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暗中清醒

2008-07-30 01:28:42

羅傑·艾伯特說它是爛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死亡詩社》用了一大堆似乎虔誠的陳詞濫調來推崇堅持自我的人生信條。影片講述的是:在美國最好的預備學校中,一位充滿靈感,不拘泥於傳統的英文教師如何通過站在課桌上,諸如此類方法來教育自己學生挑戰傳統觀點,改變傳統的認識。事情的結果是這位才華橫溢的老師肯定會被炒魷魚,捲鋪蓋走人。在影片的最後,學生們站在課桌上抗議的一幕使我深受感動,為之動容。

皮特•威爾的這部影片中製造太多的詩歌噪音,其中有很多詩歌的簡短的引用,比如像丁尼森、赫里克、惠特曼,甚至凡克爾•林賽,同時還對散文進行勇敢的探索,其深度竟達了梭羅的《瓦爾登湖》。可是影片並沒有對所列舉的作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但確實可以引導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但這些詩句卻被學生們生吞活剝地引用,並作為追求自由的響亮口號。
在這位偉大老師的詩歌課以後,學生們會愛上詩歌;但在這學期結束後,學生們真正愛上的只是這位老師。

羅賓•威廉斯所扮演的機智善辯的約翰•基頓,一位在弗蒙特州威爾頓專科學校中特立獨行的英語教師,其表演在性格控制與幽默表現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均衡。

影片大部份時間裡,羅賓斯在扮演一位聰明,睿智,博學的教師上相當出色。但是他在滑稽模仿馬龍•白蘭度和約翰•韋恩時,他的表演卻削弱了約翰•基頓的人物形象。

對比起其他偉大螢幕教師,像簡•布羅迪小姐,以及金斯菲爾德教授,約翰•基頓缺乏一種令人好奇的深度,在我看來,他的存在是故事情節的策略,而不是一個人物。

故事也非常老舊,如同從《A Separate Peace》之類的電影或者小說中回收利用一樣,這類故事中往往好人英年早逝,而且所積累的神經質的痛苦壓抑會在突然間爆發。影片的主要衝突尼爾和他父親之間,尼爾夢想成為一名演員,而他的父親卻為他的人生安排好一切,要求他成為醫生,並阻止他登台演出。他父親是個嚴格,頑固的家長,而尼爾卻缺乏與父親據理力爭的勇氣,結果用自殺了解這一切。尼爾的死對我來說具有很強的衝擊力,與其說是傳統模式一絲不苟的編劇和拍攝,不如說是人類對絕望的控訴。

影片的其它元素也像是早已選好的七巧板。威爾頓學生與當地女孩的一段浪漫的故事卻沒有給與更多的描寫,以致於讓人覺得是漫不經心的一筆,且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當看到一群難為情的,自詡為放蕩不羈的文化人的學生在夜深入靜的時候多在學校附近的山洞裡的秘密聚會,我當時感到極不舒服。

「死亡詩社」是基頓在他大學期間創立的,但是從「死亡詩社」中出來的他並沒有充滿神秘,叛逆,無畏。影片在刻畫「死亡詩社」聚會時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只有伴隨林賽詩歌《剛果》起舞的一段和取悅女孩們所亂用的詩句。影片的背景設在1959年,但是他們其中沒有一個聽說過凱魯亞克,金斯伯格或者披頭士時裝運動。

影片有一個鏡頭尤其說明了電影人為操作的本性與影片所宣稱的境界還是存在差距。當基頓被校方陷害成為尼爾自殺事件的替罪羊時,有一個學生扮演的告密者,說出了老頑固想聽的
東西。後來,面對同學的質問,他做了一段令人討厭的辯解,但是除了為自己尷尬罪惡行為的嘗試性的努力,他說的話似乎沒有一句是具有說服力的。而其中一名學生朝他臉上砸下的一拳更是引起觀眾的熱烈掌聲。整個場景都是虛假的,因為編劇除了用暴力解決問題外,不願意去探尋更好的方法。

《死亡詩社》在最近無數關於乖小孩與固執教條化老頭們的影片中,還不算中最差的。但是在迎合年輕人觀眾的影片中,它可以說是最無恥的。電影嘴上說得好,注重質量,追求價值,但是劇本本身是非常高興去墮落,如果你將想拿亨利•大衛•梭羅最為你電影的守護神,那你最好做出他能欣賞的電影。以下是亨利•大衛•梭羅《瓦爾登湖》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在此我推薦給這部影片的作者,希望能深入學習一下,並認真思考:「與其思考怎樣讓我賣的籃子更具價值,不如思考怎樣讓他們不用買我的籃子」。

作者:羅傑·艾伯特

http://rogerebert.suntimes.com/apps/pbcs.dll/article?AID=/19890609/REVIEWS/906090301/102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