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都會--Metropolis

大都会/科学世界

8.3 / 188,029人    153分鐘 | Germany:210分鐘 (premiere cut) | Germany:93分鐘 (re-release version) | USA:114分鐘 (25 fps) (1927

導演: 佛瑞茲‧朗
編劇: Thea von Harbou
演員: Alfred Abel Gustav Frohlich Rudolf Klein-Rogge Fritz Rasp Theodor Loo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毛茸小爪

2008-07-30 00:28:16

預言


終於看了讓無數人頂禮膜拜的《大都會》,得意洋洋,嘿嘿~
看完以後不住得稱讚自己:原來我的忍耐力這麼強!
將近兩個小時的默片,不像卓別林的戲劇充滿了笑料,缺失的情節讓故事在一開始看得特別費勁。幸好,偶素有耐心滴銀,看到結尾的時候終得釋然--!
政治 + 科幻 是《大都會》長久已來被爭論不息的焦點。不過據說,《大都會》原小說本身情節有諸多混亂和膚淺漏洞,「多愁善感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也太過幼稚,在1927年,英國科幻作家H.G. Wells就說它是「一部很傻的電影」。
沒有任何對於經典的不敬,但是,影片裡「頭腦和雙手必須由人心來調節」主題的表現方式,我認為也有些幼稚和直白。在影片的結尾處,在兩個年輕人愛情的感召下,工人和統治者的矛盾化解得過於倉促,完全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震撼。當然,這也許與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不完整有很大的關係,畢竟,這部經典現存的版本已經有3/1的劇情不可挽回的流失了。
所以,觸動我的並非作者如先知一樣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
作為一部20世紀20年代的默片,我想他有太多的時候都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超前感和驚喜。以致於再回想那些運用了高科技手段,視覺眩目的科幻電影,都覺得不足為奇。
1、 城市
將城市從平面規劃到立體的轉變,不知道第一個提出這種構想的人是誰。但是,在《大都會》里,是導演弗里茨•朗第一個在螢幕上將這種構想用相當宏大和井井有條的佈局直觀的呈現出來。一個未來的大都市,陸地交通與空中交通並行,並在空間上將城市水平劃分的構想無意讓當時的人們眼前一亮。而且在道具和場景佈置上的用心,讓城市的逼真程度也令人吃驚。當80多年過去了,而我們對於未來城市的想像卻依然沒有能夠比《大都會》里所呈現出的情景更加發達。相反地,在《星球大戰》、《回到未來》、《巴西》等現代化的電影中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對於《大都會》的效仿。可見,《大都會》對於未來預見的縝密程度達到了怎樣的高度。
2、 科學怪人
從前總是不解,為什麼科學怪人總是頂著一頭蓬鬆的白色亂髮,深深的黑眼圈下,一雙眼睛爍爍的透射出病態的光芒。在《大都會》里,這個問題終於有了解答,原來科學怪人路特旺就是那個始作俑者。他的癲狂,對於研究的痴迷,還有長年累月深居簡出而造就的蒼白都是日後科學怪人標誌性的象徵。從《回到未來》裡的布朗博士,到策略遊戲《主題醫院》中的醫學狂人,折射出的原來都是《大都會》留給人們不可磨滅的記憶。
3、 哥德
在這樣一部科幻經典中,濃濃的哥德氣質也叫人嘆服。那些深藏在地下的神秘教會,通往墓穴的神秘階梯、揮舞著鐮刀的白骨死神,教堂塔端陰鬱恐怖的滴水石獸,哥德地一絲不苟。相比同一時代的吸血鬼電影《諾斯費拉圖》,《大都會》在造型上可謂前衛了許多。那個骷髏死神的造型,我覺得放到現在依然無可挑剔。況且,如果說現在流行哥德式一種前端,那80年前的哥德氣質便是一種超前了。
4、 演員
非常喜歡女主角瑪麗亞的扮演者,雖然很難找到它的相關資料。一個是蛇蠍心腸的機器美人、一個是心懷善良的精神導師,同樣一張精美的臉孔可以把這兩種特質都表現得恰如其分,本身已經不易,比起某些奔四的女人裝嗲扮小喬,傳神了不知多少。我最喜歡機器人瑪麗在俱樂部大跳艷舞的一幕,雖然那種妖冶不是我們現在慣看的形式,但是那種恣意放縱和貪婪野心在我看來不土、不做作,依然是調動男人腎上腺素的利器。
5、 特技
影片一開始,我就很懷疑當時電影的製作特技能夠達到那種水準嗎?畢竟,80年代我們果然看得《西遊記》《封神榜》,在今天看起來粗劣的不得了。然而《大都會》的精細程度很令人乍舌。為機器人換膚的一幕,光環和閃電的效果至今令人著迷和驚嘆。
作為一部早期的無聲電影,能夠在方方面面都遠遠超越自己的那個年代,我想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蹟了。所以,當喬基奧為《大都會》配上流行電子樂的時候招致的是一片罵聲。因為,不要以為電子樂對於《大都會》來說是什麼先進的元素,那種粗淺的先進,對於《大都會》只能黯然失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