礎上的電影,總有屬於自己的看法。因此,本文對於主要演員的看法,依然是來自筆者自己心中的那個三國。

周瑜

梁朝偉的周瑜,文夠,武不夠。他的文藝氣質太深人人心,因此對於周瑜這種文武全才的將領,在表達他的謀略上是到位,武力上就顯得有些差。吳宇森心裡的《赤壁》,周瑜是絕對的主角,而且他堅定著為《三國演義》里被刻畫得那麼陰險的周瑜而翻案,還原了歷史,給大家一個完美型人格的周瑜。所以,最後終於給一直在主將台上運籌帷幄的周瑜一個衝進沙場血戰的情節。只不過就我看來,打得實在有些勉強,也許是梁朝偉在我心目中那份根深蒂固的文藝氣質所牽絆。

但就文戲而言,梁朝偉近乎完全的詮釋了周瑜這個人物,可以說刷新了之前一直在我心中洪宇宙版本的周瑜。首次出現練軍;勸說孫權連蜀抗曹;尾段八卦陣等等,梁朝偉演得氣定神閒,形神俱似。尤其是他與諸葛亮的大量對手戲,處理得都很恰當。吳宇森終於把絕大多數人從《三國演義》里那個仰天長嘯「既生瑜何生亮」的周公瑾的固有思維破冰,我相信所有去看《赤壁》的人,對周瑜的看法會有一個質的改變。

不過缺陷就是為了塑造他的完美型人格,吳宇森筆墨有些下得太重了。比如他堂堂一個都督,怎麼會去處理農民丟個水牛的事情,這有點太事無鉅細了。為家裡母馬接生倒是可以理解,畢竟自家東西,又是老婆心愛的寵物,怎能不放在心上呢。那段與小喬的激情戲,更是多餘,純粹的商業看點,可又沒有真正觀眾想看到的,不多提了。

諸葛亮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諸葛亮是我最欣賞和敬佩的歷史人物。

我相信吳宇森是認真研究過三國曆史的,不像李仁港那種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三國迷,實際卻既糟蹋了三國,又糟蹋了劉德華。對諸葛亮這個角色的處理,很微妙,很劍走偏鋒。

一方面,大家固有記憶裡的諸葛亮,是捋著鬍子,搖著白扇,慈祥、優雅的中年男人。而實際在歷史上,赤壁之戰當時,諸葛亮也不過20來歲,青春年少,英姿勃發。初出茅廬的他,正是積累了20多年的書本知識,急需大展韜略之時,而吳宇森把這樣一個大家都可能沒有想過的諸葛亮,放到了螢幕上。

的確,大家可能不能想像一個能捂著耳朵搞怪的諸葛亮。但作為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我覺得應該感謝吳宇森,為諸葛亮填補了這麼一個年輕氣盛的形象,與將來白帝城託孤、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乃至最後星落五丈原的諸葛亮,連成了一個必然的、圓滿的人格。

赤壁之時,孫權乃盤踞江東多年的一方諸侯,也是一個只差名頭的皇帝。而劉備呢,只是個被追得到處落草的「朝廷反賊」。因此,兩人的聯手,也絕非《三國演義》帶給大家的那種平等對話的印象。這點,吳宇森處理得很好,劉備等人在片中,完全是周瑜的下屬姿態,而跟孫權更是不可能相提並論,也只有最後的慶功宴,兩人能夠比較有意思的平起平坐。

經典段落「舌戰群儒」表現得也尚算可取,雖然不能夠像電視版一樣拍足一集,但簡厄明要的幾次對質,還是頗具戲劇張力,老臣的苟且偷生,孫權的猶豫不絕,孔明的反駁與納諫,魯肅的三面為難,都比較到位的表現了出來。而隨後與周瑜的論道、彈琴,都很有趣,讓人舒緩觀影情緒。倒是到了尾段,被武將們搶了風頭,著墨不多,讓我等「諸葛迷」有些不過癮。

總體來說,金城武的諸葛亮,讓大家看到了這位千古傳頌的智者,青春年少,英俊瀟灑的那一面。這是一個藝術作品裡的突破。

《赤壁》跟吳宇森以前的作品類似,重點刻畫了兩個男性角色之間的戲份,來串起全場。《英雄本色》《辣手神探》《縱橫四海》……《赤壁》也沒有例外。諸葛亮與周瑜,兩位智者,惺惺相惜,聯手抗曹,書寫了一段史海佳話。

至於其他角色,基本上都算完成了自己的份內事。歷史上的張飛書法極好,這次吳宇森為他正名了;曹操好色,一樣體現了出來。而張震的孫權,優柔寡斷,亦演得相當有趣。最熱血的大概就是胡軍扮演的趙雲,長坂坡單騎救主,場面壯烈恢弘,氣勢十足。可惜的就是關羽,大概是陸樹銘版的對我印象太刻骨銘心,因此總覺得扮相較差。小喬,不提了,她一張口,就讓我不由自主的提醒面前的這位美女不叫小喬,而叫林志玲。而趙薇也差不多,她還在演那個天真活潑的小燕子。

最可憐的大概就是曹操那面的人了,我到最後也沒分辨出誰是張遼,誰是曹洪。《赤壁》,依然保持著蜀漢正統的思想,曹操那面的手下,基本都是以草包飯桶形象出場的。


2 對白

對白很雷嗎?

