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布羅陀岩石
2008-07-22 06:35:26
他們都超越了
寫《赤壁》的時候我說過所謂的「華語大片」從誕生開始,總是逃不脫媒體影迷的各路褒貶不一的口誅筆伐,這種口舌論戰或捧或殺都將在一段時間裡大規模的進行著。而往往,貶低的聲音總能佔據上風獲得某種站上高地的優勢。
具體到《集結號》,批評的聲音當然也不少,似乎十個有九個能指出戰爭戲和《兄弟連》的驚人相似之處,看到韓國人在《太極旗飄揚》裡的特技手法再運用,不夠豐滿的尋人情節,甚至軍迷眼裡關於武器的一些bug等等,但這部影片其他地方的閃光點可能已經足夠掩蓋這些被嗤之以鼻的缺點,因為這部影片可以看成是一個人,一群人的一次重大超越,很多人在這部電影裡完成了自我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華語大片」的歷史上,馮小剛和他的《集結號》無疑佔據了一個相當高的地位,且難以磨滅。
那個「朕很生氣」的《夜宴》對於第一次踏入「華語大片」圈子的馮小剛來說並不算成功,始終顯得有點不倫不類,那個印象中在電影裡玩弄京式小幽默的馮小剛和葛優都不見了,這多少讓人不習慣也很失望。《集結號》的馮小剛再次和「大片」一起回歸,如果說第一次涉足古裝是馮導的第一次超越,那麼把握如此龐大的戰爭場面,如此眾多的龍套主演,如此多的爆破乃至特技場面顯然是馮導的又一次超越。戰爭的場面,雪地裡的一個連端著槍貓著腰的士兵,怎麼看都能看到《兄弟連》的影子,無可厚非倒也不存在抄襲,只是情節設定的驚人類似罷了。畫面很有美感,也許是清晰版的原因,色調是清一色的黑色和灰色看起來總有一種黑白的沉重感;對血肉模糊的點到為止的處理,紅色的血總感覺有發黑的色澤,然後在黑白中越發鮮艷;鏡頭的晃動也許有點過度,但確是戰爭場面和營造緊張氣氛的需要;敵軍的數量也不像古裝戲裡航拍嚇死人的人多勢眾,而戰役結束後的屍橫遍野也足夠展現戰爭的殘酷。值得稱道的是,這一次的戰爭場面著力點似乎並不在特技上,而在人物上。第一次有一批龍套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某一時段成為主角,九連的幾個人物都有自己豐滿的個性,他們出場時間或許不多,但都有了交待個性有了體現,像拿手錶的呂寬溝,炸坦克的姜茂財,燒焦的焦大棚,開始怕死最後慷慨的王金存,這些並非主角的龍套每一個人都足夠慷慨和偉岸,如此便讓戰爭的打打殺殺變得豐滿起來了。
在戰爭場面之外,《集結號》是馮導說故事能力的又一次超越,從戰爭的大場面到隨後和平年代看似平和卻充滿感情衝突的戲,如何轉換好影片的基調把故事講完滿需要導演找到一個不錯的平衡點。有人說尋人的情節不夠豐滿,有人說最後的煽情太過火,但總的來說,在一半片長的時間裡所說的故事還是完整的,穀子地是個單純的人,一門心思的找戰友讓他的故事變得並不復雜卻讓他的行動很具有戲劇性很有看頭。馮小剛是說故事的高手,後半部份的片長其實是他的特長,他很聰明,他知道如何讓掏錢去電影院的人開心,影片裡常常出現馮小剛在之前各類賀歲喜劇里出現的幽默感,比如:「美軍的嗎?」「揍行,你那模樣像嗎?」這樣的小橋段,這些幽默融化了影片緊張的基調,而且點到為止毫不過份,想想馮小剛完全可以給吳宇森上堂如果在影片裡幽默的課,否則《赤壁》可能也不那麼雷了。
馮小剛成功的把自己擅長的東西加入了自己不擅長的影片題材里,算是成功的拍了一次「大片」,從《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的輕喜劇搞笑到《集結號》,說馮導超越了應該不算過份吧。
另一個達到超越的是張涵予。張涵予的穀子地是全片絕對的主角,從年輕時候敢於為了指導員槍殺俘虜的率性男兒到後來為找戰友雙鬢斑白的老兵,張涵予的角色不僅年齡跨度大,身邊環境的變化也是驚人,在不同環境不同年齡下的演出,張涵予都算是成功的。可以說,《集結號》起碼至少塑造了一個張涵予,從《大腕》裡那個油嘴滑舌的小子到如今,他可以算得上是大陸一流的一線影星了。他的台詞裡的髒話,那句驚天動地的操你媽,向縣領導扔椅子的行為,都具備成為經典的潛力。我喜歡他在梯子上不斷重複「千萬別誆我」的樣子,喜歡他對著團長的墓的歇斯底里,喜歡他的那句「我得先洗把臉」。
《集結號》一出就知道原來是一個關於組織不可靠的故事,一群人被組織騙了被組織扔了被組織犧牲掉了,從團長開始就誆,到後來各級部門組織的不靠譜行為,從這點上看,敢以「大片」之名說這個也算是不小的超越,儘管為了和諧結尾被和諧化了,但這一和諧化的處理倒還算符合邏輯,但無論如何做這個題材也是要小有勇氣的。影片中演員台詞裡的髒話,炸坦克時候的操你媽,看起來更真實也更具備衝擊力,即便是主旋律,也超越了以往高高在上的主旋律,變得更加寫實和殘酷了。
最後說說客串演員,任泉還是不夠血性,那幾句吼叫還是聽出娘娘腔的感覺。胡軍戲不多,中規中矩。王寶強穿上軍裝還是一副許三多的樣子,不過這次一開始就是很強悍的狙擊手,鄧超很不錯,帥氣的臉龐倒沒有當代偶像的奶油氣,演軍人夠陽剛,我很喜歡鄧超的這次嘗試,他似乎告訴人們實力派也可以很帥。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