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雨中曲/雨中情/万花嬉春

8.3 / 261,635人    103分鐘

導演: 史丹利杜寧
編劇: 金凱利
演員: 金凱利 唐納奧康納 黛比雷諾 珍哈根 米勒德米切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rkflyrobin

2008-08-13 20:06:58

論假唱--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必然階段


很久沒寫評論,今天出門被宇宙射線干擾,誘發基因突變,驅使文字以下列方式進行排列組合:

諸位看官可以先看看http://www.verovie.net/?p=411

作者對林X可和楊X宜小朋友歌唱組合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還提出「把劉X給藏起來讓劉X華上去對口型」富有天馬行空的建議。

其實這樣的安排並非首創,看過《雨中曲》的朋友對假唱的場景一定不陌生。

下面我們從生物地理學,社會學研究論和藝術發展史和財富發展論等方面,可以初步擬定命題《論假唱--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必然階段》進行探討:

1. 生物地理
基本公理:「存在就是合理」和「優勝劣汰」,由於環境的影響,同一種物種的功能部位也會產生各異,體現了生物發展的不平衡性。

林X可:北京望京
楊X宜:北京海淀

建議相關專家對上述兩個地點進行勘察,尤其研究環境對聲音和麵貌的影響,關於並在適當的時候公佈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生物進化論 狐假虎威 人文風水

2. 社會學研究
基本公理:資源的最優利用和組合

林X可:代表了中國兒童最可愛的形象
楊X宜:代表了中國兒童最美麗的聲音
XXTV :代表了中國最敢做敢為的媒體

以上資源的最優組合,確保了最大的形象和影響力的產出

參考文獻:社會契約論 兒童心理學 新聞聯播

3. 藝術發展史
作為是畫面和聲音藝術的集大成者--電影,在初期是沒有聲音的,但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髮展和人民群眾審美的不斷提高,有聲電影的出現是必然的。
在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但技術人員發現聲音和畫面是可以單獨控制的,因此假唱就成為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必然階段。

《雨中曲》正是做了初步的嘗試,但作為新生事物不被當時人民所接受,這是可以理解的。在藝術發展史上,印象派,立體派,抽象派不也經歷從排斥到接納的過程嗎?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正確和理性的觀念去看待假唱。

參考文獻:論演員的藝術修養 文化苦旅 從地球到月亮

4. 財富發展論
有人提出疑問:找一個聲音好又漂亮的不就解決假唱問題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先從機率論討論一下可能性

聲音好又漂亮,交集太大,而真正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再加上篩選的條件,比如:
有沒有缺牙?有沒有粉刺?會不會樂曲演奏?會不會講外語?會講多少國外語?家庭年收入?有沒有緋聞?......

這些條件都要進行量化進行綜合比較,從而得出一個人的財富價值。有了價值才會有投資,而近期流行短期投資的理念也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假唱的產生。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假」有借的意思,有借必有還,好借好還(出來混,總要還的?),要注意控制收支平衡和資產損益關係。

參考文獻:財富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證券與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推理是基於測不準原理推斷的,難免出現偏差,本文不對出現的任何結果負責。
因此《雨中曲》的戲劇結局也值得我們去繼續探討宇宙中經濟的奧秘和規律。
評論