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赤壁--Red Cliff

赤壁(上)/赤壁/

7.4 / 40,442人    Singapore:150分鐘 (PG version) | China:146分鐘 | South Korea:134分鐘 | UK:148分鐘 | Argentina:148分鐘 | US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吳宇森 梁朝偉 金城武 林志玲 梁朝偉 金城武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8-07-22 17:18:13

《赤壁》:你愛它像誰


大片可約分成四:一種是你不愛它不像誰,譬如《無極》;第二、你不愛它像誰,好似《夜宴》;三者,你愛它不像誰,堪比《英雄》;最後呢,你愛它像誰,當屬《赤壁》。

我們知道,在網路交際生活圈內,呆極了就不是呆而是槑,同理,雷暴了就不僅僅是雷而升級為靐。這部被網民炮轟為「靐片」的商業巨幅作品,跟所有大片遭遇的情形甚為一致,那就是觀眾邊罵著邊看著,泄歸泄爽歸爽,交流有電,並行不悖。

大片除了在撒錢上是一絕外,選角更下狠招。有時候,恰恰是演員対角色的賦予而決定了影片的走向,這在文藝片裡還比較鮮見,対於大片確為實打實的箴言。略數來,則有以下構成元素。帥哥調情,好看。梁朝偉一撇嘴,笑意間全是曖昧(是愛又魅),金城武一放電,眼神裡囧囧如山(斷臂山),張震的孫仲謀,如何不是憂鬱也好味(味甘如醴)?美女如雲,好看。林志玲的「萌」(台灣式),趙薇的「點穴」(小燕子式),宋佳的眼淚(瓊瑤式)。文官俊,武官猛。趙關張「萬人敵」三人組,一個人挑一個師都綽綽有餘,打起來,更好看,場面佳,氣勢雄,「八卦陣」那段「引軍入瓮」讓我想起《亞歷山大大帝》,列陣的隊形和打鬥的方法都很像亞歷山大対大流士那場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音樂耐聽,風景耐看,對白還有點小幽默(不管是你想要的幽默還是你不想要的),最重要的是吳宇森沒有忘記滿足一小撮腐女的生猛愛好,金城武和梁朝偉的對手戲,你哪裡想得起什麼「一時瑜亮」啊,想起《春光乍泄》倒是真的。林志玲殺男同胞,金城武殺女同胞,老的享受個娛樂精神,少的學習個普及知識,男女通吃,老少咸宜,大片風采躍然於螢幕之上,果然《赤壁》上線,同期其他電影全都靠邊站了。

大雜燴容易滿足各類人的需要,也容易由於做的不夠精深而被抓小辮子。這網路閒人有時候真是太閒了,非要把搞笑催生到惡搞這個高度,改編歷史提升到篡改歷史的深度。什麼是史?我很難說。但我知道羅貫中寫的肯定不是三國史,是演義,陳壽的《三國誌》,雖為「私人修史」,但仍不脫親魏之政治心理。史成書由來難辨,更何況改編為電影乎?若真要說顛覆原著什麼的鬼話,那《三國演義》實在不算什麼「原著」,《赤壁》反倒是挺忠於《三國誌》的,像曹操,書中說他是「人傑」,並非羅貫中所塑造出的「梟雄」,電影中張豐毅演的曹操卻也看去是一臉正派,還対小喬唸唸不忘宛若情聖。羅貫中対曹操貶甚,対劉備又極力推崇,難說不是另副政治心腸作祟。因而天下史,沒有所謂「正」或「野」,到誰手裡,就變成誰的泥娃娃,任其搓圓捏扁築「家史」。有時候假作真時真亦假,真真假假不必糾纏太過,探討真假遠不如分分析我們賦予在真假表面外的意義,得到明晰或會更多。

長平在《是誰在糟蹋誰的經典》里說的好,「有一些大家認為改編得成功的作品,其實也並非「忠實」原著,恰恰相反,導演大膽地改編成自己的作品了。比如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並不是蘇童的《妻妾成群》,《菊豆》並不是劉恆的《伏羲伏羲》……再往下說,我們會發現,經典通常都是「糟蹋經典」的結果。如果以原著或者原本的事實及價值觀為標準,那麼《三國演義》是對《三國誌》的糟蹋,《西遊記》是對玄奘取經故事的糟蹋,《紅樓夢》更是對儒家經典中主張的綱常倫理的糟蹋。」長平這篇本來針對新版紅樓夢的反思,此刻又恰恰印證了《赤壁》,可見不同的事物人們總是有相同的曲解心態。

至於網民対大片的慣性期許和唏噓,讓他們在討論局面上不免要罵罵咧咧,有時候因為可以顯得自己很牛逼觀點很獨特,二來生活太沉悶了不罵怎麼活。其實他們不是真的因為花了70,80塊的門票錢感覺受了氣遭了騙才出口罵幾句陰話撂下「以後再不進電影院」後走人,他們或許很享受,但這正如自慰雖然也爽但常羞於啟齒那樣,他們需要某些遮掩用來自欺欺人。

別給歷史搽粉擦脂,也別給電影扣高帽子,大片就是用來娛樂的,怎麼能指望它在兩個小時內能把你教育成歷史學家。如果你感到寂寞,大片帶給你熱鬧,為你放一放,沒有什麼大不了,你愛它像誰那就是誰,囧囧才有神雷雷更健康的期待它「下回分解」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