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夺宝奇兵/印地安纳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夺宝奇兵圣战奇兵

8.2 / 810,158人    127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Jeffrey Boam
演員: 哈里遜福特 史恩康納萊 丹荷艾略 Alison Doody 約翰萊斯戴維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匡南

2008-07-28 21:58:44

以考古的名義


週末連看了三集Indiana 瓊斯, 最直接的觀感恰似第三集中Henry 瓊斯 Senior (西恩 康納利飾的Indy的父親,既然他一直稱Indy為Junior, 他言下之意必自詡為Senior了)與兒子一起經歷了一段歷險後,睜圓眼睛發問:「這叫考古?!」
        瓊斯博士是考古系的教授,他的Professional Name 是Dr. 瓊斯, 這個頭銜被第二集中的頗具Indy風格的小男孩Shorty反覆強調,可能是因為連導演都擔心觀眾在欣賞他在異域的各種歷險後,只記住那個充滿美式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Indy, 而忘記他是 Dr. 瓊斯。也許還是源於此,我們會在片中觀賞大量驚險畫面之餘,看到西裝筆挺、戴副圓眼鏡的Dr. 瓊斯 在教室中一板一眼地授課。
        在這開探險類影片先河的Indiana 瓊斯系列中,考古僅是裝點,僅是藥引,僅是Indy解決謎題的小手段。不禁感到他的考古知識的用處不及他的拳腳。在這部與考古相關的影片中,Dr. 瓊斯使用的工具不是考古中常見的鶴嘴鋤,而是西部牛仔的皮鞭和腰間的一把手槍。Dr. 瓊斯的形象也便湮滅在無所不能的Indy里。以致於每當看到戴著圓眼鏡手握粉筆在黑板上寫畫的瓊斯教授出現時,我總覺得他是個亡命天涯的逃犯喬裝來到此地,當然是出於冤獄。不過,寫到這裡,不得不承認自己也許想太多了。大導演盧卡斯對片子的定位就是商業探險片,要塑造的形象就是英雄Indy, 而他恰好還是為考古學博士。盧卡斯和斯皮爾博格不是要拍紀實片「劍橋考古史」,我又有什麼必要執著於影片的考古不倫不類呢?
        放下這個心理包袱,單看著三集Indy的歷險,個人覺得第一集令人興奮,第二集讓人失望,第三集使人欣慰。
        第一集是定基調、定風格的。它告訴了我們誰是Dr. 瓊斯:他的形象—牛仔帽、皮夾克、手握長鞭、不會吝惜使用手槍,再加上哈里森 福特極具魅力的臉;他的職業,這有些難說,我現在覺得很難確定探險與授課對他來說孰主孰次。導演一定覺得這兩者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可看完三集之後,總覺得授課只是Indy暫作停歇,主要是為了與Marcus接頭安排下段歷險。Indy在本集中經歷的險境因第一次出現而讓人覺得新奇。給我留下深刻 印象的一個鏡頭是:他在風雪夜出現在尼泊爾瑪麗安的酒館中時,首先映在牆壁上的戴牛仔帽的影子,頗有英雄標誌性出場的味道。
        第二集著實讓我失望,簡直是場鬧劇。它加入了時下也流行的中國元素,在美式歌舞后,Dr. 瓊斯衣冠楚楚地出現在舊上海的酒吧。他居然似乎能講中文,而且是上海話。有過多次到滬差旅經歷的我在他對Lao的說的幾句疑似上海話中,僅辨別出了「謝謝儂 Xia Xia Nong」,
