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ky

2008-07-17 05:48:11

帝國的最後時刻


本文寫於05年4月

久違的德國電影,德國電影在我的記憶中,表現出一貫的喜歡與過去的東西相糾纏,除了作為科幻電影的羅拉快跑,還有那部〈再見列寧〉,近來歐洲少有的好作品。而這部〈帝國的毀滅〉則標誌著德國電影人在歷史題材的戰爭片上的巨大突破。

因為很忙,所以這部2個半小時的電影,幾乎是分了兩天三段才看完的。不同於記憶中的那些中國人拍的電影,也不像美國的二戰電影的格調。帝國的毀滅向我們揭示了,第三帝國這個二戰的戰敗國的首都柏林,在炮火和絕望統治下的元首的最後的12天。

這是一個被無數電影反映了很多次的人物,人們從電影,從書籍,從記錄片和照片中一次又一次的認識這個人。而電影的開端從1942年他在狼穴招募自己的秘書開始,那是電影史上顛覆的一個瞬間:從「狼巢」的掩體裡走出的那個男人既不是在其他電影中聲嘶力竭口沫橫飛的宣洩仇恨與邪惡的撒旦,也不是紀錄片裡的那個表情做作高高在上的第三帝國的元首。一個優雅的紳士,一個平易近人的長者,用他獨特的微笑將傳統的鐵幕徹底的撕碎。

鋪天蓋地的蘇聯炮火揭開了1945年4月20日的柏林蒼穹,「元首」的最後一個生日。

他的背更馱了,手臂也情不自禁的顫抖,為了敵人的每一步前進而坐立不安。美麗的愛娃一如既往的依賴他,從沒有抱怨過什麼。她甚至還在盡最大的可能幫助著自己的愛人。他早就知道結局,「我所需要的不過是一顆子彈來穿過腦袋!」可是他還必須相信,他還是這個民族的精神圖騰。「他是元首,他知道給做什麼。」還有無數的人需要他提供的精神嗎啡來逃避現實。所有的希望破滅了,他也會憤怒,在密室裡像個倔強的孩子在發著脾氣。可他還不會忘記把柔弱的女士們送離墳墓,給還在抵抗的年輕人們授勳。給愛娃一個婚禮,她是那麼的渴望別人用「希特勒太太」來稱呼她。「明天將有幾百萬人詛咒我,可這又有什麼呢?」地下室裡最後的一扇鐵門終於鎖死了這男人的一生。我必須承認在目睹了關於那個撒旦的眾多陌生之後,鏡頭下的悲歡離合早已將我感染。

電影給了我可以同情他的理由,雖然歷史告訴我們他不值得同情,他所犯下的罪惡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

可電影並不僅僅是屬於元首一個人的,它所描繪的是,這座城市最後的歲月。那些在柏林戰鬥到最後的德國士兵,那些在最後得到鐵十字勳章的勇士,那些在元首死後仍倔強的行著納粹禮的軍人,因為他們曾經發誓為這個男人和這個國家戰鬥至最後。

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國家的毀滅,這種毀滅不僅僅是肉體上的,也代表了一種精神被徹底的斬斷,戰後的德國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戰前殘餘,但那個瘋狂的時代,那個屬於制服和忠誠,屬於戰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還是喜歡元首的那句台詞,他突然說起那樣的話:

我會像一個喇嘛,帶著一個空空的轉經輪

那時的表情,恬靜的像一個普通老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