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劊人心--Funny Games [2007]

趣味游戏美国版/趣味游戏/大快人心

6.5 / 103,899人    111分鐘

導演: 麥可漢內克
編劇: 麥可漢內克
演員: 娜歐蜜華茲 提姆羅斯 麥可比特 Brady Corbet 希奧布翰法隆霍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8-07-14 22:13:32

四個雞蛋引發的血案。。。


 

   電影的開場是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去渡假遊玩的路上,夫妻倆在車上玩猜歌名的遊戲,一路歡聲笑語,到達渡假屋後,兩個身穿白色西裝、文質彬彬、禮貌周到的年輕人以借雞蛋之名來到他們家,先是雞蛋無故被打破,電話被故意丟至水裡,接著又以冷靜陰森手法來刺激這對夫婦,最後,他們襲擊了丈夫,綁架了這一家三口,開始了一場殘忍的"趣味遊戲".
    
   以上的故事情節會很容易讓人以為這只是一部簡單的血腥暴力片,闖入民宅,暴力劫持,果敢求生,最後肯定能逃出魔掌..就像很多人都會抱著驚悚片的想法去看哈內克的前一部作品那樣的失望了。〈趣味游味〉打著好萊塢的旗號,卻絲毫沒有行業規矩可言,電影一路絕望到底,一家滅門慘死(包括小孩和狗),結局還是惡人逍遙法外,繼續為禍人間。

   看完《趣味遊戲》先問自己的第一感覺是什麼,逃不過「殘忍」,「絕望」,「恐懼」,或者「被吞噬」等詞條。電影自兇手開始玩「趣味遊戲」起,氣氛就一直在求生的掙扎中喘息,兒子的逃生讓人看到希望,卻隨著一聲槍響,電影中死去的第一個人竟然是天真無邪的孩子,接著女主角以為可以逃生,卻依然被原封不動的抓了回來,男的拼命烤乾電話,以為可以報警,卻不料手機不能防水生活不見奇蹟,不久,男主人公就被刺殺,天濛濛亮,兇手帶著女人坐在船上,女人掙紮著使著小刀,坐在電視前的我一邊欣慰一邊激動的加油,心裡想著,導演總算捨得讓觀眾渲泄壓抑的情感了,可萬沒有想到的是,只下一個鏡頭,兇手輕輕一推,女人沒有任何的掙扎和呼救便掉進了湖裡,半點水花也沒有濺起,被淹死了。上岸之後,兩個兇手敲開又一戶人家的大門,彬彬有禮的對女主人說:你好,我是湖對面的,請問可以問你借幾個雞蛋嗎?

  如果你只是感到痛苦,感到揪心,感到悲哀,甚至恨不得自己可以衝進螢幕裡把兩個基佬殺得絲絲肉條,那麼不用太難過,因為情感上的激動是會很快褪去的,換上一部金凱利或周星馳,包管你都忘了上一部電影是在說什麼。如果你只有以上的感覺,那麼抱歉,你真的沒有看懂這部電影。《趣味遊戲》並不是一幕簡單至極又喪心病狂的殺戮事件,它還有許多深刻的意味和警示在裡面。

    首先是對媒體的諷刺,麥可哈內克向來對電子媒體有著深仇大恨,在我看過的他的作品中,和是最為顯著的,小男孩沉迷於錄影帶,在攝影機之下用壓縮空氣槍(里用的也是這樣的槍,不知道柯恩兄弟是不是受到哈內克的啟發),而在05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作品里,偷拍的錄影帶毀滅了一大群人,在哈內克的這兩部電影中,攝影機都是生活的敵人,是一種暗藏隱性暴力的破壞工具。《趣味遊戲》也不例外,雖然沒有顯露的攝影機出現,但是電影卻始終把鋒利的嘲諷指向傳媒的臉上,比如,兩個年輕人的名字起初是叫Paul和Peter,之後就卻奇怪的變成了Tom、Gerry 和 Bevis、Butthead,後兩者是美國長篇劇集動畫片裡的人名,這種赤裸裸的嘲諷讓美國人還真是坐不住屁股。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夫妻倆失去兒子,兇手暫時離開,女人做的第一件事卻不是去尋求脫困,或是叫醒老公,而是關掉那台吵雜的電視機。因為電視不能感受到情形下的痛苦,依然只會毫無顧忌的歡快,這也在在影像的深層揭露了傳媒的冰冷本性。