就我所在的這一場爆滿的坐席而言,那些所謂的笑場,根本沒幾個笑的。尤其是劉備叫諸葛亮多吃點那段,很自然,也很讓人揪心,根本沒人笑得出來。我想大概很多人都抱著踩的心態去看的吧,因此才會覺得這片的對白都在引人發笑。

的確,吳宇森是故意讓觀眾笑,讓觀眾輕鬆。中間有很多對白的搞笑都是故意為之的,比如諸葛亮說,我需要冷靜。可是,誰又告訴你,諸葛亮和周瑜,一輩子都要板起面孔做人呢。他們就必須永遠含笑,仰首,慢動作走路?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才能打動人,才具備完美型領導氣質。所以我很認同吳宇森為諸葛亮和周瑜設計的那些小趣味,《赤壁》裡的諸葛亮,真的是太完美了。到哪裡去找一個幽默感爆棚,智力超高,人格完美又帥倒一方的「完美之人」?吳宇森,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諸葛亮與周瑜。

林志玲的戲都刪了,這片的對白也就沒什麼問題了,或者,給她換個配音,不要讓她一說話就把我們帶到2008年的台灣。

不要多想了,吳宇森是讓我們在電影院輕鬆一把的。輕鬆些,看《赤壁》會有更多的樂趣。


3 武戲

不管是林迪安還是元奎,他們面對這麼大陣杖的戰爭場面都是第一次,所以我覺得這還是吳宇森自己的重擔。就上集的兩場大型武戲而言,做的都很好。

有人說所有人怎麼都一個打法?我覺得,這是閣下沒有認真看的緣故。首先,兵器上大部份就不一樣了,關羽使刀,趙雲使槍,周瑜使劍。甚至還專門為張飛設計了很貼切他形象的肉搏戰。其次,在一對多的武鬥上,武指都設計了較為符合每個將領自身特性的格鬥動作,例如上面提到,張飛的蠻撞,或者趙雲以一敵萬的蓋世武力,都拍得很好看,極具觀賞價值。

更有人質疑為什麼他們主要都是地面戰,而不是馬戰。首先,我想要說一點,就是螢幕上的馬戰表達。哪一部不是兩邊敵將吶喊,衝鋒,然後逼近,拼刀,調轉馬頭,再拼?如果真的都拍成馬戰,恐怕你又會罵導演拍雷同的畫面偷懶了。再者,騎馬衝進槍兵陣,隨便雜兵刺個幾槍馬也就廢了,有什麼馬戰可以看?就這點而言,吳宇森其實想得比大部份挑刺的觀眾,都要遠。

知其然,還應該要知其所以然。

片中多次出現了上萬人列陣型軍的大場面,《投名狀》比起來就顯得太小兒科了。拍得很好,只是CG味稍顯濃重,也許是筆者不適應那種黃沙滿天的蒙太奇鏡頭?不過還是有好的,尤其長江那幾千艘戰船,明知肯定是假的,依然看得熱血沸騰。

4 音樂

日本人做的音樂,卻一點也不洋。謀略時候的鼓點漸強,行軍作戰時候的戰鼓擂擂,還有開篇赤壁初現的主題音樂,都很契合電影主題,讓人融入其中。只是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太讓人眼前一亮的配樂初現,只能算是不過不失。而諸葛亮與周瑜彈琴一段的音樂,是否有點太過激烈了?總覺得兩個如此睿智的人,不能把古箏當電吉他彈吧。

而那個片尾主題曲,乃一大敗筆。華誼為了捧自己公司的新人,也不應該如此急功近利吧,至少選個好點的作詞作曲。《歷史的天空》珠玉在前,更應該小心謹慎才是。


《赤壁》給了大家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電影世界。在這裡,你不會看到大王會猜忌自己的下屬而暗起殺機;也看不到主角為了上位設計種種陰謀,更加不會有父殺子,兄弒弟。魏蜀吳三國爭霸,是堂堂正正的君子之戰,使的計略不會是撒石灰掏下陰的下三濫,而是設計佈陣,有勇有謀。是非成敗,皆是英雄,這是一個英雄的三國,一個君子的三國。吳宇森所信奉的英雄主義,終於在《英雄本色》的22年後,找到了一個最漂亮的表達點。

12月,讓筆者不得不萬分期待,那真正壓軸的赤壁大戰。有這樣一個妙趣橫生、英雄輩出的三國,我又有什麼理由去拒絕他呢?

本文版權歸YES電影所有,轉載請註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