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集結號--Assembly

集结号/TheAssembly

7.3 / 7,394人    124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恆
演員: 胡軍 張涵予 廖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北武人

2008-07-25 08:31:59

戰火中的生命——對《集結號》的些許反思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二戰北非戰場陣亡將士的墓碑上,他們的妻子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你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兵。而對於我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在她們的眼裡,沒有英雄,沒有偉大,有的只是自己所愛的人。這也許就是普通人眼裡的戰爭。
對於政治家來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對普通人來說,戰爭就是戰爭。它讓母親失去兒子,孩子失去父親,妻子失去丈夫。戰爭的邏輯和人性的邏輯總是相對的。它意味著死亡和殺戮。不管存在的理由是多麼的必要,它也是一個必要的惡魔,絕非什麼好事。
人類對於戰爭的理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開始的時候,人們歌頌戰爭,還有戰爭造就的英雄。記錄戰爭的文學常常是潮水般的波瀾壯闊。但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戰爭變得越來越殘酷。越來越多無辜的生命被它吞噬。人們才逐步揭開了這個惡魔的面紗,看到了它血腥冷酷的一面。在滑鐵盧戰勝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就曾經說過,「對於戰爭而言,勝利只是比失敗稍好一點的悲劇。」
我們這一代人早已遠離了戰爭,對於它的認識多半來自於影視作品。在主旋律戰爭影片日漸式微的今天,去年的《集結號》開創了國產戰爭電影的新模式。仿照國外大片的運作模式,力圖營造最逼真的戰爭場面。的確,它成功的做到了,有著驚人票房收入。哪怕是在春節這樣一個喜慶的日子裡,人們也願意花錢去看那些血肉橫飛的場面,願意去為其中的主人公流淚。只是,這樣一部不同於以往的戰爭片,能夠讓我們了解真實的戰爭嗎?能夠讓我們讀懂戰火中的生命嗎?
我反思《集結號》,並不是因為它拍的不好,恰恰是因為它拍的太好看了。太多的元素都是觀眾想要看到的,卻不是導演想讓觀眾看到的。在這部電影裡,看不到多少導演自己思考的東西。當然,刻意迎合觀眾的口味自然是出於商業的考慮,但這也就註定了這部電影無法企及的藝術高度。
在《集結號》裡,意識形態被淡化了,人性被宣揚的很高很高。這多少迎合了目前這個時代的心理。什麼都是人性的,人性是這個社會一切荒誕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在這部電影裡,人性被刻畫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以致於這群電影裡的軍人,根本不像共產黨的士兵,倒很像國外大片裡的美國大兵。穀子地和他的戰友們不再為理想而戰,不再是為窮苦人當家作主而戰。他們出生入死的行為,不再是任何自願的犧牲和獻身。他們變得沒有任何的行為動機。在過去,過份強調電影的意識形態功能,的確是不對的。但你不能因此就把一切關於理想的東西都稱之為意識形態,並加以閹割。這和過去雖是兩個不同的極端,但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遮蔽歷史真相的謊言。那時的共產黨軍隊是一支懷揣著想像的隊伍,這是毋庸置疑的。否則你很難解釋在人員,裝備,軍事素質遠遜於對手的情況下,他們能在極短的時間裡,獲得最後的勝利。
坦率的說,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也被感動過。望著夕陽里一片又一片的無名烈士墓,穀子地惘然若失,喃喃的說道:「爹媽都給起名了,咋就無名了呢?」看到這裡時,巨大的悲憫同樣在我的內心裡湧動。就像電影的宣傳語說的那樣,每一個犧牲都永垂不朽。對戰場上個體生命的關注,的確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且不管這是否有抄襲的東西,僅憑這一點《集結號》對中國戰爭電影的發展也有著里程碑的意義。但是,細細回味這部電影,似乎又不那麼簡單。這種對生命的反思是真誠的嗎?如果是,那個被槍殺的國民黨戰俘又怎麼說呢?雖然穀子地為此受到懲戒,但很明顯,導演拍攝這組鏡頭是為了表現主人公的血性。觀眾也會因此站在穀子地這邊。儘管在戰場上,槍殺俘虜的事件千千萬萬,可是它早已被宣判為罪惡。難道這個冤死的士兵不是戰火中的一個普通生命嗎?難道僅僅因為他不幸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面,他就不再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在戰場上,即使是你的敵人,也需要你的尊重,甚至是理解。這一點上,國產一些軍事題材的電視劇,做的都比《集結號》好。《亮劍》中就有「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樣的話語。
革命是為了平等,而不是為了不平等。六十年前那場同室操戈,兄弟相殘的戰爭是我們這個民族永遠的痛。在目前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如果要祭奠,就應該祭奠所有的生命。因為他們都是戰爭這個惡魔的犧牲品。我們所應該做的更應該是反思,而不是頌揚。就像美國人那樣,在南北戰爭的主戰場葛底斯堡,為雙方陣亡的將士樹立雕像,從而建立一種更為理性,包容的歷史觀。唯有如此和平的願景才會有曙光。
所以儘管《集結號》做出了人本方面的考量,可它卻做的不夠真誠,無以負起這樣的重任。1984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野戰排》也是講述了戰火中的幾個小人物。其中並沒有多少火爆的戰爭場面,但卻通過並肩戰鬥的兄弟自相殘殺,反映出越戰對整個美國價值觀的衝擊。國家主義和自由人權價值到底孰輕孰重,是那一代美國人的徬徨。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就有了一種史詩般的感覺,中國的導演們,你們也能夠做到嗎?從而給我們的歷史和人民一個交代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