   〈趣味遊戲〉里另外一個很主要的議題是調弄觀眾。這有點像比利時的那部〈人咬狗〉,將攝影,觀眾一股腦的都丟在圈內,共同犯罪。細心留意的話,在〈趣味遊戲〉中,兇手屢次將目光偏離受害者,冷冷地轉投至攝影機上,於是畫面就變成了兇手對著「看電影的觀眾」說話。第一次,女人在屋外尋找被殺害的小狗,兇手在一旁不停的念著提示,卻突然轉過頭對著攝影機眨了眼睛,好像在說:嘿,遊戲開始了,你好好看著。第二次是在客廳裡,兇手向受害者宣佈遊戲規則時,又突然轉頭問了觀眾一句:「你站在誰哪邊?你認為他們會死嗎?」簡直令人不寒而悚。最後一次則是在折磨男主人公時,兇手又問了觀眾一次:你覺得這樣差不多了吧?難道你不想看一個似乎合理的結局嗎?」

    看到這裡觀眾才能恍然大悟,原來導演還真是有種,他先是把「觀眾」當成參觀者,接著是又變成參與者,到最後赤裸裸的把「觀眾」捉弄成為了犯罪動機的起源者。還記得兩個年輕人在出去一段時間之後又把女主角給抓回來說的話嗎?彼特說:差不多,現在應該有九十分鐘了吧。原來他們和女人玩捉放曹的遊戲,只是為了充實使這部電影達到標準的放映時間。電影最後,女主角被推下湖,保羅問彼特:「怎麼這麼快就殺人了?結束的時間還沒有到呢。。」這指的正是電影結束的時間,亦步亦趨的說,這兩個兇手自始至終都得不到正解的殺人動機,其實是來源於觀眾的需要,滿足電視機前你我的觀看要求,因為影像本身是虛擬的,你不觀看,就談不上暴力,打開電視,接受畫面,就促使了這場暴力事件的誕生的。

    雖然動機是觀眾創造的,可說到底觀眾也又是受害者,傻呼呼的在沙發上看完電影,卻像是被影像兇狠的強姦了一回,像個SB一樣,整個過程中,悶著頭皮沉浸到冷清荒涼的鏡頭裡頭,眼睜睜看著一條條性命的斃去,一場電影下來,整個人就像被標槍紮成的刺蝟,痛不堪言。但是,也許又你忽略了一個細節,男主人死後,我們等待以久大快人心的場面突然出現,女主角一槍打死了彼特,驚慌失措的保羅不知怎麼找到了一個遙控器,急忙倒帶,硬邦邦的就把時間倒流回去,救回了彼特。哈內克的這一招的使用,真是讓人讚絕。觀眾本以為這一槍可以解去前九十分鐘的壓抑感,卻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遙控器,又令電影回復到悽慘的原樣。此時的心境,天堂地獄的分別,只在於這樣一個小小的遙控器,但這遙控器指的不是保羅手裡的那個人生遙控器,而是觀眾面前的那個DVD遙控器,天堂是停止鍵,地獄是播放鍵,你只要不按停止把電影看完,哈內克就成功完成了一場野心勃勃的警示。


   〈趣味遊戲〉是哈內克翻拍自己十年前的作品〈大快人心〉而成,故事情節,場面設置幾乎一模一樣,恍如格斯范桑特翻拍老希的那部爛片〈驚魂記〉,翻拍別人是致敬,重拍自己卻是強調,哈內克紋絲不動的全盤翻拍,一方面顛覆好萊塢傳統的規條,在電影中殺狗屠幼,最後還能惡行天下。另一方面又無視主流入士的欣賞習慣,把觀眾視為玩物(還好這個版本是專門拍給美國人看的,我心裡略為安慰)。表面上傲慢無禮,自高自大,其實骨子裡依然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哈內克藉著〈趣味遊戲〉重新強調對現實生活中不會泯滅的的暴力進行了揭示和控訴,傳媒暴力,科技暴力,無常的暴力,貪婪的暴力,還有未知的暴力等等,混亂,絕望,恐懼,迷茫,麻木,這些可都是暴力的衍生品,回首十年,科技越來越強大,生活越來越來享受,戰爭越演越烈,暴亂變本加厲,幸福越來越難以取得,試問我們改變了什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