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鹽湖城校園事件--DARK MATTER

暗物质/流星/暗物质

6 / 3,678人    88分鐘

導演: 陳士爭
編劇: Billy Shebar
演員: 劉燁 梅莉史翠普 艾登昆恩 Sina Amedson Erick Avar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桶

2008-08-02 04:54:05

《暗物質》:再暗的物質它也是物質


這片子要多說幾句。故事原型是盧剛,我們都知道的美國校園槍擊案主角。關於此事,我看過很多觀點不一的文章,我認為雖然盧剛性格確實有缺陷,但也不能把此事完全歸結於性格悲劇。應該說,盧剛的性格、中西文化差異和美國的種族歧視,這三者缺一不可。當然,我說種族歧視,並不是怪罪衣阿華大學的意思,這個問題很複雜,既有美國曆史上的原因,也有我們自己民族和國家的原因。好了,這是案件相關的背景,懶得細說了。
從性格上來分析。盧剛讓我想起了楊佳,或者楊佳讓我想起了盧剛。他們都是北京人,雖然人生遭遇不同,但感覺性格很像。楊佳喜歡參加網友活動,喜歡旅遊;而盧剛也很喜歡交朋友,經常喊同學來家裡聚餐(當然,同學喜不喜歡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也就是說,他們雖然最後都走上了類似「殺人惡魔」的一條絕路,憑經驗判斷,我們會以為他們都是那種性格孤僻不愛社交極其內向的人。但其實並不是,或者至少看起來不是。也許,他們的孤獨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與生俱來的孤獨感,他們才會如此渴望與人交流。影片中劉曄扮演的「劉星」,是一個典型死讀書的書獃子,整體神經兮兮的,口齒不伶俐,不擅長也不喜歡與人交往。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處理。導演誇大了劉星作為一個非正常人的部份,而忽略了其作為正常人的部份。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楊佳和盧剛最後殺人的過程,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行動中都異常冷靜,子彈和刀都是衝著要害而去。由此可見,他們的心理素質其實都比較過硬,雖然有性格缺陷,但也並非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出來的缺陷,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應該而且幾乎一定是與正常人沒有多大區別的。怪癖?也許他們有,比如楊佳對別人一些很細小的不良習慣特別敏感,盧剛對於「公平性」特別在意,哪怕是小到一美元。可這又如何?這些性格特點跟他們最後殺人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當然,影片中並沒有明說劉星最後走上這條路唯一的原因就是他自己的性格缺陷,但看起來,似乎很難有別的解釋。首先,劉燁的表演太浮,太淺。當然,這主要還是導演的問題。具體來說,表情過於誇張,像演話劇,而不像電影。因此,劉燁在片中跟梅里爾•斯特里普一對比,高下立判,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其次,劇情交代得很不清楚很不到位。後者也因為本片完全是形式大於內容。就說這個「暗物質」吧,看完影片後我對劉星研究的課題仍然是一頭霧水,根本摸不著頭腦。可能這個領域的東西確實很深奧難懂,可也不能因為「這理論沒法跟你們解釋,解釋了你們也不會懂」就乾脆不解釋。劉星研究的這個課題不僅是本片的核心,也是殺人事件的核心,不大致了解一下他的理論他的觀點,又怎麼可能了解他這個人與他最後殺人的動機與心理?況且,我們不僅對「暗物質」這個概念一無所知,對於劉星的導師為何對他的課題不感興趣不予支持也是無從了解。正因為如此,造成盧剛殺人事件的環境因素這條線,在觀眾那裡也就斷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電影《美麗心靈》中對於博弈論不作任何闡釋,這片子會怎麼樣,還會不會讓我們產生共鳴。儘管博弈論這個理論相對於「暗物質」而言,要淺顯很多。
按道家的說法,我們之所以會對某事物產生感情,是因為我們對於此事物缺乏了解。既有了充分的了解,就不會產生感情。所以要「以理化情,以情從理」。後來王弼又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說:「夫明足以尋幽極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顏子之量,孔父之所預在。然遇之不能無樂,喪之不能無哀。又常狹斯人,以為未能以情從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王弼雖認為情乃自然之性,但他並沒有完全否定「以理化情,以情從理」,只是「化」的意義稍有不同。既然情是自然之性,那麼我們可以對事物的了解來引導「情」,而不是徹底消化之。使人雖有情,卻不以有情為累。可見,理仍在情先。如若我們對一事物沒有充分的了解,就產生了情感,那情感也是虛妄。《暗物質》就是這樣,對人和事都沒有交代清楚,就玩一些花架子,既不合理,又豈能合情?我甚至覺得導演自己都沒有把這個「理」想清楚——至少他的思考並不能完全讓觀者信服——就把自己的主觀情感賦予給了鏡頭、角色包括音樂。那些主人公意識流式的心理描寫鏡頭,那些帶有悲劇意味的畫面構圖,以及「金木水火土」的五斷式結構,這都是在幹嘛呢?先把事情交代清楚,把人物刻畫豐滿了,再來搞這些東西是不是更合理呢?而且,影片的配樂實在是太不著調,尤其是那些中文民謠,感覺是音畫兩張皮。
盧剛事件我看過的文字資料里有大量的故事,影片都沒有選取,而那些故事儘管不一定會讓我們對盧剛這個人產生更進一步的了解,但至少這些點點滴滴的片段串在一起,可以引導觀者往一個更深的層次中去;這些故事不一定能直接讓觀者得出什麼結論,但至少能啟動更多更豐富的思考,可我們並沒有看到。導演捨棄了這些,卻另外虛構了梅里爾•斯特里普這個人物。雖然梅里爾•斯特里普的演技絕對鎮場面,但多少有些捨本逐末,看不出有多大的必要。至少她的戲份太多了,可以刪掉一些。還有劉星父母遠在北京的一些戲,都無關緊要,這樣的空間轉換,看起來很套路化模式化。
總之,我帶著很高的期待看影片《暗物質》,卻感覺比較失望。從頭到尾我都很平靜,沒產生任何的內心波動。這並不是因為我達到了「聖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的境界,而是因為影片並沒讓我對盧剛事件產生更多的了解和新的認識。我曾經也很嚮往道家無情的境界,但後來慢慢發現人根本不可能無情,不管對事物有多了解,情總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越是想將這些情感化掉,就越是適得其反。索性不化了,由他去吧,搞不好哪天我被逼急了也會拿起刀幹點什麼,當然,這樣的機率實在太低。我的所謂情,最多也就是看電影時該哭哭,該笑笑罷了。看得爽的,碼它千把字,回味回味;不爽的,同樣也碼它千把字,發洩發洩。理也許偏頗,字可能偏激,無所謂,不裝B就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