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追擊者--The Chaser

追击者/

7.9 / 46,475人    125分鐘

導演: 羅泓軫
演員: 金倫奭 河正宇 徐令姬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8-08-06 18:02:54

《追擊者》:事先預告的死亡


韓片在低迷中迎來2008年,未料到四月為止,整體走勢圖上卻不乏亮點。對比2007年,先後有兩部片子創造了佳績,邁過400萬觀影人次的大關。這其中,《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多少沾了點奧運年的光,勵志的女子手球題材鼓舞人心,正對韓國人的口味。相較之下,作為黑馬的《追擊者》能夠口碑相傳,顯得難能可貴。低成本的它克服了許多不利因素:如檔期不利,二月到三月並非熱門檔期;"18禁"的分級不可避免造成觀眾群的流失;主創人員名氣一般,導致事先沒多少人對它寄以厚望,畢竟泡沫時期被埋沒的韓片數量眾多。

《追擊者》的故事能讓人在第一時間聯想到《殺人回憶》,同樣是講述連環殺人題材,同樣根據真實人物和歷史事件改編,甚至它們的票房數字也是相近。但不同於《殺人回憶》沒有抓獲兇手、託言於歷史時代之咎的非典型結局,《追擊者》的兇手早早現身甚至毫無悔意。這位名叫池英民的男子是以2004年伏罪歸案的柳永哲為人物原型,他犯下的滔天大罪在韓國國內轟動一時。由於自小家境不濟導致心理扭曲,劣跡斑斑的他在殺害20人後被逮捕。最後一宗命案正是牽涉到他仇恨的按摩女,而舉報他的人正是按摩店老闆。

肢解毀屍、縱火滅跡,柳永哲可以說是罪不可赦,但他居然揚言如果不獲死刑(此人患有精神障礙的病症記錄),將殺滿100人,求死之心令人不寒而慄。這起案件引發了激烈廣泛的討論,但內容大多是對他的鞭撻。《追擊者》借用了事件軀殼又捨棄了閒雜枝節,兇手就是兇手,沒有任何多餘的補白空間。導演說,不管是以何種意圖,謀殺都是不可原諒。

如果高度渲染血腥暴力,追求聳人聽聞效果,那柳永哲事件會是韓國版的《羔羊醫生》,要往主題深度上挖掘,早有《復仇在我》以及《殺人回憶》的珠玉在前。即便如此,《追擊者》依然取得了不俗成功,甚至翻拍版權在第一時間就被好萊塢買下。有人會說早有多部韓片劇本在美國人手上,但附諸實踐的卻寥寥無幾。華納兄弟的100萬美元不是打水漂,《追擊者》在劇本上的成功恰恰證明依然有韓片能擺脫畫地為牢的悲哀。

影片將重心放在人物塑造上,突出新意。兇手毫無悔意地供認殺人,警察故作姿態又無所作為,最後一個受害人的生死被置之度外。惟獨按摩店老闆嚴忠浩接過了任務,為了她的生還展開追擊。為了更接近的傳統警匪模式,忠浩的人物背景被設置成當過刑警,看起來是不偏不倚,填補了必要的正義感。但作為實用主義者,他的出發點更多是為了找回作為獲利工具的按摩女。忠浩不是傳統的平民英雄,追擊行為牽涉到他的利益。這就平衡了角色設置的偏差,沒有把價值天平傾斜向追逐中的任何一方。

整體上《追擊者》的故事仍然可以劃為警匪類型片,但它打破了交代來龍去脈的傳統模式,將時間凝集在了驚心動魄的夜晚,貫穿全程的是爭分奪秒的緊迫感。一場充滿懸念、沒有終點的追逐,不可或缺的天降大雨,你追我跑的巷道追逐,《追擊者》總能夠在不經意間帶來峰迴路轉的效果。這個故事裡消除了警察的影響,無意中透露這樣一種資訊,在這個人人自危的現代社會,普通人寄希望於警察保護他們的安危實在希望無多。然而忠浩的尋找更多時候是一種責問,有誰真正關心沒些沒有地位的底層受害者。

一旦這裡洩漏作為點睛之筆的結局,很多人一定會記恨我,同樣關鍵情節也是提得越少越好。在今天,如何看待一起連環殺人案,《追擊者》會提供給你一個嶄新的視角。如果說《殺人回憶》是在類型片的天地中拓出新境,那《追擊者》就是一次成功的突變。片中沒有弗洛伊德學說或者社會轉型的時代疼痛,有的只是從頭到尾的驚心動魄。

低預算的《追擊者》取得了空前成功,加上翻拍報酬製片方可是賺了一筆。不過更開心的還有河正宇,他踏上了成為票房號召力演員的道路——即便他出任的是一個反面角色。《追擊者》對於河正宇的意義如同曹承佑在《馬拉松》上取得的成功。斯科西斯稱他具有成為馬特·達蒙或迪卡普里奧的潛質,美言裡是有客套成份,但他的未來真不可小視。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28344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