後來片中他與Shorty的華語對話真是難倒我了,不知所云。怎麼聽都不像上海話,總覺得是帶美國口音的拐了無數道彎後的廣東話。片中的冒險場景也缺乏新意,好像僅是把第一集中的埃及古墓換成了印度地宮,把墓穴中的毒蛇換成了暗道中的各種蟲豸。那頓印度宮殿中的野味盛宴的安排,不懷疑是出自導演要告訴觀眾黑暗勢力邪惡不恥境地的用心,但難逃刺激觀眾眼球之嫌。還有一點讓我頗為不適,我總覺得片中存在一絲美化英殖民主義的味道(也許源於是中國人對這個問題的敏感),但我無法揮去這個念頭,影片好似在說沒有英國文明的殖民者的干涉與解救,印度的許多地方將處在愚昧的邪惡勢力的控制下。最後這兩點可能多少上綱上線了些,就此打住。總之,第二集令我失望,它彷彿中了續集毒藥的魔咒。
  第三集讓我又看到了希望,頗感欣慰。片頭為Indy正身。英雄有了出處。Indy從小就有過人的膽識,真應了中國的老話:英雄自古出少年。我們從這段交待中看懂了Indy珍愛牛仔帽的原因,知道了為何英雄會鞭不離手,了解了為什麼大英雄對蛇心有餘悸,甚至還知道了Indiana是狗的名字,而Dr. 瓊斯 有兩個,Senior 和Junior。在這部片子裡Indy 又開始為了全人類的福利與納粹鬥智鬥勇了。我們還與Indy那個神似帕瓦羅蒂的忠實幫手重逢。這是在回歸嗎?第三集在回歸的同時,也加入了新意。西恩康納利的加盟無疑令影片出彩,他扮演的Dr. 瓊斯 Senior是個帶些老學究迂腐味道的老頑童,他的出場首先是一劑引子,使Indy決定踏上聖盃的尋找之旅;其次,他使人物的戲劇化的關係網路更加複雜微妙起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他使影片不同於前兩集,多了一層脈脈的親情,前兩部也多少有情,Indy與兩位美女的感情戲,但我眼中它們只是片子的點綴和插曲,是艷遇,而與愛情無關。Indy 和Shorty的關係也未能讓人明顯感到多一屢溫馨。而第三集中Senior與Junior的關係貫穿始終,觀眾也看到了英雄的動容,甚至我覺得,Indy 之所以成為Indy,除了出於他與生俱來的探險精神,多少有期望引起父親關注的心理在起作用。我們在第三集中看到了血肉豐滿的Dr. 瓊斯。宗教元素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片中,在三集中都有,但在這集中無疑最強化,導演讓觀眾深刻地體會了一把信仰的力量。詳細看過的人都會如我一樣,在Indy面臨最後一道謎題時向深淵邁出那一步時捏把汗,雖然心中知道英雄必會化險為夷。
  寫了這麼多後,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導演對女性角色模式化的設定。Indiana 瓊斯是部男權英雄片,女性在其中僅是花瓶。第一集中生活在尼泊爾山間略顯粗獷的褐髮Marian, 第二集中生活在紙醉金迷的舊上海的嬌滴滴的金髮Willie, 第三部中現身浪漫水城威尼斯的知性金髮Dr.Schneider, 她們在各自的劇情中也多少幫過Indy, 分別走俠女、歌女、才女的不同路線,但最後殊途同歸――呼喊Indy求救。也許導演心中,女人就是等著英雄救的吧。 三個女性人物里,Willie的尖叫與抱怨讓螢幕前的我都覺得抓狂,不明白Indy為何會對她心動,難道她真是女人味十足的化身?Dr. Schneider終於用博士的頭銜擺脫了金髮美女與愚笨的必然聯繫,但她沒能逃脫另一個對美女的冠名,蛇蠍美人,她納粹的身份、對兩位Dr.瓊斯的誘騙、還有結尾對聖盃的貪念令人嘆息。個人覺得她是與Dr.瓊斯/Indy最襯的佳侶之選。他們不乏共同的愛好和話題,都有冒險精神,本可以成為令人艷羨的一對的。Marian是這三位中血肉最豐滿的,形象最鮮明,但總覺得她會成為Indy歷險的助手,卻和Dr.瓊斯不襯,不太希望他倆的故事被續寫。
  突然發現自己也有些離題了,「以考古的名義」,那就生拉硬拽回去。考古志向未遂的我此心未死,Dr. 瓊斯, 「如果你尚未從教席退下,我將註冊你的課程,準確記住你的答疑時間,但我想我不會在上眼瞼上寫『Love You』」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